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谢素萍 《教师》2023,(34):24-26
第二学段“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设计契合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现代价值追求。为进一步提升第二阶段“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水平,文章深入分析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具体教学经验,指出了学习任务群的三重价值与内容要求,并提出教师在第二学段“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中,应采取注重自主积累、创设主题情境、设置开放任务三项策略,实现对第二学段“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高效设计。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按照课程内容整合程度的不同,分三个层面设置了六个任务群。其中“语言文字积累和梳理”学习任务群是第一层面的,也是六个任务群中唯一的一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一、“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的内涵解读首先,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是该任务群的重要学习内容。语言材料包括字、词、句、段、篇和优秀传统文化等;语言经验是指关注语言现象和语言文字运用规律等的积累与梳理。  相似文献   

3.
王丹霞 《语文学习》2022,(12):23-28
<正>在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提出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其中,“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唯一的基础型任务群,其地位可见一斑。“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1]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是语言运用的课程内容载体。学生在积累语言材料、梳理语言现象、初步探究语言规律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能力与文化自信也得到相应提升。可以说,没有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其他任务群也无法顺利实施。那么,在初中阶段该如何开展该任务群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中,按照内容整合程度的不断提升,提出了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为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这一任务群的描述有两个关键词——积累和梳理。  相似文献   

5.
沈欢捷 《考试周刊》2023,(16):31-35
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内容在不断整合提升,并遵循科学合理的方法分为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作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既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也是彰显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熟知常用字特点并培养其自主积累的习惯,创设丰富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文章旨在探究“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驱动下的识字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作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一切语文学习的基础,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要关注学生兴趣与情感的激发,要教给其积累与梳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吕俐敏 《福建教育》2022,(36):35-38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既是教学理念,又是教学方式。在学生汉字学习的初期积累阶段,教师要利用规律设计任务;在中期积累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梳理与探究的任务,掌握汉语字词的规律,并用规律指导进一步的字词学习。  相似文献   

8.
<正>“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它排在六大任务群之首,是“语言运用”这一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以汉字为轴心,通过观察、分析、整理,从“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开始,到“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由此再进一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并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规范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有效交流沟通,为其他任务群的学习奠定基础。(王崧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9.
<正>【任务群解读】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属于“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在观察、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积累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能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相似文献   

10.
以“我来为你讲首诗”专题学习为例,呈现新课标“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意图、学情分析、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实施过程、反思与评价,为设计和实施学习任务群教学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应该贯穿学生的学习全程,一方面以渗透方式在所有学习任务群中实施,一方面以单独设置主题的方式创生学习单元。一年级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语言文字乐学好问,激发学生学习祖国通用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能力,逐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内容”部分提出了六个“学习任务群”。这些任务群是由相互关联的一系列学习任务组成的,每个任务群都承担了一个学习内容,共同指向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分别是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相似文献   

13.
现行统编教科书尚未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置的学习任务群来编写。怎样发掘现行教科书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资源并组织教学,成为一线教师探索的热点。通过对《日月明》《火烧云》《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的分析,梳理提炼出课例中遵循“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旨归、体现其特点、把握其关键,并注重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设计富有创意的学习活动等实施要义,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学习任务群是2022年版课标的核心学习任务,教师应重视学习任务群在课堂的实施。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应改变让学生机械完成作业的传统设计形式,遵循学习任务群理念,注重学习任务群视角下作业的优化设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作业学习。一、基础性作业的设计基础性作业是基于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进行设计的,主要围绕“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展开,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情境和设计层层挑战来促进学生基础性作业的完成。  相似文献   

15.
以现行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通过对标厘清任务群功能,提炼任务群单元主题,创设学习任务群大情境,基于学段、单元目标,精准转化任务群学习目标,立足真实情境设计任务群学习活动,梳理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活动实施策略的五个实施步骤,探索单元整体教学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6.
陈琳 《江苏教育》2024,(9):50-52
基于五下第三单元的“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教师可以自主设计“做一份姓名整理手册”学习任务群。从依托课程标准,确定“微主题”;根据主题情境,设计“微活动”;嵌入评价标准,实施“微评价”三方面,探索“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策略,引领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7.
徐承芸 《江西教育》2022,(31):21-24
<正>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首次单独设定了“课程内容”板块,并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基于此,“学习任务群”备受小学语文教师关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分三个层面:第一层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第二层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相似文献   

18.
<正>“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作为六大任务群之首,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任务群,从对象上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文字,一个是语言,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言与文字相统一。操作层面也包含了两个,积累和梳理,积累与梳理相结合。梳理的过程亦是积累的过程,积累需要梳理的加持才能将消极的语言积累转化为积极的语言运用。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的两个维度。学生通过对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的积累,对汉字构字组词规律的探究,能够养成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按照内容整合程度的不断提升,分基础型、发展型和拓展型三个层面六个部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设置的唯一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统编教材对汉字的学习也十分重视,共设置六个识字单元,以专项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识字在第一学段占有重要的教学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次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的六大“学习任务群”,排列首位的便是作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本文对此进行初步解读,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