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6页例1,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相似文献   

2.
查云全 《云南教育》2015,(Z1):48-50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9、40页。设计理念: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建构过程,发现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特征,初步理解成正比例的量,抽象概括出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成正比例的量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关联"1.导入。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  相似文献   

3.
课题 正比例的意义.(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2~63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三1~3题) 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比和比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正比例.正比例的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足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数量关系的认洪,使学生从变量的角度来认以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函数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12册62~63页例1及练一练中的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认识相关联的量,知道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关系。 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总结规律性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比例的意义由于它比较抽象,学生往往难以掌握。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抓住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商一定)这个关键,引导学生从典型的材料中进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出正比例的意义,在正确理解意义的基础上,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下面,是我教学正比例的意义第一教时的打算。教材: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5.正比例》例1、例2。教学要求: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初步学会判断成正比例关系的量,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六年级数学P62—63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的1-3题。【教材简介】教材通过表中数据,首先,让学生充分观察,分析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并且是相互关联的变量。其次,引导学生探索这两种变量变化的规律,并用数量关系式揭示其规律,初步体会函数的思想。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最后学生逐步认识成正比例量的特点,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学人教社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12册正比例的意义(例1、例2)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初步学会判断含有具体数据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并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函数思想,对学生进行事物间相互关联变化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可从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常见数量关系引入。在学生说出“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总价除以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还记得什么是正比例吗?生:两个量相除,如果除的结果是一个定值,这两个量就成正比例关系。生:成正比例的两个量,它们的比值是一定的。生: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六年级数学P62—63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的1-3题。【教材简介】教材通过表中数据,首先,让学生充分观察,分析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并且是相互关联的变量。其次,引导学生探索这两种变量变化的规律,并用数量关系式揭示其规律,初步体会函数的思想。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最后学生逐步认识成正比例量的特点,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课题 正比例的意义.(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2~63页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三1~3题) 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比和比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正比例.正比例的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试用课本第十二册第35页例8。案例一师:正比例的意义是什么?生: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师:利用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1.速度一定,时间与路程。2.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3.圆的半径和周长。4.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学生一一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说明,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师:请同学们独立解答下题,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工厂…  相似文献   

12.
【课前慎思】“正比例”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第二课时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变化的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能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化的量,认识了相关联的变量及变量之间相互依存的变化关系,学生经历了在问题情境中借助直观具体的生活现象感知变量,并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变化关系的过程,知道两个变量间的变化关系可以用表格、图像、关系式来表示。  相似文献   

13.
钱玉梅 《陕西教育》2007,(10):20-20
教学目标: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正比例关系,掌握正比例的数学表达式,会正确地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二册正比例应用题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正比例”教学设计与评析胡金婵执教王玉敏评析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人教社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例1、例2。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2.理解“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3.会用yx=k(一定)概括数量关系。4.会判断两种量...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一节,是在学生已学过一些常见的"三量"关系及有关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后面学习比例应用题的关键所在。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前,学生遇到的大都是某一组具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需考察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且要用字母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问题就显得抽象、概括,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分步考察,揭示意义成正、反比例的量的主要特征有:(1)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2)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  相似文献   

17.
在通用五年制十册数学教材的《正比例》中,例5的的教学,除了应帮助学生巩固提高运用正比例意义分析、判断和解答正比例应用题的能力以外,还应引导学生理解例5下面的两行文字:"注意:例5中的'吨'不必化成公斤,只要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用相同的单位就可以了."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例5时,只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意义分析、判断和列式解题,而对例5下"注意"的内容比较忽视,往往只在解题结束后,由教师或学生宣读一遍了事.使例5的教学要求变得与例4毫无差异.这样一来,教材中要求学生"注意"的内容,实际上并未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学习完毕,他们对例5中的"吨"为什么不必化成公斤,以后遇到什么情况就应进行化、聚,仍然糊里糊涂.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分析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是: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过程,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相似文献   

19.
新知的应用是新授课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新知应用的主要形式是练习.设计练习题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紧扣教学目标设计习题.例如,“正比例的意义”一节,按教学大纲,学生必须完成以下两项基础目标: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这两个要求未过关,势必影响正比例应用题的学习,因此,教师可设计下面三层新知应用的练习题.  相似文献   

20.
数学概念的建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学生在运用数学概念进行推理、判断后要得出正确的结论,首先要正确地掌握概念、理解概念。以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教学为例,通过体会概念的发生之源、探究抽象的经验之源、解决问题的应用之源,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