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当前体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体校13-18岁学生1386名作为研究组,抽取普通班中学生1141名作为对照1组,重点班中学生714名作为对照2组,以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SMHS)为测试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体校学生心理问题人数检出率为36.87%,普通班学生为24.54%,重点班学生为15.69%。体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普通班学生在量表总分、人际焦虑倾向、过敏倾向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较重点班学生在量表总分、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2)体校中女生较男生在恐怖倾向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不同运动等级、运动专项对体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性差异;(4)不同训练年限对体校学生的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体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同龄中学生差;体校中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男生差;运动等级与运动专项对体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无显著性影响;训练年限对体校学生自责倾向与身体症状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对羽毛球运动经历与非注意盲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探索羽毛球运动是否能够减少大学生非注意盲现象的发生。方法:研究选取符合要求的羽毛球专项大学生20名作为羽毛球专项组,非体育专业无规律运动习惯的普通大学生20名作为对照组,进行动态和静态非注意盲两项测试。结果:在静态非注意盲任务上,两组被试主任务正确率无显著差异,羽毛球专项大学生在关键试次中对新异刺激的觉察率(25%)与普通大学生(1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动态非注意盲任务上,两组被试主任务正确率无显著差异,羽毛球专项大学生在关键试次中对新异刺激的觉察率(30%)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5%)(P<0.05)。结论:羽毛球运动经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动态非注意盲现象的产生,但无法减少静态非注意盲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敬继红  刘志康 《精武》2012,(22):13-14
本文研究体育锻炼对疲劳性亚健康大学生基本体质体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05例疲劳性亚健康患者每天出早操进行太极拳和羽毛球锻炼分为两组,A组56人为实验组,进行早操太极拳锻炼组,最后纳入试验数据的为54人;B组49人为对照组,进行早操羽毛球锻炼组。进行8周的实验观察,在实验前后分别对受试者基本体质体能进行测定。结果:两组基线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试验后数据与基线数据比较,在第8周末A组的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指数、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和反应时分值具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B组的握力、肺活量、台阶试验指数有显著性提高(P〈0.05);在第8周末,A组的体重、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和反应时4项指标的分值非常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太极拳锻炼比羽毛球对疲劳性亚健康大学生的基本体质体能有更好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该文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对高校网球运动员进行训练,了解PBL教学法对高校网球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方法:使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测试法,对30名网球运动员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8周的教学训练。结果:实验后实验组身体素质(50m跑与立定跳远)具有显著性的提升(P<0.05);网球技能方面两组实验前后均有显著性提升(P<0.05),将两组之间的网球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的运动员进步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法对于提升网球专项运动员身体素质与专项技能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尤其对50m跑与立定跳远2个项目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建议:今后在网球教学中,高校网球教练员可以采用PBL教学法提升运动员的运动兴趣,培养训练积极性,但需要教练员充分掌握PBL教学法并熟练运用,也需要拥有更多的网球专业知识储备,为提高网球专项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深圳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514份问卷调查以及体质检测的统计数据,对深圳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体质达标现状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深圳大学学生不同性别心理健康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体质得分测试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男子体质综合得分较差组与优良组在强迫因子得分上有显著差异(P<0.05),女子体质综合得分较差组与优良组在焦虑强迫因子得分上和偏执强迫因子得分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学生某些方面的心理因素对体质水平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多媒体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教学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羽毛球技术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试图解决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到“入门难”、“掌握难”、“运用难”的问题。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实验组羽毛球基本技术评定成绩、达标成绩及技能消退水平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教学效果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不同运动水平大学生之间运动视野和反应时的差异,对253名在校大学生双眼不同方位、不同颜色的视野范围进行研究,同时进行反应时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社体专业学生相比:(1)排球专项学生左眼在0°、右眼在180°方向上红、绿和黄色视野范围均显著性增加;(2)棒球专项学生左、右眼在180°方向上,红、绿和黄色视野范围均显著性增加,且在270°方向上左眼绿色、右眼黄色视野范围呈显著性增加;(3)足球专项学生右眼在180°方向上,白、红、绿和黄色视野范围均显著性增加;(4)网球专项学生右眼在180°方向上,黄色视野范围显著性增加;(5)游泳专项学生的左右眼部分色彩视野范围有较大程度的减小;(6)各专项学生的简单反应时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排球和羽毛球专项学生的选择反应时显著下降。结论:视觉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系统科学地训练得到改善,但并非任何运动项目均可以扩大视野范围,如专项运动训练(如棒球、排球、足球、网球等)可以扩大视野范围,而游泳专项训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视野范围。专项运动训练(如排球、羽毛球等)可以提升视觉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保守方式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将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干预方案包括针刀松解、腰部斜扳法、核心肌群训练,对照组干预方案包括手法推拿、牵引床牵引及八段锦功法练习。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实验前后的t检验均显示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腰椎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方面,实验组的配对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实验前后的t检验,除侧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屈伸和旋转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下腰痛的干预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方案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和日常生活能力;但对于改善腰椎主动关节活动度屈伸、旋转效果均不明显,对照组的实验方案在改善侧屈腰椎主动关节活动度方面优于实验组。  相似文献   

9.
