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前言 江油市九岭镇红岩村金洞子滑坡位于江油市九岭镇红岩村4社,位于河谷斜坡地带。滑坡体受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坡体变形较强烈,裂缝明显。现状稳定性较差,在暴雨和余震的诱发下,易产生新的变形,  相似文献   

2.
监测是掌握滑坡变形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对溪洛渡水电站辅助公路何家坪滑坡发生后进行监测设计,安装了裂缝计和雨量计对滑坡进行监测,记录了滑坡变形发展规律,并根据监测结果,提出了滑坡应急保通措施,为后期滑坡的治理和公路交通的恢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滑坡作为边坡失稳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最常见地质灾害,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尤其在山区屡见不鲜,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威胁。一般滑坡主要通过群策群防进行监测预警,而那些体积大威胁影响范围广的滑坡则采取专业监测。滑坡的诱发因素有人类工程活动、降雨、库区水位变化、地震,所谓"十水九滑",在无其他诱发因素影响下,强降雨是诱发山区滑坡变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低空遥感技术与地震堰塞湖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利用无人飞机和直升飞机机载光学传感器,沿江河走向对5.12汶川地震产生的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貌变化造成的堰塞湖和相关灾害进行高分辨率、低空遥感的灾害信息获取和灾情评估技术;展示了部分灾后遥感影像;并给出了灾后应急信息采集技术框架方案.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滑坡在两个典型区域内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选择2个地震滑坡重灾区域(A/B),基于空间分析方法,对地震滑坡分布与地层岩性、坡度、高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以及发震断裂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A内滑坡最易发岩组为石墨片岩、石英岩岩组,研究区B内滑坡最易发岩组为粉砂岩、砂岩、硅质岩岩组;2研究区内滑坡易发程度均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升高,A区的滑坡发生优势坡度为44°,B区为38°;滑坡发育与高程均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滑坡分布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是与距离发震断裂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且上盘滑坡发育程度明显高于下盘.  相似文献   

6.
地震同震变形的解耦分析对于地震反演和地质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4年日本新泻中越地震为例,着重探讨了通过地震前后DEM数据解耦分析获取同震变形的方法。通过假设相邻三质点在地震中经历刚体平动变形,可求解三维线形方程得到拉格朗日变形。本文提出定义名义平面和改善DEM可比性等手段使求解更为严密,并提出了适合当地地质条件和建设情况的截止窗口,利用移动平均法处理后得到同震变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同震变形与地震滑坡分布的相关性,同震变形的垂直分量与地震滑坡分布负相关,水平分量与地震滑坡分布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关中地区某典型黄土滑坡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为研究背景,对治理施工进行到不同工序时,滑坡变形进行动态监测,掌握不同施工环节的坡体变形基础数据,对照治理施工各时段施工工序,结合变形监测成果分析滑坡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发展规律、变形容许值,同时验证滑坡治理效果、总结黄土滑坡施工及动态监测经验。  相似文献   

8.
与寻常滑坡体比较,古滑坡稳定性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山区开发建设中,极易因人为工程活动而激发复活,形成灾害。以甘孜州丹巴县章谷镇五里牌新区后山古滑坡为例,研究其成因及复活机制。通过区域地质调查、现场监测、工程地质勘探,分析古滑坡复活机制,结合室内外的物理力学试验,用反演法确定滑带土物理力学参数。采用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计算古滑坡体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开挖是古滑坡复活的根本原因,而强降雨是滑坡体变形破坏的主要诱发因素;滑坡体目前处于蠕动变形向滑动变形过渡阶段,整体处于欠稳定状态,但在暴雨、地震等因素下,滑坡可能加速滑动,整体失稳;其变形破坏模式为推移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国道317线公路工程中的嘎新滑坡,运用滑坡参数反演法及传递系数法对该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了滑坡体在多种工况下,并考虑地震作用的稳定系数。对其运动趋势做出了预测,最后对嘎新滑坡提出了防治及监测方案建议,解决了该滑坡制约公路建设的问题,为保证公路的如期竣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铜鼓县城郊林场滑坡是一个较典型的堆积体滑坡,滑坡位于陡坡上,公路切坡破坏了自然斜坡结构与力学平衡,在暴雨作用下诱发。滑坡前后缘变形活动特征明显,造成多栋房屋受损,且危及到下游县城安全,引起了省市领导高度重视,成为全省少有的几个专业监测点之一。本文分析了滑坡变形特征和形成机理,并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滑坡治理和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滑坡变形情况的监测效果,应认识到三维激光类型地质扫描技术的优势,并能结合实际的滑坡变形部分数据监测需要,制定相应的数据监测方案,强化对于滑坡类型地质区域的变形情况监测效果。本文就三维激光类型滑坡地形变形监测操作以及数据处理操作分析。  相似文献   

