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三会”是总目标、长远目标,“四基”与“四能”是形成核心素养的载体;同时素养形成能促进“四基”“四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由“核心概念”至“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究竟变化了什么?通过检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核心概念和核心素养相关内容,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对这两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进行定性与定量比较分析,以此揭示其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1],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2],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以下简称“三会”)。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实施的总目标,可见其重要性。现行数学教材是我们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优质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对教材内容深挖细耕,  相似文献   

5.
<正>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新课标》)与之前两个版本的课程标准相比,有诸多变化,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也是最大的变化,便是正式将义务教育段的数学核心素养(以下简称“核心素养”)写进课程标准之中。在《2022版新课标》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三个部分中,“核心素养”一词共出现了21次之多,可谓《2022版新课标》的标志性修订。据了解,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这么多年中,一线教师对其的熟悉度并不是很高。  相似文献   

6.
<正>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一项重要变革,是以结构化的方式来组织课程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要求,课程标准编制要“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则将“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作为五大课程理念之一,并赋予其重要的价值定位——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量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中的关键词,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相比,也是唯一增加的一个关键词。我们思考:量感的内涵是什么?“课标2011年版”中已经有发展学生“数感”的要求,“课标2022年版”中为何还要专门将发展“量感”作为核心素养的表现?量感与数感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的量感需要通过怎样的教学方式?设计怎样的数学活动?以下就这些问题,结合实践作一些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核心素养落地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命题。就数学学科而言,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课标)提出课程目标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并提炼了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9.
刘莉 《湖北教育》2022,(8):8-10
<正>与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相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集中指向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跨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正>“问题提出”是一切学科或科学创新的基础,促使学生提出创造性、思辨性、有价值的问题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和手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近80次提到“问题提出”,其中在“课程目标”里指出:  相似文献   

11.
<正>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学思践悟”的过程中,一线教师不约而同聚焦于“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以下简称“三会”)。  相似文献   

12.
<正>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明确了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导向,强调“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以课程实施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积极推动育人方式的变革。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明确提出“三会”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共有11个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2022年版课标明确地提出了数感、量感等11个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及其内涵,但在相应课程“内容要求”“学业要求”以及“学业质量”部分并没有具体描述出它们在不同学段的具体标准,只是以“初步的”“进一步的”“简单的”等程度副词来区分不同学段的要求,显然按照这样的要求,核心素养很难在教材编写以及日常教学中落实。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新增加了一个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量感”。为什么要增加这一内容?量感究竟指什么?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量感?本文将就以上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学生要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这对教师授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度备课决定了高质量的课堂,备课时,教师要以学生的深度学习为目标,设计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内容、环节,进而提升核心素养。下面笔者基于新课标,以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字母表示数”第一课时为例分享深度备课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关于教学活动实施,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等方面,给出了开展“单元整体设计”“单元整体教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建议。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是指教学实施者从单元视角出发,  相似文献   

17.
<正>2022年版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就是“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收集、输入信息),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加工、处理信息),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输出信息)。本文以思维拓展课“智慧红黄蓝”教学为例,探索如何利用游戏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数学知识外,还应注意培养其核心素养。特别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因此教师更加应该重视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育工作。基于此,探索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继承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核心观点,即发展“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梳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十大核心词”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六核”(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抽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基础上,明晰数学核心素养(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简称“三会”),体现了小学、初中和高中核心素养培养“一以贯之”、整体化设计数学课程的特点;优化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增加“学业质量标准”,凸显解决实际问题和跨学科活动,并将“三会”与“四基”“四能”融入课程、教学和评价内容。  相似文献   

20.
选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研究对象,从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比较分析后发现:2022年版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方面比2011年版课程标准更广、更深,课程内容规划更合理,更加注重学科交叉性,强调核心素养,重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中要合理把握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