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4最美乡村教师"表彰仪式2014年9月9日在南京举行,20位获奖教师依次走上舞台,分享教育故事,畅谈从教感言,接受学生致敬。为更好地宣传弘扬这批乡村教师敬业乐教、无私奉献的精神,本刊摘编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在表彰仪式上的讲话,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2.
领队感言:《阅读与鉴赏》杂志开辟的“校园文选”栏目深受中学生喜爱。通过这一栏目,中学生可以看到充满时代气息、文质兼美的同龄人的佳作这些佳作出自中学生之手,学生读来,感到十分亲切,易于借鉴、学习。这一栏目的设立不仅为中学生提供了阅读同龄人佳作的园地,而且为中学生写作爱好者开辟了发表作品的场所,很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江苏教育》2012,(11):2
放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拖着病躯坚守讲台达10年之久,南京六合的山村小学教师徐其军被人称作"最美的乡村教师"(详见本刊2012年第2期"独家报道"栏目《最美的乡村教师》),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乡村教师群体的崇高精神品质。中国有800多万乡村教师,他们正如徐其军一样勤勉地耕耘在乡村教育的  相似文献   

4.
《江苏教育》2012,(14):2
放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拖着病躯坚守讲台达10年之久,南京六合的山村小学教师徐其军被人称作"最美的乡村教师"(详见本刊2012年第2期"独家报道"栏目《最美的乡村教师》),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乡村教师群体的崇高精神品质。中国有800多万乡村教师,他们正如徐其军一样勤勉地耕耘在乡村教育的  相似文献   

5.
《江苏教育》2012,(8):2
放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拖着病躯坚守讲台达10年之久,南京六合的山村小学教师徐其军被人称作"最美的乡村教师"(详见本刊2012年第2期"独家报道"栏目《最美的乡村教师》),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乡村教师群体的崇高精神品质。中国有800多万乡村教师,他们正如徐其军一样勤勉地耕耘在乡村教育的沃野上,他们因坚守乡村而美丽,因无私奉献而美丽,更因播种希望而美丽。为  相似文献   

6.
新闻背景乡村,是现代教育的发源地,那里有许多值得挖掘与传承的精神财富。徐其军,作为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拒绝了功利的价值判断和平庸的世俗追求,坚守着内心深处纯真的乡村教育信仰(本刊2010年第2期"成长故事"栏目曾予报道)。当我们有意"忽略"他独特的患病经历给我们带来的心灵冲击之后,更能阅读到他内心的梦想、爱心的力量、奉献的幸福。值得欣慰的是,这样的"苏派"乡村教师还有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7.
《江苏教育》2012,(5):2
放弃到城市工作的机会,拖着病躯坚守讲台达10年之久,南京六合的山村小学教师徐其军被人称作"最美的乡村教师"(详见本期"独家报道"栏目《最美的乡村教师》),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乡村教师群体的崇高精神品质。中国有800多万乡村教师,他们正如徐其军一样勤勉地耕耘在乡村教育的沃野上,他们因坚守乡村而美丽,因无私奉献而美丽,更因播种希望而美丽。为了宣传他们的高尚事迹,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倡导更多的人关注乡村教育,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献身乡村教育,《江苏教育》发起"寻找最美丽乡村教师"主题征稿,所征集稿件将择优刊发在本刊2012年第7-8期上。  相似文献   

8.
近期,本刊在“特别报道”栏目里陆续介绍了2005年10月“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中国委员会上海杭州支教团新疆支教活动”的有关情况。本期我们继续展示由东西部教师设计和组织的美术活动及活动反思和评析。同时,我们还刊发了参与本次支教活动的东部教师的感言,至此,我们的报道暂告段落。我们衷心祝愿东西部幼教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9.
邓红英 《宁夏教育》2009,(12):14-15
讲述成长故事 一天,从网上读到了某地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后发布的参赛感言,一页页打开帖子细细读来,一篇篇洋溢着真情实感的细腻的感言,鲜活地再现了参赛教师参赛时的苦乐得失。  相似文献   

10.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核心和根本,乡村教师素质直接关系到乡村教育乃至整个乡村社会的发展。提高乡村教师素质是新时代人才发展的战略要求,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已经实施了多项有关乡村教师素质提高的政策、计划或工程,但是乡村教师素质提高仍然面临一些问题。破解乡村教师发展的困境,有效提高乡村教师素质,关键是要消解乡村教师面临的孤岛效应及其遭遇的封闭路径,打破乡村教师在地理、文化、心理、技术等层面的束缚,形成融合、开放、互动、共同发展的内外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这个栏目开办至今,我们的足迹走过了一个个偏远艰苦的乡村,我们用文字记录下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乡村教师的身影。从这些最基层的乡村教师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艰难,也用心感知到了他们在这个社会转型期浮躁世风下纯净的心灵世界,这种纯净,就是一种可以薪火相传的美丽的教育情怀。在秦皇岛,有一个农村教育烛光奖,是专为长期扎根农村的一线教师设立的,从2006年至今已举办了三届。今天,选取两位烛光奖获得者和一位在平凡岗位上闪烁着烛光精神的乡村教师为代表,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以此文为所有默默耕耘在教育田园上的老师们,献上我们的敬意。  相似文献   

