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城市农民工高质量政治融入,既是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促进不同社会群体平衡、充分发展进而化解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借鉴“三维归因理论”构建城市农民工高质量政治融入的HQPI-COP分析模型,利用423个有效样本数据,通过线性回归对其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了近2/3城市农民工政治融入没有达到高质量标准,以及市民身份、组织服务、公共政策三维度均对城市农民工高质量政治融入具有显著影响等结论。据此,提出了提高思想觉悟、提供技能培训、优化社区党组织服务等促进城市农民工高质量政治融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把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作为岗前和岗位培训的重要内容,帮助从业人员熟悉和了解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道德规范,培养敬业精神。”敬业要求人明确自己的职责,履行自己的义务,并恪尽职守。教师敬业则是指教师主动帮助学生不断发展,追求教育活动对学生发展的最佳效益。教师只有敬业,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加强对师范生的敬业精神教育,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敬业精神的形成有助于师范生扎根教育。实践证明,当师范生具备了…  相似文献   

3.
邵兰琴  林红 《林区教学》2020,(3):115-1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其使命和责任决定了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才能为创新型国家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培育具备创新能力的新生代人才。第二课堂具有参与主体自主性、教学形式灵活性、教学内容丰富性等特点,因此高师院校要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助力于师范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社会输送适应核心素养改革的优质师范生。  相似文献   

4.
卢文 《现代教学》2010,(1):F0002-F0002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罗店中学创立于1942年。作为上海一期课改和二期课改的实验学校,学校先后获上海市文明单位、市花园单位、市安全文明校园、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市双拥模范先进集体、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委员会特色学校等荣誉。  相似文献   

5.
6.
讨论数学文化与当前的数学教育背景、数学文化如何融入师范生数学教育问题。介绍了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思路,提出使用"翻转课堂"实现"数学文化"课程的教学以及在师范生教育过程中营造自由宽松的数学文化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角色,本是戏剧、电影中的一个名词,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按照剧本的要求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自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G·H·米德将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之后,它便富有更加广泛和深刻的涵义。这里的角色不仅仅是指戏剧舞台上的特定人物,而是泛指社会群体中特定身份的个人。教师是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的一名角色。近年来,有的学者从教育社会心理学角度进行研究,引进了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探讨教师的角色行为和角色规范,为教育理论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社会心理学认为,角色是后天获得的。角色形成是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关注了英语师范生的一堂高中阅读课,发现其阅读教学观念已从本质上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观念,但也看到了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师范生闾哦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承载着中国教育的未来,师范生的培养是教师教育至为关键的阶段,要在师范生培养内容、过程与保障方面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关系,是师范大学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教师教育中的反思性实践一直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基于此角度,针对师范生公费培养中存在的师范生报考动机功利化取向明显、入校学习动机不坚定、从教意愿不强烈等问题进行分析。为规避这些问题,首先提出公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教育理念、课程理念、教学理念的转型。其次,基于社会发展和理念转型,提出公费师范生培养的新诉求,即培养反思性实践家。最后,提出将公费师范生培养为反思性实践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师范大学是文、理、工、商、教育、艺术、体育、职业技术教育多学科综合性的市属重点师范大学,现有徐汇、奉贤和卢湾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27万平方米。现任校长杨德广教授,党委书记徐千荣同志。 上海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前身是上海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扩建为上海第一师范学院(文科)和上海第二师范学院(理科)。1958年,两院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学院。1984年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1994年10月,与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合并建立新的上海师范大学。1997年9月,上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上海师范大学。建校四十多年来,学校已为上海和外省市培养和输送各类师资和其他专门人才5万余人。 全校现有教职工263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9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等副高级职称人员508人;在校学生11591人,其中本科生7229人,专科生325O人,研究生316人,成人教育(学历)学生637人,外国留学生159人。  相似文献   

