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推动高等院校学风建设对于改善和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提出了"学思互融"式学风建设体系,结合目前学风建设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研究探索"学思互融"式学风建设体系改革的核心要点,提升学风建设实效,助力高等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认识到了"学"与"思"之间的辩证关系,主张发挥"学""思"的互补优势.当前中国的英语教育明显走入了误区,"学"与"思"的分离成为当前中国英语教育最大的问题,引起了各界人士深深的忧虑.而构建学思结合的英语教育价值体系就是对当前英语教育问题开出的"良方".  相似文献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二者不可偏废。中国当前的教育形势根本性地解决着学生们学的问题;同学们也学得是专心致志、废寝忘食、不遗余力,学起来是手不释卷、口不绝诵、眼不  相似文献   

4.
学风建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追求真理、强化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服务社会发展和张扬个性,是大学学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大学学风建设,应该用大学精神去激励,用道德教育去引导,用大学制度去规范,用校园文化去陶冶,并注重把握好大学学风建设的学、思、用、创四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阅读三法     
提问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相辅相成,学因思而成,思因学而高。提问法是边阅读、边思考、边提问,带着问题阅读并设法解答问题的阅读方法。 提问法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深刻理解、把握阅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与思的观点,古今、中外皆以此为准,现在又有人提出了学与思的同时,还要玩!学会玩,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吧!(窃笑……)  相似文献   

7.
加强研究生学风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研究生学风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本文从加强研究生学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提出在研究生中应提倡勤、敏、慎、思、勇的学风,并采取措施保证良好学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加强研究生学风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研究生学风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本文从加强研究生学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提出在研究生中应提倡勤、敏、慎、思、勇的学风,并采取措施保证良好学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精辟地阐述了学习邓小平理论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并明确地指出厂学习邓小平理论也、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价乌克思主义学风。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学风问题也是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兴衰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学风好不好直接反映党风好不好。理论学习能否深入,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能否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党的十五大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树立正确的学风问题上,提出了学习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相似文献   

10.
漫议双基与思维的关系王云霞双基与思维有着辩证的关系。双基是思维的基础,而思维是进一步掌握双基的必要条件。正如我国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所说,“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可见,学习与...  相似文献   

11.
纵观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其教育思想占据了尤为突出的地位,他的诸多哲学思想也多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得到运用,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是对立统一的。广义的学就包含着思,广  相似文献   

12.
学风建设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又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本文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象出发,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寻求适合高职学院校学生特点的学风建设方法,提升高职院校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熊燕子 《学语文》2007,(4):20-20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教导学生应将学与思结合起来。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师者,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与时俱进尤为重要。因此教师也要注意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教则殆,囊括了各科知识的语文教学更应如此。我  相似文献   

14.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学习语文也是这样,不仅要学,而且要思。我并不羡慕那些把课本倒背如流而自鸣得意的同学,因为语文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我以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必须着重去领会作者深刻的思想以及写作的技巧等等。我常常努力去做到这一点。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历史 ,上下几千年 ,悠久而连贯 ,又枝蔓繁芜 ,盘根错节。故研究中国史 ,通识尤难。历史通识 ,一是指贯通的见解 ,一是指独到的思想。见解是对历史事实的理解与把握 ,思想是对历史事实之意义的思考。概括而言 ,前者为“学” ,后者为“思”。孔子说 :“思而不学则罔 ,学而不思则殆。”学与思 ,相辅相成 ,有如鱼水。学要贯通 ,思要独到 ,亦须学而思 ,思而学。然而 ,道理明白 ,做到却极不易。近读王家范先生的《中国历史通论》 (以下简称《通论》) ,甚为先生对中国史之通识所折服。先生论史的特点 ,是先立其大 ,又一定从源头上讲起。如先…  相似文献   

16.
没有问题的引导,就不会有思考的过程;没有质疑的声音,就不会有创新的实践,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促进学生"学"与"思"的完美结合,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学会运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要善于运用问题促进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7.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新;没有质疑,就不会有思考,更不会有研究探索。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强调学与思的结合,强调学习中要带着问题思考。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问题导学法”在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师由主体变为主导,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以问促学,变讲为导,教会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新;没有质疑,就不会有思考,更不会有研究探索.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强调学与思的结合,强调学习中要带着问题思考.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问题导学法”在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师由主体变为主导,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以问促学,变讲为导,教会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点明了思与学的关系。更道出了“思”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史源学是著名史学大师陈垣先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大学历史系开创的一门新学科.其特点是重在实践,重在启迪思维、培养人才、训练基本功,是一门将学与思、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树立严谨学风的学科.此课开设以来,培养了大批文史英才.本文从史源学的特点、内涵、弟子们的亲身感受等,阐明史源学应在推陈出新的基础上,在大学历史系教学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