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和高职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社会服务能力是衡量高职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尺之一。但教师自身能力和服务意识不够、服务途径不畅、激励机制缺失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了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该文拟从教师社会服务意识、主动性和自身能力,以及高职院校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有效激励机制、社会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提出建议和对策,以促进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打造和提升。  相似文献   

2.
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一种重要工作能力,而要想让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其中的重要问题就是提高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如今,在高职院校中培养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本文特意围绕着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展开了探究,以期能够加强教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基于对高职院校在“双高”建设背景下的专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方法方面的深入研究,阐明了影响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教师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水平不高、科研内容缺乏创新、缺乏科研团队合作及科研转化率不高等。建议高职院校加大科研投入、加大科技人才引育力度、发展应用型科研、完善科研人才培养政策、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建立科研共享平台,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专职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积极促进“双高”计划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用型科研成果转化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高职院校科研导向不足、合作机制不完善、评价体系不健全、技术转化困难、缺乏行业对接等问题,通过“智能管道探测清洁机器人”项目、“机床主轴相变冷却技术”专利和“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技术”项目的案例分析,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应用型科研成果转化模式,并提出可行的转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张钱斌  张国政 《大众科技》2022,(12):160-163
“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和“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是国家“双高校”建设十大任务中的两个核心任务,是彰显学校综合实力和完成“双高校”验收的关键性指标。文章通过调研部分国家“双高校”在社会服务能力方面的举措,重点以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围绕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资源,从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搭建服务平台、实施产教融合新模式等方面探索并实施,社会服务能力及可持续发展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6.
<正>打造高水平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等各项新政措施的相继出台、落地,为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针对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内涵、必要性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健全“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保障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促,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1,(9)
过去20年中,高职院校机电专业获得了很大发展,学校也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但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合作关系的建立,校企共同育人方面实效不明显。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围绕当前高职教育发展中普遍意义的重难点进行建设,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推动校企合作育人功能落地。  相似文献   

8.
张先  邹佳庆  陈元勇 《内江科技》2022,(11):142-144
<正>当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的人才发展理念由重数量规模向重质量效能转变,加快“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各高校发展共识。然而,由于“双师型”教师激励措施不健全、校外引才渠道狭窄、教师实践技能欠缺等问题,“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进展与现实要求相去甚远。本文以“双高建设”为背景,以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实践经验为例,介绍其在制定制度,优化团队建设环境;提升素质,铸强团队建设能力;搭建平台,挖掘团队建设潜力等方面,为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勇  周俊  王永庆  于悦  王坤 《科技风》2022,(2):38-40
在现代社会高度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信息环境下,"双高计划"建设对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教学实践中涉及的一个案例,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在网络上已经被证明成功的解决方案来获取知识,并通过信息挖掘能力的锻炼,提炼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提高高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学生网络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关键首先是培养信息获取的意识,其次才是信息处理的技能。  相似文献   

10.
韩磊 《科技风》2023,(21):164-166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的优化既要做好公寓的服务,同时也要做好对公寓的管理,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环境。所以在高职院校公寓管理中应重视管理方式的优化,以新的思想、新的方式和新的观念进行公寓管理,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设良好环境,全面发挥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的作用,贯彻落实“双高建设”提出的管理要求和服务标准,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创新呢?本文将对“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的优化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的转型发展也在加快进行。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中心,以服务地方建设需要,促进就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的转型发展,对教师的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和期待。作为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执行者,不断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明确转型发展目标,提高个人双师能力,不断提高双师素质,丰富教学方法,是高等职业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师能力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贾亮亮  任杰  董焕先 《科技风》2023,(29):39-41
劳动教育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育并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双高计划”背景下,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培养新时代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存在课程目标模糊、内容单调、保障不足、评价体系不健全等诸多现实困境。高职院校应从办学特色、高质量发展、统筹部门联动、创新科学评价四个方面入手破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中的困境难点,全面提升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实效。  相似文献   

13.
刘慧娟 《科教文汇》2014,(12):107-107,111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建设服务平台、拓宽服务领域的对策,旨在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刘慧娟 《科教文汇》2014,(4):107+111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建设服务平台、拓宽服务领域的对策,旨在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田苗 《科技风》2023,(9):44-46
如今,在我国政府积极推进职业院校新型课程教学模式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内部必须要组建新型的教师团队,在原有教师职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之上,逐步探索教师团队建设路径,指导全体教师快速转变传统类型的教学策略,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为推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双高”背景下,立足于教师团队职能转型这一重要视角,详细研究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构建思路。鉴于此,本文归纳了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特征,阐述了高职院校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环节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多角度分析了高职院校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对当前图书馆服务"双高"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深入进行了分析,提出高校图书馆应结合专业群学科,增强特色馆藏;推进智慧化模式,创新服务方式;培育知识馆员,提升服务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介绍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图书馆从管理上、馆藏配置上、人员结构、深度服务上供给侧方面进行改革,为“双高计划”提供精准服务,才能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陶勇  程琼 《知识窗》2022,(7):78-80
基于“双高计划”建设背景,文章首先厘清了智能制造的发展历程、智能制造的概念,剖析了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内涵;其次研究了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建设意义,得出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是浙江产业的发展需要,是“双高计划”的建设要求,是浙江教育发展规划部署的结论;最后探讨了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的方向和策略,提出从知识结构和产业发展两种思路去确定专业群的建设方向,并以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进行剖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丘汉明 《科教文汇》2024,(8):164-167
该文主要探讨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县域中职如何开展“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通过对当前中职教师队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双高计划”对中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一种适合县域中职的“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并通过实践验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肖飞鹏  庞晓勤 《科教文汇》2012,(16):152-153
通过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内涵进行分析,找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通过树立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多方争取政府部门和企业支持、打造良好的社会服务条件,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