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导读》2023,(Z2):22-23
<正>推荐书目《小英雄雨来》推荐理由《小英雄雨来》是管桦先生为少年儿童写的第一篇小说,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原名为《雨来没有死》。这篇小说以我国抗日战争为背景,冀北芦花村的儿童雨来为主线,描写了一个少年机智掩护家人和八路军战士,勇于对抗敌人、不断成长的故事。小说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爱国思想的启蒙。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第九册的《小英雄雨来》是一篇阅读课文。学生通读课文两遍之后,我让他们给每一部分(共六部分)加上小标题。学生加的标题基本一致:一、游泳本领高;二、上夜校念书;三、掩护李大叔;四、与鬼子作斗争;五、河沿上的枪声;六、雨来没有死。 这些小标题其实是《教师教学用书》[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试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的“标准答案”(是部分学生从上届毕业生那里抄来的)。 公正地说,这些小标题平易、朴实;但从另一角度讲,这些小标题既不生动,也不新颖。 我说除了这样加小标题之外,同…  相似文献   

3.
《巴黎圣母院》虽已读完,但我却仍沉浸在小说的情节中不可自拔。仿佛剧中的女主人公爱斯美拉达没有死,她还活在我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4.
六年制小学第十一册第十九课《小英雄雨来》是一篇学生颇为喜爱的阅读课文。文章中的主人公——小英雄雨来的形象鲜明生动、感人至深。作者通过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同日寇斗争的故事,热情地讴歌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大智大勇的优秀品质。雨来是怎样成长为一位小英雄的呢?文章多次描述还乡河、夜校课本的地方是值得特别注意的。我以为“还乡河”与“夜校课本”——  相似文献   

5.
<正>去新华书店读万卷书,去大自然行万里路,回到家积蓄爱的力量,是我向往的生活。前几天,妈妈带我去新华书店看书,《小英雄雨来》正好就摆在书架中最显眼的位置。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这本书主要讲了抗日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地与鬼子们斗争的故事。书中,我印象最深的场景是:雨来跟着游击队埋伏在玉米地里,敌人来了,  相似文献   

6.
上二年级时,我学骑自行车不小心摔倒了,磕掉了一颗门牙,同学们都叫我“小豁牙”。自从有了这个外号,我便有了许多烦恼。上课时,“小豁牙”说话漏风,发音不准,不知招来多少嘲笑。前几天学《小英雄雨来》,老师让我站起来读课文,当读到日本鬼子对雨来说“杀死你”时,我读成了“是死你。”全班同学和老师都大笑起来。后排几位男生冲我做鬼脸,模仿我的腔调,“是死你”“是死你”的乱叫,我真是哭笑不得。以前和同学们吵架斗嘴,我总是占上风。现在只要人家高喊一声:“小豁牙。”害羞的我立即偃旗息鼓,不敢再战。好朋友不忍见我泪眼盈盈的可怜相,好…  相似文献   

7.
<正>板块一:列小标题师:《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节选自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但仍然很长,有3200多字,分为六个部分。怎么读这样的长文章呢?第一部分结尾有这样一个阅读提示(出示泡泡语)——生:(齐)读完这部分后,我要停下来想一想,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师:现在请大家快速默读第一部分,读完后停下来想一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的节奏是由教学内容的节奏决定的。任何一篇好的课文都有它内在的逻辑性,讲究结构,富有优美的节奏感。《小英雄雨来》一课,开头写雨来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节奏是明快的、平静的;中间写雨来掩护交通员,与日本鬼子斗争,敌人气急败坏要杀害雨来,大家听到枪声,顿如银瓶乍破、铁骑突出,节奏是紧密的,悲愤的;最后写雨来并未死,而是趁敌人没注意,跳进河里逃出来了,节奏是欢快的,兴奋的。正是这种审美心理感应的起伏张弛  相似文献   

9.
鲁迅《孔乙己》结尾是:"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里"大约"和"的确"同时出现,如何理解?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认为二者不矛盾,既体现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又揭示  相似文献   

