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面向21世纪的高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将是信息化的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将对我国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等产生巨大的影响。高等教育的目标、功能、结构、人才的培养模式必将对高校德育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德育自身要顺应时代发展,更新德育观念,拓展德育内容,确立德育新格局,改革现行的考试模式,以使高校德育更好地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更新德育观念 高校德育在向21世纪迈进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德育观念。 1.素质教育观。高校德育(尤其是“两课”教学)应向素质教育转变,彻底改变过去那…  相似文献   

2.
3.
一、知识经济时代高校肩负的历史性使命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专家估计,20世纪90年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高达80%,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提高到90%。知识经济的这种特征,决定了知识创新的水平和速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掌握和应用知识、信息的人则是经济竞争力的核心。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教育应积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积极地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及教育体制的改革,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面向21世纪的高校德育创新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意识观,揭示了面向21世纪,伴随社会实践的重大变化,作为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高校德育必然要进行创新。提出了高校德育方面的五大创新,即:德育理念创新;德育目标创新;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创新;德育管理创新。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德育五大要素提出了创新的一系列观点、原则、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6.
展望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1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要求我们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社会发展的新的德育观念,并根据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特点给高校德育工作注入新的内涵,实切做好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章就培育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素质,从七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知识经济逐渐兴起,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而且还包括文化力,这种文化力,反映了一个民族在精神上的凝聚力量,反映了它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而这一切,说到底是人的素质的较量,是民族精神的较量,是整体素质尤其是青年一代整体素质的较量。本文拟就构建面向21世纪的现代素质教育体系的主要问题进行粗略的论述。一、构建“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价值观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整体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其主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各…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社会财富之源。各国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知识的竞争、国民科学素质的竞争。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就是实行终身教育“不断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而知识经济的发展不但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提供了动力,也促使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管理、教育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不断创新,以满足社会成员知识更新,降低就业风险的需求,并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添薪加力。  相似文献   

10.
11.
论建立求能欲概念和创新欲概念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才能、智慧和新事物的需要和渴求是客观存在的。求能欲(益智兴趣)和创新欲(创造兴趣)在心理系统中已有准确的定位。求知欲、求能欲、创新欲之间是层次递进的相交关系。创新是时代的课题,创新能力可以培养也有必要培养。创造教育方兴未艾,培养创新欲的工作应贯穿教育的全过程。“求知欲”这个词不能直观、准确地反映求能欲和创新欲的客观现实,仅利用求知欲概念不便于指导和促进“激发求能欲和创新欲的工作”。故建立求能欲概念和创新欲概念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21st century skills are essential for career readiness. We investigate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21st century skills at a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STEM) research university: Technion –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e designed a self-reporting questionnaire covering 14 skills and deployed it to approximately 1500 students and alumni. Respondents were asked to rate each skill based on the degree to which it was developed during their studies. Domain-general skills scored higher than STEM-specific skills or soft (interpersonal) skills, whereas STEM-specific skills scored higher than soft skills. Content analysis revealed nine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which skills developed. The four active methods had a small effect on domain-general skills, while the five passive methods had a medium-to-large effect on these skills. Active methods had a medium-size effect on both STEM-specific and soft skills, whereas passive methods had no effect on either group. Our contribution lies in identifying and matching methods to skills.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地理教育将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地理教育以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出发最.为此,深入探讨21世纪地理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模式,是目前地理教育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民办高等教育将在机遇和挑战中发展,最初十几年,重点应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必须坚持走以学养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滚动发展之路,积极外引内联,不断增强办学实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研究,对天津等四城市健身俱乐部的现状和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21世纪初天津等四城市健身俱乐部的四个发展方向:俱乐部向大众化、多元化、网络化发展;俱乐部的活动内容趋于多样化、个性化,随意性强;专门的老年健身俱乐部;学校体育向健身俱乐部转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提高师范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坚持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全面提高教师个人素质;高规格地培养师资;变封闭式、定向式的师范教育体系为开放式、非定向式师范教育体系以及师范教育贯穿教职全过程等21世纪高等师范教育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高师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方向。其中作为高等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师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更显其特色。文章据此阐述了复合型地理人才的内涵和高师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在培养复合型地理人才方面的作用以及现阶段针对复合型地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存在的不足。为了适应面向新世纪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发展,我们对传统的野外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方式、方法、内容、时间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新思考,以适应21世纪复合型地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并服务于地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剖析其管理薄弱的原因。阐述了在当前高校大发展、大量资金投入的背景下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意义,同时指出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职技高师是适应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种崭新的高等师范教育类型。文章分析了21世纪初职技高师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21世纪初职技高师发展的目标进行了展望和思考,并从教学改革、办学特色、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职技高师发展的任务和新举措、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论述了构建新世纪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利用比较教育研究方法,阐述了高等应用型本、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结合高校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同了培养新世纪高等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