12.
师范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曲折上升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后,受高校扩招大潮和国家对师范生培养政策扶持的影响,以及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平衡、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师范生的培养和就业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之产生的是高等教育形势的变化和就业形势的严峻。为缓解师范生就业区域失衡及结构性失衡的弊病,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和改善培养的方式,为此从师范生的就业现状来探讨当前师范生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师范生是乡村教师的重要补充渠道,如何培养师范生在未来成为高质量的乡村教师?这从根本上说是培养教师如何满足乡村学校对教师能力和素质的特定需求以及具有乡村从教情怀的问题。本研究基于中国东中西部学校的2588名师范生和337名新手教师的抽样数据,考察了当前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情怀及教学素养现状,构建了促进师范生走向高质量乡村教师的培养路径。结果显示,师范生尚缺乏对乡村社会发展的客观认识和理解,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较低,扎根乡村从教的情怀薄弱;接受乡村地方性教育的培养匮乏,乡村教学素养亟待提高。研究进而构建了融入乡村地方性的24条培养路径的职前培养项目。调查发现该融合路径得到师范生和新手教师的认同,有益于师范生的乡村地方意识、乡村教育教学能力和乡村地方情感培养。由此提出重构师范生适应乡村从教的培养课程、探索设置乡村教育专业、加强入职支持、保障专业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师范类毕业生人数的连年增加以及近几年持续升温的“教师热”,师范生的就业竞争也愈加激烈,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就业教育,帮助师范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并提高就业能力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师范生思政教育和就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现状,阐述了目前思政教育和就业教育融合发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立健全融合发展体系、合理设计融合内容以及创新融合发展方式的具体举措,旨在提升师范生的专业发展、助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促进教育资源的区域平衡。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师范大学21幢学生宿舍包括685个厕所在内的公共场所全部由学生自己清扫,不再用清洁工。上海师大是一所以培养师范生为主体的高等院校,目前在校学生共有23000多人。校党委书记林樟杰说,当代大学生总的精神风貌是健康向上的,但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家庭教育中的某些弊端,也使他们染上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毛病。我们曾将之归纳为“三大弱点”:怕吃苦,怕挫折,怕丢面子;“四种偏向”:重知识,轻做人;重个人,轻集体;重理论,轻实践;重权利,轻义务;“五个缺陷”:缺乏自立意识、劳动意识、责任意识、公德意识和环保意识。针对这些情况,上海师大于1998年夏季在大学生中开展了以“清洁校园”为主题的“文明修身”活动;2003年春季,又将此列为必修课。规定学生在4年中,必须以寝室为单位负责楼道、洗手间等公共场所的卫生,还必须在500个校园清洁点轮流劳动两个月,考核合格方能毕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昔日,上海师大校园内杂草丛生、垃圾乱堆。如今,已成为“土不见天、绿树成荫、花不间断、四季飘香”的上海市花园单位。中文系学生史佳华说:“文明修身不仅使校园更整洁、美丽了,也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它锻炼了大家的意志,培养了吃苦精神和团队精神。”上...  相似文献   

16.
17.
一、个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个人的成败 ,他的性格占有一定的因素。一个乐观的人 ,成功的机率会比一个整天悲观失望的人大 ,因此 ,对师范生来说 ,其心理素质的培养应当是首要的 ,只有具备良好的个人心理素质才能更好的接受、认识、探索、传播知识。师范生要自己培养坚强、自信的心理性格 ,有了坚强的性格 ,才会有坚定的马列主义信仰 ,坚定的事业心 ,才会在教育工作中有奋斗和拼搏精神 ,才能有所贡献 ,学有所用。这不仅是师范生也是所有大学生应首先具备的成才的条件之一。有了对自己的确定性认识 ,并在心理上坚信自己的奋斗目标 ,那么成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透视了在校师范生的实况与师范生必备素质之间的反差,指出了目标培养的重要性,着重论述了如何培养合格的师范生。  相似文献   

19.
中等师范学校是面向小学的,因此,要重视对师范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朗读课文,不但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的发展,而且也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对学生思想情感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对激发学生爱好祖国文学的兴趣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创新已经成为当今这个时代的主要标志和潮流。高等教育的责任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对我国师范生创新能力现状的分析,提出对师范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