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不管是传记、故事,还是描写人物、事件、节日、纪念日活动、革命文物等方面的作品,都具有很强的情感性。这就要求教师常招“新用”,为学生创设“红色情感场”,初步唤醒学生的革命情感;新招“妙用”,提升“红色情感场”,厚植革命情怀。  相似文献   

2.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重视革命文化题材,然而,此类课文教学时,存在学生对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做法不理解以及资料滥用、人物脸谱化等问题。任务导学单在突破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重难点中发挥独特的作用:通过设置“大情境”,形成学习场域,唤醒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初体验;通过设计层层推进的任务群,让语文课堂浸润红色文化;通过寻找“联结点”,多元促思,让红色文化根植在学生心中,最终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正>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往往多为情感型课文,这类课文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距较远,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因此,落实好这一题材课文教学,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去至关重要。也就是说,落实好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成功创设课堂教学的“情感场”——只有让学生充分入情入境,沉浸其中,甚至不能自拔,方能受到全方位的熏陶、感染,从而震撼心灵,激发起爱党爱国的无限激情,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下面以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为例,试作阐释。  相似文献   

4.
学习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有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在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认知差异、教学过程、文本表达,充分发挥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优势,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爱国精神的滋养,从而弘扬革命精神、传承革命文化。  相似文献   

5.
李丽红 《江西教育》2023,(43):42-44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足见国家的育人导向。然而,教师要讲好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却并不容易。在教学中,教师既要保留独属于语文课的“味道”,又要让学生学有所感,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本文从言语实践、思维的发展和精神的落地三个方面入手,力求让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中得到凸显。  相似文献   

6.
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组成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内容的三大主题与载体形式,该类型的课文在新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编排比重较高。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语文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又要借助阅读、思考与表达来更好地挖掘理解文本的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更好地彰显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最终实现文道统一。文章从文本类型和教学目标两方面探讨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编排思路,围绕情感朗读、问题引思、情境促达三方面探讨运用“读思达”教学法提高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效果的策略,以更好达成该类课文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重要内容,然而这类课文的教学会面临困境。在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中融入项目化学习有利于实现教学突围,具体而开放的项目任务能提升学生积极建构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的学习中感受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8.
<正>统编本教材在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编排上不仅数量上有所增加,还呈现出“主题内容成体系”“语文要素有梯度”“体裁多样化”等特点,充分凸显了编者对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中描述的人物事件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课文也不像童话、寓言那样生动有趣,加之学生认知水平有限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强化课程育人导向,而教好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小学生学习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之难,提出教学应有路径,即坚守一个“立场”,基于儿童,加强革命文化与儿童生活、与新时代精神的“关联”;坚守一个“根本”,用语文的方式,依体而教、精准引读、任务驱动,以期在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中有效落实语文育人、以文化人的课程功能。  相似文献   

10.
统编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此类课文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中尝试实施项目化教学,即根据课文特点创设任务情境,引入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学习活动,联动文道双域,助学生攻破阅读壁垒,实现语文素养和精神成长的共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教材选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所涵盖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和精髓。教学中,教师要挖掘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其教育儿童、感受革命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一、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育价值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其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对学生有怎样的教育价值呢?  相似文献   

12.
<正>吴淼峰(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今天我们聚焦“‘双减’背景下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深度学习”。话题的关键词,一是“双减”,二是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三是深度学习。其实还有一个背景,就是疫情。疫情之下,活动改为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这是“辩课进校园”的一次新探索。下面先请两位上课老师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课文便承担着这一重要使命。如何落实这一重要使命?如何引导学生真正抵达深度学习?笔者认为,应坚持学生语文学习立场,强化“三个意识”。  相似文献   

14.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育人价值的发挥,要拉近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的时代距离和情感距离,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感知与认同。为此,需引入"境脉"理论。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中运用的"境脉",主要有知识"境脉"、情境"境脉"、联动"境脉",进而提炼基本的教学流程,使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更好地实现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5.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类题材的课文比较特别,那就是革命文化类题材的课文。这一类课文作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性,让学生在学习文本语言表达和提升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接受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16.
统编语文教材每一册中都有不少革命文化类课文,此类课文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化体现。教师在教学革命文化类课文时,要从几个方面着手:一要融通单元学习内容,明确单元教学要义;二要着眼全局设计学习任务,推进学习活动顺利实施;三要完善并跟进学习评价,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李桂荣 《辅导员》2014,(4):63-63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要让“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开放,让封闭的语文教学向课前开放,向课堂开放,向课后开放,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一、课前开放。突出自主性开放式语文教学,把课堂教学向课前开放,就是课前学生可以通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询问家长等方式,提前学习课文中的知识,并用来参与课堂教学的质疑和反馈。学生对自己确实不能理解的深层次问题,经过“去粗取精”后,拿到课堂上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8.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这类课文承载着传承革命精神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使命。冲突是学生思想认知上的一种情感表现。教学中,教师要发掘学生与教材文本之间的冲突,或者结合课文特点人为设计一些冲突,引导学生阅读学习;要通过还原情境、品析语言、阅读实践等途径,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获得对文本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这样,能达到提高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革命文化题材的文章,如《吃水不忘挖井人》《手术台就是阵地》《梅兰芳蓄须》《青山处处埋忠骨》等。这类课文都是通过讲述伟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他们的高贵品质。教学这类课文,最重要的问题还是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的《手术台就是阵地》为例,从“教什么”“怎么教”两方面,简要谈谈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有40余篇,约占课文总数的14%。革命文化文本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性,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过于重视人文主题而容易忽视语文要素。文本中真实的内容、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描写、丰满的人物,都是借助语文要素表现的。如何让革命文化在学生心中“活”起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要在语言文字实践中实现革命文化对儿童精神世界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