10.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恰当地引导学生凭借教材开展合理想象,进行形象和逻辑思维训练,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下面举出二例,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例一、开枪之前《小英雄雨来》(五年制语文十册11课)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讲的是雨来掩护革命干部、英勇对敌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课文分为六个部分。第六部分虽不是课文重点,但揭开了“雨来没有死”这个谜,更充分地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英雄故事,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人物。2.借助表格梳理信息,探讨影响雨来性格的因素,理解雨来是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游击队员的。3.感受和学习雨来的勇敢无畏和机智灵活,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教学流程】学习任务一:联结阅读经验,自主沉浸阅读1.回顾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介绍作者、时代背景。(1)简要说一说四年级所学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的主要内容。(2)观察《小英雄雨来》这本书的封面,了解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2.
小语教材中,许多课文除了直接的文字叙述外,往往蕴藏着看不见的“潜台词”和“画外音”。在阅读时,往往需要对这些地方作补充与填充,才能获得正确而深刻的理解。我们知道,“故事情节”的基本特点是形象性。所以,在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补充情节,是丰富学生想像力、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有效途径。补充课文情节,可用如下方法:1.扩展法:将原文的某些内容进行扩展。如《小英雄雨来》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芦花村的人们听到河岸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这段话对认识雨来的英雄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上二年级时,我学骑自行车不小心摔倒了,磕掉了一颗门牙,同学们都叫我“小豁牙”。自从有了这个外号,我便有了许多烦恼。上课时,“小豁牙”说话漏风,发音不准,不知招来多少嘲笑声。前几天学《小英雄雨来》,老师让我站起来读课文,当读到日本鬼子对雨来说“杀死你”时,我读成了“是死你”。全班同学和老师都哄堂大笑起来。以前和同学们吵架斗嘴,我总是占上风。现在只要人家高喊一声“小豁牙”,害羞的我立即偃〔yǎn〕旗息鼓,不敢再战。上学期全班同学野炊,大家本来吃得好好的,后来竟一齐停下筷子,不约而同地看我吃饭。我知道他们是看我的“小豁…  相似文献   

14.
小学語文課本中,大部分是文学作品。我們讲授这类課文,就要经常接触到主題和主題思想的問題。作者写一篇文学作品,下笔之前,要搜罗一些材料。这些材料,有的合用,有的不合用,統称为素材。素材经过了作者的选择、提炼和安排,写到作品里去,称之为題材。如《小英雄雨来》这篇小说,(高小语文四册十课,下文所引課文都见高小语文,只注几册几課)其中有雨来在还乡河里钻上钻下,跟他妈媽闹着玩;有雨来在夜校学习,读着“我是中国人……;有雨来掩护交通員李大叔,有日本鬼子对雨来威逼利誘,  相似文献   

15.
漫议《井》     
中年知识分子,女工程师徐丽莎跳井自杀了,这是陆文夫的小说《井》的结局。女主人公徐丽莎是悲剧性的人物,但这悲剧并不是轰轰烈烈、崇高悲壮的,而是鲁迅所说的“几乎无事的悲剧”。女主人公并非死在“四人帮”横行之时,而是死在今天,死在一九八五年的春末。 谁是杀人凶手?作者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但是,通过他逼真的描述,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6.
凭借教材优势提高阅读速度《小英雄雨来》教学建议昆明市五华区教育科研中心乐萌《小英雄雨来》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雨来掩护革命干部与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一定速度”。《小英雄雨来》在旧教材中也...  相似文献   

17.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似乎成了个性化阅读的一个标签。暂不考究这句话到底是“国粹”还是“舶来品” ,如果我们确实读过《哈姆雷特》的原文 ,能读出哈姆雷特的刚毅果断吗 ?答案是否定的。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个性是作品所固有的。再实际一点 ,我们学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小英雄雨来》、《少年闰土》 ,没有谁会说有四十个学生就有四十个鲁迅、四十个雨来、四十个闰土。原因很简单 ,所突出的这些人物的特点是一定的 ,是共性的东西。事实上 ,语文学习中的文本的感悟方法、渠道、时间的安排等很多都是共性的。所谓个性化 ,是…  相似文献   

18.
<正>【热点美文】我妈一定还在牵挂着我贾平凹人死如睡——我觉得我妈没有死。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常说人死如睡,可睡的人是知道要睡去,睡在了床上,  相似文献   

19.
舒晋瑜在《史铁生:要为活着找到充分理由》一文中说:“看史铁生的作品,常常无端地陷入一种思索,但是,这种思索相对于文字的内涵来说也往往显得浅薄。”教《我与地坛》便有此感。如果把《我与地坛》中作者关于生与死的思考仅仅理解成《教师教学用书》说的“珍爱生命,珍爱健康”,如果说从文中对残疾人的痛苦描写中得到的感受仅仅是“不能歧视冷落残疾人”,我觉得这实在没有完整而深入地理解这篇课文,没有理解史铁生。一、关于生与死的思考《我与地坛》记叙了作者在经历第一次打击时对生与死的思考:“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  相似文献   

20.
“史涓生”——“旧我”已死,“新我”方生——主人公命名本意悬揣《伤逝》主人公命名为“史涓生”。这与该篇主题有关,绝非无意为之,而是匠心独运。“伤逝”者,本意为感念已故之人;然而鲁迅《伤逝》篇,主人公不独感念那曾挚爱过而又逝去了的子君,亦是对“旧我”的悲回和痛悔。主人公开首即明言:“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诚然,该篇是涓生对子君的悼亡诗,但这只是形式,若是将此作为小说之主旨,实属皮相之议。骸里之意乃是那个“为自己”——对“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