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元宇宙产品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传统在线职业教育所固有的“离身化”弊病将得到“具身化”医治的可能。传统在线职业教育面临的离身困境主要包括教育内容的“强心弱身”困境、教育活动的“强身弱心”困境、教育评价的“身心分离”困境。在元宇宙赋能在线职业教育具身化转型的技术功效方面,学习分析技术推动在线职业教育内容从“机械固化”转向“智能整合”;沉浸式交互技术推动在线职业教育活动从“无心之劳”转向“有心之动”;数字孪生技术推动在线职业教育评价从“身心分评”转向“具身预演”。为实现具身化在线职业教育,需围绕元宇宙场景中的在线职业教育内容、在线职业教育活动、在线职业教育评价,探索“元宇宙+在线职业教育”的融合之道。  相似文献   

2.
《黑镜》以科幻的方式具象化展现了元宇宙的多种特征,其中最核心的就是通过技术使身体深度融入虚拟空间。以具身传播的视角切入,把技术与身体的逻辑关系划分为主体技术和客体技术分别进行讨论。此外,技术具身创造了新的生存空间、新的感知系统、新的意识机制,给人类带来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矛盾,包括媒介规训、媒介异化、隐私泄露、“拟态环境”和道德法律问题,人们对此需要引起警惕,并始终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进行平衡,积极发挥人类的主体性意识,实现技术和身体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3.
元宇宙是身体高度沉浸的虚拟世界,关注深层次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探索,为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但同时也伴随生命异化的风险。基于此,文章以具身理论为依据,首先,梳理出元宇宙发展历程中的化身发展与具身转向,阐释元宇宙与身体的作用机理变化。其次,从身体参与视角分析元宇宙在教育应用中的价值效能:扩容共存在场的拟态场域、推进多维感知的脱域融合以及重构具身交往的耦合关系。最后,以人的发展为宗旨,从自然人进化逻辑的技术转向、社会人交往发展的认知冲突与虚拟人身份认同的反向适应三个层面考量元宇宙教育应用将会面临的风险,以期帮助人们理性认识与应用元宇宙。  相似文献   

4.
5.
具身认知之根:从镜像神经元到具身模仿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起于第二代认知科学视域下的具身认知观,认为心智是具身的神经生物现象,人类的认知能力是在身体--大脑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然而,在科学心理学内部,具身认知观缺乏一种普遍认可的神经生理机制以及超越现象的全局性解释理论.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显示,灵长类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系统在社会认知(从动作和意图理解到语言进化)的许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这些证据,我们讨论了当前认知科学领域一种对具身认知的全新解释框架--具身模仿论.镜像神经元系统和具身模仿论通过有效地共享他人动作表征、意义与意图,为认知具身化的合理性奠定了基础,并重新赋予"身体"在科学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7.
8.
具身认知的兴起,为我国幼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对认知的重要性,注重心智、身体、环境三者耦合性整体,同时也是动态性、差异性的具身。基于此,幼儿教育也应是生命之“身”、情境之“身”、发展之“身”、个体之“身”。因而,回归“具身”的幼儿教育需要注重幼儿的身心整体性发生,关注多元化的情境,注重幼儿的身体是发展的,解放幼儿个性化的身体。  相似文献   

9.
教育元宇宙并非是元宇宙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垂直应用,而是元宇宙技术对教育生态的一次重构再造。元宇宙以其特有的沉浸性与具身性特征,与职业教育的具身教学需求不谋而合,并有望解决职业教育的“三高”“四难”问题。基于具身理论视角,媒介、场所和角色构成了职业教育元宇宙的结构要素,目标识别技术、人机交互模式与创作编辑系统是职业教育元宇宙所必需的关键技术。职业教育元宇宙在学习、实训与工作三种场景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0.
具身道德从身体与环境相互嵌入的角度出发,注重物理环境的变化对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影响,是道德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目前具身道德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身体构造、身体洁净、环境及仪式对道德判断及道德行为的影响。具身道德对当前的道德教育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和冲击,主要表现为德育理念的人性化、德育内容的实践化、德育环境的情境化、德育方法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身体哲学的兴起使得教育中教育双方的身体日益受到重视。哲学中的身体观为教师教育的范式转变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为教师身体在教育中的合理存在找到出路,让教师身体从遮蔽走向敞亮。现代教师教育的困境表现为教师身体的意义被误解、身体特性被忽视、身体欲望难以表达。从身体哲学角度出发,重新对教师教育进行身体的解读,明确教师教育中教师身体对于教师学习的建构意义。从离身到具身,注重培养身心和谐的教师,实现对知性教师教育的超越,尊重教师身体,发挥教师身体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身体具有话语与表述功能,这类话语与通常意义的话语不同,它更多地与“潜意识”相关联,更能表露人类的真实想法.可见,身体与认知之间关系密切.因此,在具身认知的框架内,本文着重探讨了三个问题:一、身体能够叙事;二、身体叙事能够影响认知;三、身体叙事类别研究.在类别域中又划分了三个层次:身体叙事能产生与会话不同的信息、身体叙事能完善叙事“语境”以及身体模拟能影响认知策略.  相似文献   

