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372份中国创业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分析区域经济水平、产业集聚程度以及企业内部能力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就全行业整体水平而言,内部能力要素包括管理能力、营销能力以及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积极影响,外部环境要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积极影响;而产业集聚程度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影响整体上不显著,但对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积极影响,对服务业无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5年来,云南科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全国31个省市区的排序由24位提高到20位;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产值从59亿元增加到250亿元,年均增长35.7%,超过同期全省工业年均增长速度31.85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在国民经济构成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3.6%提高到9.96%;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由2.42%提高到3.25%,增长了近1个百分点,2003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2.58亿美元.到2003年,全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31家(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121家;全省2003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其中区内18家,区外12家.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8—2017年A股3500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PSM估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结果发现:母公司和子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均显著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相较于2008版认定政策,2016版认定政策对研发财力投入的激励效应较小,但对研发人力投入的激励效应较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前,企业会自主增加研发投入以满足认定标准,认定期间研发投入会显著增加,认定期满后企业不会显著增加人力投入;企业当期的认定状态具有较高的概率,与其前一期的相同。本文的研究结果意味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是有效的制度安排,但应在激励企业持续性地进行科技创新等方面完善认定政策,以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4.
徐侠  陈圻 《科学学研究》2007,25(Z2):486-491
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整体质量不高的现状。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认定标准不统一、认定门槛较低、认定等级粗糙、边界不清晰、认定标准重投入轻产出和缺乏行业监督管理体系等,并指出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应当在遵循普遍性原则的同时,还应当坚持国际和国内可比性的原则,并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的五级认定体系与优惠政策,以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造产业协同集聚指数,利用2006—2013年中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并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的垂直关联模型,构建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理论框架,从地区和行业层面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协同集聚现象;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影响因素的作用存在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华广敏  黄伟 《科研管理》2020,41(5):69-77
随着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成为发展趋势。本文首先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分析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投入变化趋势,然后,进一步运用非竞争型I-O,立足于国内增加值效率,分别分析了高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影响及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效率影响,探讨二者互动的内生机制。结果表明,除极少数行业外,中国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中间投入基本处于上升趋势。中国高技术服务业不能有效促进制造业效率提高;中国低端制造业除化工及医药制品业外,绝大多数低端制造业效率提高能有效带动其他行业产生增加值;中国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等高端制造业效率不能有效带动其他行业产生增加值。为此,本文提出中国应以创新为主要内生动力,加大对高技术服务业支持、促进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0-2014年浙江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各行业统计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各行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浙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已经出现了相互融合发展的趋势,但融合水平偏低;同时,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由于发展水平及行业特性不同与制造业的融合水平也存在着差异,以信息计算机业为代表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水平偏低,而以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水平较高。据此,提出了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向、推动制造业中服务业的分离、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坚持"双轮"驱动的发展理念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了科技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耦合协调系统,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 从投入产出、实力效率角度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以 2012-2019年湖南省相关数据开展实证研究, 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两产业的创新协同度进行测度, 同时测算科技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七大子行业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当前科技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耦合协调达到“中级协调”区间,科技服务业实现快速提速滞后于高新技术产业;各子行业中, 科技服务业与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子系统耦合协调度达到“中级协调”区间,与其他子系统的协调度仍处于“初级协调”或“勉强协调”区间。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碳减排事关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利用我国2009—2018年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在测算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和碳排放基础上,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GMM动态面板模型对FDI引入、技术进步偏向与碳排放间的内在影响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FDI通过技术溢出、技术进步偏向等影响制造业的碳排放;FDI引入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剖析了产业政策对研发投资增长及差距的影响机理与效应。以2008-2019年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发现:受产业政策支持企业的研发投资强度更高,并且研发投资增长速度快于未受支持企业;受政策支持的行业内部企业研发投资差距增大,出现了研发投资分化的“马太效应”。产业政策的支持偏向性分析显示,研发投资强度大、研发人员密集度高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资增长更快,在产业政策支持行业内部资源配置存在择优汰劣的选择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在产业政策和研发投资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引致性研发投资增长,财政补贴是加剧研发投资行业内部差距的主要因素,而税收优惠促进研发投资共同增长但不会增大研发投资差距。此外,在制造业中政策支持企业相对未受支持企业的研发投资增长低于非制造业企业,产业政策通过提高研发投资有利于提高专利申请数量。研究结论为产业政策的实施优化以及促进企业研发投资提供了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智力资本的视角,归纳了创业企业创新竞争力的影响要素。通过对260位创业者及创业团队成员的问卷调查,以及针对服务业和制造业两个行业样本进行的对比分析,发现两个行业的共性关键要素为创业者的战略领导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团队凝聚力对服务业具有重要影响,而投资者的协同关系对制造业的创新竞争力作用显著。进一步的T检验也说明,服务业对人力资本高度依赖,而制造业对于外部提供的创新支持高度需求。  相似文献   