12.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实施者、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体力量、乡村建设与振兴的参与者。探讨乡村教师获得感是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所需,是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破解之匙,更是促进乡村教师自主内生发展的迫切需要。乡村教师获得感是乡村教师主体对自身获得与拥有的感知和体验,是由时间、空间和水平三个向度构成的三维立体结构。时间向度包括乡村教师的获得印迹、获得体验和获得期望;空间向度涉及物质获得感、专业获得感、公平获得感、成就获得感和精神获得感;水平向度包含获得认知、获得认同和获得内化。基于整体系统视角,立足乡村教师生存与发展实际,促进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需要明确价值定位,引领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方向;提高乡村教师素养,增强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主体力量;加强乡村学校治理,助力乡村教师获得感持续生成;创设有利条件,奠定乡村教师获得感生成的保障基础。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鉴赏》2004,(12):89-95
领队:汤威方。语文教研组组长 领队感言:《阅读与鉴赏》杂志开辟的“校园文选”栏目深受中学生喜爱。通过这一栏目,中学生可以看到充满时代气息、文质兼美的同龄人的佳作。这些佳作出自中学生之手,学生读来,感到十分亲切,易于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4.
乡村教师长期肩负着乡村教育者和乡村建设者的双重角色。新时代对乡村教师公共使命的期待体现在:乡村教师是乡村孩子日常生活的启蒙者、共同富裕的助力者,是乡村新型人才的培育者、乡村社会生活的改造者,是扶贫扶志的激励者、扶贫扶智的引导者。新时代乡村教师的公共使命意在追求乡村教师专门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既应履行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专门使命,又应履行好驱散愚昧、烛照文明的社会使命。乡村教师公共使命的践行必须厚植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感,搭建乡村教师发展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现实观照中的乡村教师角色呈现出神圣化、工具化、规训化和游离化等表征。减负视角下,厘定社会角色的边界泛化、减少乡村教师的无关工作、营造乡村教师真善美的教学环境、实现乡村教师的自我统整,是乡村教师回归教育者核心角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乡村初任教师的引入是乡村学校建设的关键,而乡村初任教师能否留守是问题的核心。诚然,外在制度上的保障是乡村初任教师留守乡村的物质基础,但内在文化上的认同却是乡村初任教师留守乡村的内在动力。一、乡村初任教师文化认同的原因1.乡村初任教师文化认同的直接原因: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的文化差距  相似文献   

17.
首先,基于共生理论阐释西南地区乡村教师融入乡村振兴的逻辑必然性。其次,在明确西南地区乡村教师融入乡村振兴的共生单元、构建西南地区乡村教师融入乡村振兴的共生关系、形成西南地区乡村教师融入乡村振兴的共生环境前提之下,分析西南地区乡村教师融入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教师的特殊素养不足、乡土情怀淡漠、社会功能弱化。最后,提出西南地区乡村教师融入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一是教师助力民族乡村教育振兴的同时成全自身的成长;二是教师在民族乡土文化的滋养中生发情怀的同时传承和发展优秀乡土文化;三是教师在服务民族乡村公共事务的同时拓展个人价值上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支撑,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教育振兴的根本保障。文章通过对河北省乡村教师的调查,了解掌握乡村教师课程领导力现状,针对乡村教师课程领导力思想观念落后、认同感低下、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深入分析了影响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途径,为指导改进乡村教师课程领导实施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切实推进乡村教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乡村教师是发展乡村教育的主力军,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教师培训作为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既取得了积极进展,也还存在诸多局限。为了提高乡村教师培训效率,各地需要完善细化乡村教师培训政策、了解乡村教师的培训需求、推进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丰富培训方式、唤醒乡村教师的发展意识,以此提高乡村教师的综合素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相似文献   

20.
乡村师资队伍是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而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又是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一些地方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执行存在对象范围模糊不清、生活补助标准缺乏差别化、乡村教师生活条件建设缺失等问题,本文提出地方政府要明确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的对象,确保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对象范围公平合理;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差别化;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建设等,进一步落实乡村教师生活待遇政策,提高乡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