以学生体质监测结果中肺活量体重指数不及格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研究有氧运动对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经过8周有氧运动的实验组大学生实验前、后在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台阶试验指数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按照以往方式生活、学习的对照组大学生各项数值变化很小,揭示了有氧运动对改变大学生体质的良好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技能类型急性有氧运动对大学生注意力的促进作用,为选用科学体育活动方案改善大学生注意力水平提供实验证据。方法:以南通大学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实施运动技能类型不同分为开放式运动组、封闭式运动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采用注意力测量工具全面评价不同运动技能类型急性有氧运动干预前后各组大学生注意力水平的变化。结果:(1)运动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开放式组注意分配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封闭式组注意分配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注意分配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运动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开放式组注意广度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封闭式组注意广度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注意广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运动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开放式组注意稳定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封闭式组注意稳定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注意稳定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运动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开放式组和封闭式组注意转移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注意转移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开放式急性有氧运动对注意力四个品质均有改善作用,封闭式急性有氧运动对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有氧操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有氧操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应。方法:实验组的女大学生采用自编的有氧操3套,进行18周的训练,3次倜,60-90min/次。利用锻炼感觉量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等研究工具,对实验前后实验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实验前后存在锻炼感觉的显著差异(除疲劳感外);对照组实验前后除积极参与感存在显著性差异外,无锻炼感觉其它指标的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后存在心理效应的显著差异(除疲劳感外);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则没有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适宜的有氧操锻炼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增强女大学生的运动愉快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投篮命中率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女子篮球运动员的投篮命中率提供参考。方法:以16名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人,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能训练,实验组在常规体能训练的基础上加入核心力量训练,共持续8周。对训练前后两组运动员的定点投篮、1min跳投和运球急停跳投进行测试。结果:实验前两组运动员投篮命中率各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对照组投篮命中率各指标与实验前相比变化不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实验后定点投篮命中率虽有一定程度提高,但与实验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1min跳投命中率与实验前相比有显著性提高(P<0.05),运球急停跳投与实验前相比提高幅度较大,且差异非常显著(P<0.01);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定点投篮命中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1min跳投命中率差异显著(P<0.05),运球急停跳投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定点投篮命中率影响不大,但是对在不稳定状态下的1min跳投和运球急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复冷热水交替浴(CWT)对羽毛球运动员运动后身体机能的影响。方法:将16名优秀男子羽毛球运动员随机分成CWT组和对照组(CON),每组8名。两组运动员均参与两周体能训练,每节训练课后分别采用CWT或静态休息作为整理活动,其间动态检测运动员的主观疲劳度、运动能力和代谢指标,评价运动员机能恢复情况。结果:在主观感觉上,CWT组在每周最后一节训练课后即刻、下一周周一上午训练前肌肉酸痛感和全身自感疲劳度均明显低于CON组(P<0.05),两组运动员经过周末休息后肌肉酸痛和全身自感疲劳度均明显改善(P<0.05);在运动能力上,CWT组静蹲成绩在每周最后一节训练课后即刻明显优于CON组(P<0.05),两周训练结束后即刻立定跳远成绩明显优于CON组(P<0.05);经过周末休息后,CWT组立定跳远与静蹲成绩没有显著性改变(P>0.05);在机体代谢水平上,随着两周大运动量训练,血清肌酸激酶(CK)浓度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周训练后,CWT组血清尿素氮(BUN)浓度明显低于CON组(P<0.05)。结论:CWT能缓解羽毛球男子运动员连续运动后的肌肉酸痛感和全身自感疲劳度,能延缓立定跳远和静蹲能力的下降,可能降低体内蛋白分解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定量研究余暇体育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效果,采用运动处方形式,对80名三年级女大学生进行18周的实验控制,展开实验前后的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组的身高和握力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体重、800m、立定跳远、肺活量体重指数呈非常显著性差异;除“躯体化”和“敌对”因子项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强迫”、“抑郁”、“精神病”因子项有显著差异;“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和“偏执”有非常显著差异;社会适应能力总分呈显著差异。结论:本实验制定的运动处方对女大学生体质能产生积极的影响,长期坚持中等强度的余暇体育锻炼能有效改善女大学生的体质状况。  相似文献   

15.