12.
张志强  张玺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7):118-123
运用DEA-BCC模型和RD-Malmquist模型对2009—2016年我国高新技术细分行业技术创新驱动出口贸易发展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并对细分行业出口贸易效率的异质性及其原因展开讨论。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是驱动出口贸易的核心动力,各细分行业技术创新驱动出口贸易效率的差异性显著且波动性较大,计算机整机制造业综合效率最高为1,而中成药行业的综合效率最低仅为0.014;14个细分行业TFP在8年间涨跌交替,其中9个行业TFP均取得显著增长。应根据我国高新技术细分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缩小效率差距;加大创新力度;营造良好的行业环境,以提升我国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以2009-2018年广东省制造业核心城市数据为基础,运用面板随机效应模型,从先进制造业行业异质性和高端服务行业异质性角度出发,重点研究科技服务业FDI对先进制造业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高端服务FDI与先进制造业和其细分行业下的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学业有显著正相关性,与钢铁冶炼及加工业不相关;而高端服务业各细分行业中,科技...  相似文献   

14.
<正>各州(市)科技局、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为做好2009年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根据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有关要求,现将《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2018年是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出台十周年,也是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质量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科技厅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从加大培育、组织培训、财税支持以及认定管理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质量双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分为专业性服务业和技术性服务业,运用关联比例法测算中美两类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医药制造业的供给关联强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美国专业性服务业和技术性服务业对医药制造业的供给关联强度均显著高于中国;在专业性服务业中,美国商务服务业对医药制造业的供给关联强度显著高于中国;在技术性服务业中,美国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对医药制造业的供给关联强度则显著低于中国,而美国医药企业的研发强度远高于中国。中美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有显著差异,美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是以企业为主体,更重视企业产品市场化过程的服务,中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是以研究机构为主体,更重视推动上游研发部门的研究成果向企业转化。  相似文献   

17.
以1996—2013年中国17个高新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DEA—Tobit方法对高新技术产业商业化绩效、投入冗余与产出松弛状况、规模效应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改革深度、开放程度等关键因素对商业化绩效的影响。发现:高新技术产业商业化的技术效率平均值较低,不同行业技术无效率的根源不同;航天器制造等九个行业不存在投入冗余与产出松弛,化学药品制造业等八个行业存在投入冗余与产出松弛;家用视听设备制造等四个行业规模效应不变,通信设备制造业规模效应递减,其他行业规模效应递增;改革深度、开放程度等对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有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说明: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应提供纸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及其附件一式六份和网络文件一套。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一)填报说明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信息,从地区和行业两个维度研究了核心示范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核心示范区数量在14个地级市间有较大差异。北海市和桂林市的核心示范区集中于少数几个县,而贵港市和崇左市的核心示范区分布较平均;桂林市在林业和综合类领先,河池市在林业和养殖业领先,南宁市在综合类和种植业领先。桂林市和百色市的核心示范区高度集中于林业,南宁市和北海市的核心示范区没有明显的行业集中特点。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安徽省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和投资行业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与安徽省技术进步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港澳台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正的技术进步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省制造业技术进步有直接促进作用;高新技术行业的技术外溢效应显著,但全部行业和一般行业的技术外溢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