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作为“五四”启蒙思想核心的民主与科学,促进了现代中国新知识系统的形成,这种基于自然科学的知识系统在文学创作、社会思潮等领域发生泛化,对中国诗歌的现代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科学对传统诗歌的思维结构和思维程式产生激烈冲击,传统诗歌思维重直觉感悟、重整体辩证的思维程式被重客观、量化、理性、实证的新方法所取代,表现在思维形式上由以情为主转为知性重理,在思维导向上由尚虚为显到尚实为显,在思维过程上由字思维过渡到句思维,共同展现出古代诗歌思维方式的现代性变革与转向。由于这些思维特征的改变,造成了现代诗歌取材的客观化、情感体验的综合化、语言表达的逻辑化、审美趣味的知性化,驱动了现代诗歌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大量进入现代诗歌,是现代自由体诗歌区别于古代格律诗歌的一个突出标志。人称代词从古代格律诗歌到现代自由体诗歌由隐到显的模式转变,与特定历史语境相关,大量现代人称代词的入诗是近代以来民主与科学思潮的产物。诗人对不同人称代词的取舍,反映出人称意识、体物视角、言说方式、诗意建构的差异性。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的大量入诗与多样化表现,打破了古代格律诗歌长期以来隐藏主体或主体缺位的含混状态,使现代诗歌的内涵趋于多义且具有了多重发声的可能性,对现代诗歌的句法、诗体结构及音节节奏等一系列形式变革带来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为30年代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现代派代表着一段追求“纯诗”的文艺思潮。虽然该派从形成到衰落不过五、六年时间,却形成了一支促使新诗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毫无疑问,40年代的“九叶诗人”和新时期的青年诗人,都是从现代派诗作中汲取了大量的艺术营养,因此说,现代派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代派诗歌既不同于“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又与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和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诗风大异其趣,其审美特质在于它是古典意境与现代意识的统一,是中国历史沉淀的审美情趣与西方现代主义审美倾向的统…  相似文献   

4.
南永前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朝鲜族诗人,其图腾诗以原始文化意象——图腾入诗,实现了个体情感与集体情感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民族历史命运和现代文明的反思。南永前图腾诗通过对一系列图腾意象的营构,在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上突破了咏物诗的传统书写,凸显了图腾诗作为一种诗歌题材的独特精神内涵及审美形式,而这也正是少数民族诗歌中"南永前现象"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初中国现代小说受新旧思潮融汇和西方思想文化冲击的影响,出现明显的诗意化倾向。这种诗意化的倾向使得中国古典诗歌渗透和内化进小说之中,又外化为诗意化的语言或直接引诗入文,小说从此获得与众不同的审美趣味。通过对诗意化倾向实质的解读和对相关作家作品的梳理,可加深对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变化及其特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现代高科技把人类生存的两极境界一科学与诗,现实地统一起来。本文从入文精神、科学理性和诗意美感等不同角度,思辨了现代高科技三个主要审美特征:即以实用功能美作为精神审美的先导,让物质性的功利价值折射出入文精神的洞天;通过调解人与自然的矛盾来调解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实现美与真善的相互依存,合规律与合目的的完美统一;以新奇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加速科学与诗的结合,为人类的精神空间拓展诗意想象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7.
吴婷 《教师博览》2024,(3):79-81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人其诗,对后人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更是引发了审美力的提升。审美是主体在自由状态下(借助物质形式)观照和创造具有自由意义的对象的精神活动,是人与对象世界超功利的关系形式。陶渊明的诗歌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的生活,具有较强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问一直为历代诗人所重视,“以学问为诗”却是在宋代形成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杜甫。杜甫首先以赋笔写诗和以议论入诗,从而打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审美体系,开始关注诗歌中的学问典故、字词韵律。韩愈、李商隐为唐人学杜诗最有成就的两位诗人,他们的创作、诗学观直接影响了宋诗“以学问为诗”的形成,“以学问为诗”便在西昆派(以典故为诗)、欧阳修(化用古人诗句)、王安石(以史料入诗)等诗人努力下,到苏轼、黄庭坚达到成熟。特别是黄庭坚的诗学理论的提出,从而使“以学问为诗”从一种单纯的诗歌技巧上升为诗歌创作观。  相似文献   

9.
雪莱的《诗辩》阐发了心灵愉悦的诗歌道德本质,具有灵感、想象与感受力的诗人的道德美实现者以及道德审美的普适性,将诗歌审美道德化,将道德作为诗歌审美意义的标尺,论证其具有完善人类德行、净化社会风气,推动世界变革的积极功用。雪莱这一诗学思想既是18世纪英国实用道德哲学的延伸和浪漫主义诗学精神的显现,又是对以科学至上的物质功利主义的反拨。  相似文献   