戴菊红  李晨  鲍小亚  刘晔 《体育科研》2024,(1):78-84,103
研究一次性静态拉伸与一次性动态拉伸对双关节腘绳肌组织形态的急性影响。方法:采集10名无腘绳肌损伤成年男性在一次性静态拉伸与一次性动态拉伸前后腘绳肌肌腹的全景超声图像,比较不同拉伸方式前后股二头肌长头(BFLH)、半膜肌(SM)与半腱肌(ST)的组织形态变化。结果:一次性动态拉伸与一次性静态拉伸均可延长BFLH、SM与ST的肌束长度(P<0.01),但均不改变肌肉厚度(P>0.05)。在两种拉伸前后,肌束长度与肌肉厚度均存在BFLH、SM与ST之间的差异(P<0.01),其中肌束长度由大到小依次为ST、BFLH、SM,肌肉厚度由大到小依次为SM、BFLH、ST。一次性动态拉伸作用下,BFLH的肌束延长率大于ST的肌束延长率(P<0.01),BFLH和ST肌束延长率均与SM无差异。一次性静态拉伸作用下,SM的肌束延长率大于ST(P<0.05),SM和ST肌束延长率均与BFLH无差异。相比于一次性动态拉伸,一次性静态拉伸使BFLH肌束延长率更低(P<0.01),SM与ST肌束延长率均不存在拉伸方式间的差异。结论:相比一次性静态拉伸,一次性动态拉伸可更明显地改变BFLH形态。ST与SM的形态均可被两种拉伸方式改变,但二者形态变化程度均无拉伸方式间的差别。三条腘绳肌之间存在结构差异,且在拉伸作用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形态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拉伸类型选择及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不同方式运动对生长期大鼠Ihh/PTHrP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及软骨内成骨导致骨纵向生长的影响。方法:将生长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游泳组(S),跑台组(R)和下跳组(D),进行6周不同方式的运动,利用MicroCT对骨组织形态学,以及各组生长板软骨细胞的Ihh、PTHrP免疫组化的阳性区域进行比较,利用RT-PCR、west-bloting检测细胞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只有下跳组大鼠股骨皮质骨骨密度有显著性增加(P <0.05)。2.R组和D组PTHrP mRNA的表达水平都有显著性上调(P <0.05);Ptc mRNA的表达水平,与C组相比,R组D组有显著性上调(P <0.05);Smo mRNA的表达水平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3.Ihh蛋白表达水平与C组相比,R组和D组都有非常显著性增加(P <0.01),且D组与R组相比也有非常显著性增加(P <0.01);PTHrP蛋白表达水平与C组相比R组和D组都有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与S组相比,R组有显著性增加(P <0.05),D组的有...  相似文献   

17.
陈昆 《新体育》2023,(18):32-34
研究目的:探究血流限制训练的后激活增强效应对篮球专项生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招募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生18名,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人,实验组采用40%的下肢最大闭塞压力及30%的最大力量为运动负荷且重复30次;对照组采用下肢最大力量的85%为运动负荷且重复5次;实验前后统一进行立定跳远、纵跳摸高、30m跑的运动指标测定。研究结果:立定跳远测试指标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纵跳摸高测试指标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0m跑测试指标变化,实验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实验前后数据比对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血流限制训练对下肢爆发力具有后激活增强效应,可以作为一种运动训练方法,在专业运动队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不同锻炼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564名大一至大三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16.67%的大学生从不参加体育锻炼,60.64%的大学生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经常锻炼的大学生只有22.70%;而在体育锻炼频率上男女生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1),从不锻炼者与经常锻炼者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从不锻炼者、偶尔锻炼者与经常锻炼者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另外,大学生体育人口占大学生总人数的31.49%,男女大学生体育人口占各自总人数的35.84%和24.29%。(2)不同锻炼方式的男女大学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大学生的总均分及各项因子分与全国青年组和国内成人,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4)从不锻炼组、偶尔锻炼组和经常锻炼组的总均分依次为0.66、0.62和0.54,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5)非单独锻炼组的总均分略低于单独锻炼组,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益于心理健康,不同的体育锻炼方式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良好的影响,但性别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羽毛球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也为羽毛球教学模式及评价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教学实验法对西北工业大学2018级选项羽毛球120名大学生对其在教学前后的体质健康数据进行分析对比,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100分)。结果:在受试者的身体形态、坐位体前屈、50m(女)、测试指标中没有显著的变化(P>0.05);肺活量、立定跳远、50m(男)、引体向上、仰卧起坐、1000m、800m的测试指标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在身体形态的方面,羽毛球选项课对大学生身体形态的改善效果不太明显。在身体机能的方面,有利于大学生的提高;在身体素质方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力量素质和下肢爆发力,对大学生有氧耐力素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峰 《体育科技》2014,35(4):109-110
运用心理健康量表及体质测试等方法,对定西市农村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定西市农村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总体为轻度,与2010年全国数据比较,除七—九年级学生体重发生极显著性变化(P<0.01),其它年级学生身高和体重与全国水平持平,但MIB偏高;耐力和力量均高于全国水平,但女生速度和学生视力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