12.
物理模型试验是模拟滑坡变形破坏过程和揭示滑坡致灾机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即在满足相似的条件下,通过模拟滑坡地质条件及降雨、库水、地震等诱发因素,可以定性或定量地反映滑坡岩土体的受力特性,揭示降雨、地震等诱发滑坡的力学机制,真实地模拟滑坡变形破坏特征演化过程。本文在现有模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有关滑坡物理模型试验的研究现状。首先根据物理模型试验的发展历程和相似理论内容对相似材料的研究进行总结,然后对开展不同尺度的滑坡物理模型研究及监测技术在试验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最后,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研究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认为未来的研究应重视三维物理模型试验的应用、多种因素联合作用、非饱和土质坡体的模型试验等综合使用多种研究方法、跨学科的进行研究,并且注重监测技术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3.
GPS技术具有全天候、自动化、选点灵活、可同时测定点的三维位置与速率等优点,是滑坡监测的一种有效的数据采集手段。本文结合兰坪县城南滑坡地质灾害群监测的实践,介绍了GPS用于滑坡变形监测的方法,并通过兰坪县城南滑坡位移监测介绍GPS监测的整个过程,包括对GPS的布网、外业观测、数据处理、变形分析。实践结果表明,采用GPS静态定位技术达到mm级的精度,完全可以满足高精度滑坡监测的要求,为滑坡灾害的预报预测提供有效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现场调查和勘测,对溪洛渡水电站对外交通辅助公路何家坪滑坡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观测数据变化规律,评价了滑坡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集中强降雨的影响,大气降雨的浸润、冲刷及动静水压力促进了滑面的变形发展,降低了岩土体完整性和力学强度,建议及时采取临时措施,保障公路的运营安全并做好监测。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地震对陇南市境内的山体地质环境造成极大了的破坏,加之境内雨量充沛,以多雨、久雨为诱因,该地区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入了高发期。在分析武都区自然地理、地质环境的基础上,本文对位于该区的某滑坡提出了的处治原则与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6.
滑坡变形受到岩土性质、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等一些因素的影响,并且滑坡变形所造成的危害性和安全隐患是十分可怕的。为了更好的控制和预防滑坡变形,通过各种合理的监测方法及合适的仪器设备,进行周期性、全面性、系统性的观察和测量,将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统计分析,对其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17.
2013年3月,抚顺西露天矿南帮滑坡的变形速率加大。为了解决常规静态GPS监测不能实时传输数据的难题,建立实时GPS监测系统。通过对多年实时GPS连续监测,判定滑坡边界,分析出滑坡体主滑区域的变形发展过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分析实时GPS变形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余伟 《内江科技》2022,(11):21-22
<正>本文通过探讨滑坡变形过程中对滑坡体上铁塔的破坏类型和特点,提出了针对滑坡体上塔基破坏的自动化监测方案,为有效防范滑坡导致铁塔破坏提出了相应的监测和防灾建议。山区输电线路一般采用铁塔作为线路跨越载体,通过修建在山区边坡上的铁塔起传递作用,将输电线路连接到各个区域。而铁塔所在的边坡稳定性对于铁塔自身的安全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铁塔本身虽然结构复杂、高度大、受气候环境影响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19.
范彬彬 《科技风》2012,(11):170-171
滑坡稳定性评价一直以来都是滑坡监测工程布置、防治工程设计及滑坡相关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确保杨柳垭变电站和当地人民财产的安全,本文对杨柳垭滑坡进行了滑坡变形破坏机制分析并进行了稳定性评价.采用剩余推力法计算滑坡天然工况和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由此揭示滑坡的长期稳定性与失稳风险.经技术、经济、治理效果等方面综合分析,给出滑坡的设计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对区域旅游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向农  延军平 《资源科学》2014,36(8):1652-1659
发生于四川省西部的"5·12"汶川大地震,给所处区域的旅游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了分析汶川地震对该区域旅游业的影响,本文在四川省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两个区域尺度上,运用灰色预测方法和灰色关联度方法,从旅游业总量指标、年度特征和季节特征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汶川地震对两个区域旅游业影响的阶段可划分为四个时期:震前平稳发展期、震中急速下挫期、震后努力恢复期和恢复之后发展期,不同区域恢复期持续的时间不同,四川省为1年左右,而阿坝州为3年左右;2汶川地震对不同区域尺度受灾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存在差异,灾后1年内汶川地震造成四川省旅游业总收入减少186.94亿元,游客接待量减少1.84亿人次;灾后3年内阿坝州旅游业总收入减少114.62亿元,游客接待量减少0.13亿人次;3汶川地震对四川省旅游业的季节特征影响不大,而对阿坝州旅游业的季节特征影响显著,可见地震对小尺度区域旅游季节特征影响更明显,地震3年后阿坝州5月和6月的游客接待量明显增加,说明对地震灾害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能有效促进灾区旅游业的快速恢复和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