10.
同谷时期是杜甫生活境遇最为沦落,心态最为愤懑悲凉的时期,其有关同谷的诗歌创作,数量虽然不多,却以诗人审美趣味的转移及新的审美风格的形成,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主要体现在:常引丑陋、阴森、恐怖等诗歌意象入诗,多嵌入"恐"、"死"、"悲"、"惨"等字词,多借五古的诗歌形式,多押仄韵,营造出极为萧森凄冷的艺术境界。诗人摛幽诀奇,以其宏大的气魄和奇特的想象,通过描绘峻绝奇险的自然景色来表达凄楚悲凉的情感时,气势凌厉、意境阔大,给人以奇崛豪宕的美感。这一新的审美特征的形成,与杜甫沉郁写实的风格迥异其趣。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诗自发轫起便饱受西方各种诗歌美学思想、诗歌思潮、诗歌创作技巧的洗礼,中诗西化严重削弱了中国古典主义诗歌审美传统的历史地位。时至当下,诗坛喧嚣浮躁的镜像反射了诗歌美学走向非理性的狂欢化时代,传统诗意岌岌可危。对中国当代禅思诗歌审美上主动回归本土之解读,对当下艰难的诗、禅圆融态势之探析,更兼以对当代禅思诗歌发生的功用之阐释,不仅有助于匡扶当代诗歌趋于理性风向,亦有助于禅宗美学思想的当代传承与流变。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三十年代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现代派代表着一股追求“纯诗”的文艺思潮。虽然该派从形成到衰落不过五六年时间,却形成了一支促使新诗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毫无疑问,四十年代的“九叶诗人”和新时期的青年诗人,都是从现代派诗作中汲取了大量的艺术营养,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因为吟咏着“月的凄清”和“梦的幻影”的现代派诗歌既不同于“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又与以李金发为  相似文献   

13.
卞之琳的智性诗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从浪漫主义到象征主义的演变;诗人强调其诗歌表现的是真情实感而非智慧,他将智性理解为让世界万物显现的魔力,这一理解源于艾略特将智性作为诗歌表现情思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睿智这一思想;民国批评界对智性的理解有三种,分别是作为诗歌内容的智慧、作为认识世界的方式的理性和诗歌艺术表现中所体现的机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批评者将卞之琳的智性诗中的智性作为诗歌的表现内容而非诗歌表现的艺术,这是对西方诗学中智性这一概念的误读。  相似文献   

14.
西部诗人胡杨的新边塞诗创作植根于西部大地,坚守西部文化传统,抒写自我独特感悟,展现出诗人个性独具的内心世界和美学追求。诗人以一种诗歌理性和精神信念审视西部世界,以敦煌和嘉峪关为诗歌地理书写的地域核心,以敦煌文化和长城文化为诗歌创作的精神支撑,将河西走廊充满诗性的历史记忆与地域风物相互融通,表现诗人灵魂深处对文化传统的永恒追忆和现实生活的普遍关注。诗歌呈现出历史传统与现代诗情交错共存的诗美建构,彰显出恢弘壮阔与亲和自然融合相生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叙事诗艺术由古典向现代形式转规范的转型及审美趣味与习惯的嬗变,集中体现在本时期"诗界革命"及"小说界革命"等新的文学变革运动之中.外国文学作品及美学理论的影响,叙事美学观念的崛起与中心位移,各类叙事诗歌、剧诗的试验性创作活动,直接冲破了中国古典叙事诗艺术的传统美学规范,并为五四文学革命中的"白话叙事诗"创作及"诗体大解放"理论,以及中国现代叙事诗术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艺术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诗美"的衍生性、传承性与沉积性特征是汉语诗歌的审美构成因素。在汉语诗歌发展演变过程中,决定历代汉语"诗美"结构变化。汉语"诗美"之衍生性、传承性与沉积性,不但是中国古代诗人诗歌审美经验形成的基本途径及其诗歌创作之根基,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递嬗演变之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诗人的自我意识,简单地概括,是指诗人对过去长期以来压抑个性,束缚自由的错误思潮进行彻底地反抗的意识,是诗人发现自我,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的意识,是诗人依据诗歌的审美情趣,任凭自己的思想、情感、欲望、想象在诗的王国里自由邀翔的意识,是诗人们寻找探索真正的中国诗歌的意识。新时期诗人的自我意识,经过短暂地复归,便迅速地膨胀,继而形成了广泛的激烈的争鸣,并在争鸣中逐渐走入了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40年代以《诗创造》、《中国新诗》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诗歌流派或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不同于“七月”派诗人群体,有更多的“哈姆莱特气质”,这表现在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群体,启蒙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与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现代化、复杂化的个人审美趣味与通俗化、大众化的时代阅读需求等方面的种种复杂性和矛盾性。论文通过对他们的诗歌文本、诗歌理论与论辩文章的细致分析,揭示了这一知识分子群体复杂的思想特色、超越性的精神指向与矛盾彷惶的文化心态以及个体命运沉浮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寻求诗歌与哲学的对话构成池凌云写作的一个精神张力,诗人在以审美直觉和生活经验共同建构的意象世界里获得形而上学的精神慰藉,对时间与空间、现实与历史、存在与虚无等哲学命题提出自我的疑问和解答。女性作家的生命体验和自由想象开启了诗歌对感性生活的审美表现,诗人始终以自己的空灵智慧在彼岸与此岸之间漫游,以获得对生命存在的重新领悟与阐释。凌云女士以敏锐的审美直觉走入主体幻影的缝隙,以自我独创的语言游戏获得诗歌文本的存在形式,以富有美感和艺术魅力的象征符号,强有力地诱惑和征服了接受者,令自己成为当代中国诗群中的卓荦者和成熟诗家。  相似文献   

20.
日本、印度、俄国的现代诗歌及现代学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新诗的体建设,直接催生了我国的自由诗革命。与西方诗歌的影响相比较,我国新诗在诗的写作内容和诗的功能上,受日本、印度、俄国的艺思潮影响更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的平民化学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新诗革命,具有生活化、写实性质和革命精神的俄国诗歌也受到中国新诗诗人的青睐。泰戈尔和马雅科夫斯基在诗写什么和怎么写上都对中国新诗人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