13.
回溯教育与身体的原初联系,发现儿童教育中身体缺位,表现为束之德智的身体、蔽于文化知识的身体、囿于技术的身体。具身视角下,儿童的认知具有具身性,表现为需要感官参与的涉身性与体验性、经由身体活动的实践性与实时性、依赖环境衬托的形象性与情境性。身体缺位的现实困境与儿童认知的具身性共同指向儿童教育中身体的回归,受现象学的启示,从儿童教育原初形态的关于身体通过身体为了身体三方面来考虑:关于身体的教育是对物质身体和精神身体的全面教育,通过身体的教育是强调儿童身体的感知体验与实践,为了身体的教育是关注修身与成人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15.
广播操作为“国操”适合各个年龄段的群体实践,戏曲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专业闭环的传承发展受到限制。将广播操和戏曲文化相结合,根据儿童发展的特点形成戏曲广播操,能有效打破传播的藩篱,由从内而外的理论学习转变为从外而内的身体规训,最终从对身体的运动感觉中塑造儿童对世界的感知。以戏曲广播操为载体的文化盛宴既符合锻炼身体的需求,同时也兼具审美教育和文化传承的社会功能,用“中国仪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基于笛卡尔理性主义知识观的离身型学习文化日益受到质疑,认知科学和数字技术的进步正在催生具有具身性质的新型学习文化。这种学习文化呼唤学习环境的具身转变,并要求建立一种突破“机械”隐喻、有生命、可进化的新型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中,环境要素及其关系混沌而有秩序、复杂而有结构,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双向建构、互利共生,共同构成了一个适应性强、开放性好的整体系统。美国技术哲学家伊德在吸收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具身的观点。本文认为,具身学习环境的营造需要通过具身技术来实现,并从技术具身观点出发,对人与技术之间的具身关系、技术的文化嵌入性、赛博学习空间的具身建立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出以下四点具身学习环境的构建原则:1)尽可能多地“吞噬”学习者的各种不同知觉体验;2)设计并运用与所学知识概念相符的动作;3)让学习者在直接体验某一现象基础上进行深度学习;4)充分利用各种代理实现学习者知识理解的具身化。  相似文献   

17.
具身认知强调身体的感知觉在认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者将物理变量的改变使得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发生变化这一探讨方向命名为"道德的心理物理学"。元分析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个体的感知觉与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之间是否存在联系,以及这种效应是否受到某些变量的影响。元分析纳入42个研究,共包含2962名被试。研究结果表明道德的具身认知效应显著,具体感知觉与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之间存在相关(r=0.19,p<0.01)。"被试来源国家"这一变量的调节作用显著(Q=79.454,df=41,p<0.001)。  相似文献   

18.
处于职业生涯起始阶段的初任教师常常面临“身心分离”的职业状态,随即被“我是谁“”我为何为师”等专业自我基本问题所困扰。然而借助外在专业发展途径无法厘清自我内心的根本问题,从而转向以现象学和教育学的“具身”理论为依据,依靠“在场”的身体,从时间具身化维度将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和未来的我统合为一个整体,以个体自我的体验、感受和理解回应每一次“现实震撼”;同时,从空间具身化的“自我”和“他我”双向“自为”角度促进专业自我的形成。从身体的视角看,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就是其具身化的专业自我形成过程,将“作为‘人’的教师”和“作为‘教师’的人”相统一,形成自我性、整体性和自觉性的教师专业自我。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伊德技术具身思想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多在错误理解“技术”之实质的同时,仅以静态的目光看技术具身,由此导致了关于学习者主体性认识出现局限性甚至是偏误。文章追溯海德格尔等人的存在论哲学去把握该问题,发现其“技术具身”实应理解为“走向技术具身”。所言“走向”乃是发生,即存在发生,且人的存在、技术的存在及人与技术关系实际上是同一命题。因之,以“走向技术具身”为基本立场,学习者主体性之要义包括主客二分的超越、生存过程的凸显和由实在论转向存在论等。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元宇宙提供的交互技术、虚实融合等技术为课程的情境创设“赋能”,使学习者的课程情境超出物理时空的限制,为未来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其情境创设依托具身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生成主义知识观等,对学习者的具身认知、情境学习、创造生成而言意蕴深厚。由此,职业教育课程观亦将发生转变与重构:从离身认知走向具身认知、从脱境学习走向情境学习、从表征主义走向生成主义。依托元宇宙,职业教育的课程实践路径也将从教学、实训、环境、评价等方面得以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