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索高校生态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是我们人类及自然界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经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现实的威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因此开展生态教育,倡导绿色文明,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一项长期的工作,是我们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吕伟 《广西教育》2010,(29):57-57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之一,它要求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而生态文明价值观则是一种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所谓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就是指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文明价值观要求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3.
人类生存与环境密不可分。人类社会发展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由此产生的如臭氧层的破坏、热带雨林的剧减、物种的大量灭绝等严重后果将威胁人类的生存。因而中学生物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向学生灌输生态思想,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一个知识丰富、有道德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学生群体。这也是中学生物和自然科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要求的具体体现。本文就教学中深化生态思想教育以及开展生态教育实践的具体途径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物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人们更加关注生物学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学生物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初中生物开设了“植物”“动物”和“人体生理卫生”,选取了10个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繁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的生活。由于环境意识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因此,中学教材把“人与生物圈”作为主线,贯穿在10个主题中。而当今环境问题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带来的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近几年,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如: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沙漠化等。对于这些严峻的问题,中学生并没有危机意识,环境意识也并不全面。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融入生态观,培养学生生态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融入生态观提出了如下方法。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观念,最关键的就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最核心的精神是强化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最有效的方式,则是依赖于生态文明教育,在最基础的教育教学中展开。化学是初中学生的基础课程,并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所以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至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传染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因素,人类对传染病已经有了较强的控制手段。在人类控制传染病流行取得重要成绩的同时,人类意识到生态建设是控制传染病暴发的最有效手段。生态观教育是参与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传染病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生态观教育,以此唤起学生参与生态建设的意识,养成生态文明行为方式,提升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化指的是关于人与生物系统的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认识及维护这种关系的协调而建立的各种物质、组织制度、观念的总和。1972年6月《人类环境宣言》就指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在21世纪的今天,对儿童进行生态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校立足校园,依托社区,开发生态文化教育资源,利用各种教育方式和途径来唤醒儿童的生命意识,启迪儿童,使他们意识到人类应与自然平等和谐地相处,最终成为有生态意识的人。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与精神的基础,影响着社会物质、精神与政治文明。在建设协调发展的小康社会中,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对大学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和高校德育的需要。高校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并教育学生以生态文明观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作为大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文明生态观的构建要从转变生态观念、培养环境道德情感、强化环境道德责任、注重行为指导、环境道德原则的确立等几方面入手,以满足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现时代,许多有识之士发出了“拯救地球”、“绿色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等呼吁,这一现实揭示了生态文明正日益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和人类价值的新追求。人们开始用生态的观点和方法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在整个社会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过程中,德育生态化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德育观念的现代转换,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11.
试论大学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教育是让学生了解人类生活和文明发展历程中的环境状况,思考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价值,进而确立环保观念.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发展的主题,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教育两者密不可分,大学在环境教育方面任重而道远,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走出误区.并从多方面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12.
<正>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辉煌的世纪,人类创造了一个亘古未有的物质文明。可在这种快速"生产文明"的过程中,严重的环境问题正日渐成为人类威胁自身的存在的隐患。现代的环境教育提出: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破坏是由人的盲目行为造成的,要改变这种恶化的关系还要靠觉悟了的人的自觉行动。当今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将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最大受害者,又是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大受益者。对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代,小学语文是语言文学形式和思想感情内容的整合。学生在学习或练习各种口语及书面语技能时,总不免接触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各种思想感情内容。为学生提供以环境教育主题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全新形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象征。贵州作为国家生态文明重要实验基地,如何解决生态文明观念与经济建设项目的矛盾,深化改革生态文明教育,是影响贵州生态文明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将结合《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一书,研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规律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并进一步探索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与教育在非正式制度视域下的发展分析,以此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性经验。  相似文献   

14.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时指出:“现在,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的奋斗目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将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关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崇尚绿色生活方式、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和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等生态文明理念,都是环境素养教育的核心理念。所谓环境素养,就是人对环境正确的认知和对环境负有的义务和责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学生的环境素养已经成为地理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试论加强我国的生态文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时代。人与自然矛盾的激化必然导致可持续发展教育向纵深方向扩展,寻求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加强生态文化教育是建设节约型社会、使人类摆脱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探讨加强生态文化教育的路径有助于提高生态文化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通过同化、内化、外化三个环节,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道德认识,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中学地理教学对建立生态道德体系的作用山东惠民县一中杨玉东社会的飞速发展,客观上要求道德体系不断发展,与之相适应。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意味着一场深刻的时代变革:人类将跨越农业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进入全新的生态文明时代;生态道德将是新时代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受到全球的特别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内容,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人们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已成为当务之急。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培育大学生优良的生态文明意识迫在眉睫,因此,探讨生态文明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深刻反思工业文明得失的结果,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各项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法律素质培育应以生态发展为中心目标,以生态意识为核心内容,以生态课堂为重要载体的法治教育将有助于大学生养成生态法治意识并实现自身的和谐全面发展,成长为时代发展所需的“生态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马占福 《甘肃教育》2008,(11):25-25
一、更新教育观念。适应地理教育职能的变化 地理教师更新教育观念首先要明确21世纪中学地理教育的目的与职能:中学地理足中学课程中唯一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环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其功能在于教育学生关心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人地协调观念,使学生能够从社会、经济、生态、人文精神等方面认识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采取的正确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