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土地整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是实施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主要途径,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土地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协调土地权益人关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土地整理有利于协调人地关系,是国土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土地整理以可持续发展为最高目标,遵循公平、系统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动态性的整理原则,按照调查与评价一整理区划定一规划与设计一审批与实施一成果验收等科学工作流程展开工作,实现为改善用地条件和获取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相协调统一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评价的概念,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评价的主要内容,确立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从规划目标实现程度评价、规划实施过程与措施评价、规划实施效益评价三个方面构建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本以平潭岛为例,分析了平潭岛土地资源的基本状况、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和规模。提出福建沿海岛屿土地开发整理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对增加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效益的意义重大,有利于农业的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一三一团土地整理项目为例,探讨了应用MapGIS来辅助土地整理的规划设计的方法,论述了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规划图的制作,属性数据的输出应用,以及土地整理的规划设计等.MapGIS支持下的土地整理突破了传统的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法律概念。土地开发整理必须按照规划与计划的编制实施,依法规范土地开发整理的权属管理。土地开发整理藴藏着巨大的潜力。土地开发整理是保护耕地的重大举措,必须注重保护生态景观,最终效果要体现在基本农田的保护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揭示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理之间相互关系,分析了目前土地整理已取得的成就及其整理存在的问题,结合重庆市渝北区兴隆镇新农村建设项目,提出今后土地整理思维的转变。本文提出新农村形势下土地整理思维的四点转变:①土地整理目标由增加耕地数量,向适度提高耕地数量,重点加大基本农田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质量转变;②土地整理的内容由农地整理向农地整理与居民点整理相结合转变;③土地整理的融资渠道由政府投资的单一化向政府、社会、农民相结合投入资金的多样化转变;④公众参与由参与到土地整理可研、及规划设计的前期阶段向参与到土地整理项目的全过程转变。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理及其原则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土地整理是新时期深化土地管理,贯彻土地基本国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核心内容。本根据目前海内外土地整理的实践,对土地整理的由来、意义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我国目前开展土地整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理是新时期深化土地管理 ,贯彻土地基本国策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核心内容。本文根据目前海内外土地整理的实践 ,对土地整理的由来、意义进行了论述 ,并提出了我国目前开展土地整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为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耕地保护与土地整治、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本文利用单因素评价方法开展新增耕地潜力预测分析,对各类型预测潜力进行分级,其中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的潜力为1075.70公顷,潜力区主要分布在五申镇、古城镇、伍什家镇,农村建设用地补充耕地的潜力为38.47公顷,潜力区主要分布在新营子镇,土地复垦补充耕地的潜力为169.32公顷,主要分布在伍十家镇和古城镇;宜耕后备土地开发的潜力为186.36公顷,主要分布在新营子镇。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项目在各个阶段所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而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是从效益方面对所实施的项目做出的评价,属于土地整理后期评价的核心部分,其对土地整理后期的土地关系的调整、土地有效利用面积的增加、土地质量以及土地利用率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社会实践意义.本文以西南丘陵地区的南充市嘉陵区六个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构建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建立完善的土地整理后效益管理体系,以保证达到项目实施后的预期效果,从而为土地整理项目的后期整理工作提供参考,为西南丘陵地区其他土地整理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和对村庄整理、农地整理、城市土地储备等途径的探索,平原地区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必须采取以下对策:完善土地管理法制;推动土地整理投资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实现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管机制规范化;鼓励和扶持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2.
以苏南的张家港市,苏中的如东县,苏北的涟水县200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2010年的土地规划数据为基础,从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结合三个市县的环境特点,构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因子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综合评价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理规划有助于区域综合环境的改善,且发展越快的地方其环境综合效应提升也越快。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理是村庄规划的必然产物。结合王村土地整理的实际分析该村土地整理的特点,同时指出当前土地整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土地整理的成本高、资金来源单一、缺少居民参与。提出有关土地整理的思考,建议找到一个合适的土地的整理模式,转变土地整理的投资方式,坚持土地整理的质与量的统一和参与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安徽美好乡村建设中,土地整治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一些地方在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客观上对区域内的古村落景观生态保护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分析其中原因,主要表现为片面理解土地整治内涵、对土地整治与古村落景观生惠保护的关系缺少深入思考、规划文本可操作度不高、缺乏人才与技术、农民参与积极性不强等方面。应从坚持统等兼顾、科学编制整治规划,着眼生态平衡、坚持持续健康发展,完善项目实施、建立生态预评机制,注重教育宣传、激励村民主动参与,加强科技攻关、拓展业务培训渠道,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5.
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拉动作用,但1998年以来,我国的投资绩效十分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对投资项目的绩效审计不力,尤其是对投资项目的资源绩效审计不力,造成了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能源和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而我国又是这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因此应该把资源绩效作为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与复垦”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设置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土地整理与复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在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以及考试内容与考试方式等方面对“土地整理与复垦”课程建设进行了构建。教学内容设置包括基础知识、支撑理论与技术、核心理论与技术以及实践应用四部分;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三个环节,包括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编制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考试内容以考核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为主,避免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17.
Land consolidation (LC), as a type of human disturbance, improves l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changes landscape distribution through land parcel realloc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atively analyze the changes of landscape patches before and after a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LCP) and the effects of land levelling,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work and road engineering on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FRAGSTAT3.3 and buffer zone analysi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ose chang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heterogeneity of landscape depressed, and tended to simplification after LC. Dry land was the most highly variable land use pattern, and the change of forestland was least due to its locations at a gradient larger than 25°. LC resulted in a more rational use of land, and could be an important step in promoting rural development in depressed and fragmented agricultural areas through unused land exploitation, small-patch combination,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and road construction. Land levelling leveled off the gradient field surface and decreased the slope. The fragmentized patches were much more incorporated with increasing slope. On the other hand, the ridge of a field became longer so that the length of field surface and area of patch were increased. Land levelling regulated, simplified and combined patches, .so that the complexity degree was reduced. It is found that the buffer distance of 35 m was a turning point of human disturbance by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systems, and patches presented flaky distribution when the buffer distance was smaller than 35 m. Meanwhile, the distance range between 25 m to 50 m was an impressible area for road engineering, which was sensitive to human actions, and the changes of all landscape metrics were larger than those in other buffer zones. In general, LC not only reallocated fragmented parcels, but also improved agricultur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8.
假设开发法是土地评估中的常用方法,但在温州土地评估运用中往往存在建安成本规定与实际支出差距大,项目不同而小区配套和前期费用却无差异,利润率规定不符合市场情况等问题。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评估,土地评估行业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在运用假设开发法时,应依据相关标准、房地产项目实际情况和市场行情确定建安成本、小区配套和前期费用及利润率。  相似文献   

19.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分区研究——以济阳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阳县为例,以乡镇为单位,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系数、综合可行性系数和区位条件,采用层次筛选法,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分区划分为四类:优先整理区、生态型整理区、布局调整区和适度整理区.研究结果可为济阳县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1940年绥远省政府在绥西河套地区进行了土地整理运动。其主要内容是清理整顿已放垦的土地和取缔包租转租土地。这一举措从当时来说,基本上反映了时代发展性和历史进步性的特点,然其运作依然是循着实物地租的轨道。从这个意义讲,抗战时期绥远省政府在绥西河套地区推行和实施的土地整理运动,一方面反映出了时代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由于阶级利益所导致的倒退性和落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