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有文化研究的"导论"性著作差不多都会谈到本雅明,而谈到本雅明时又必提他那篇<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下面简称为<艺术作品>),但谈来谈去,似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谨慎起见,我还是先引几本"导论"中的文字,以便于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2.
杰姆逊误读本雅明──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读后栾昌大在1993年前后开展的大众文化问题讨论中,一些同志持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的立场,对大众文化采取了比较激烈的批判态度。1996年以来,情况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张颐武和徐贲同志先后撰文介绍...  相似文献   

3.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将其崇拜价值褪去而进入了展演价值,这一改变的源头在于媒介物的变化,"物"在本雅明的讨论中作为一种媒介物,呈现更多的技术性,本文借由本雅明的《单行道》作为文本,探讨艺术品中媒介物的变化与更替,并由此一窥本雅明在文化研究领域中"灵光"、"艺术价值"、"救赎"等思想。不论是时代中的机械复制、电影技术的发展还是屏幕的出现,都指向文化研究中"物"的技术转向。由此,艺术本身从祭祀崇拜的领域延展到了技术改革层面,并与政治结盟。  相似文献   

4.
编辑学研究的误扩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概念的讨论正在深入,这无疑会对编辑学的建设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准备谈一谈由“编辑”概念引出的“编辑学”概念的问题,不妥之处,敬请诸家指正。 文化缔构与编辑学 《科技期刊编辑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认为:关于编辑活动的释义存在着缩小和扩大两种倾向,“缩小的倾向,往往把编辑活动界定为‘六艺’,或‘六艺’加信息”,“扩大的倾向是把编辑活动延伸到文化或其他领域中去了”。书中没有引用这两种倾向表现者的原文、原话。如果我没有猜测错的话,那么,“扩大的倾向”当指包括王振铎《文化缔构编辑观》(以下简称王文)在内的一些文章的主张。因为,王文从题目到内容都是着眼于文化的。 我赞成《导论》的“编辑学是研究和探索编辑现象与编辑活动规律的科学”的简单定义(对其“详言之”的内容却不敢苟同,容待下文评说),也认为确实存在着缩小和扩大“编辑活动”释义的两种倾向。但《导论》认为“把编辑活动延伸到文化或其他领域中去”就是“扩大的倾向”,却是大谬了。道理很简单:编辑活动本身就参与了文化的创造、传播与积淀。所以,鲁迅在《<译文>复刊词》中说,出版家(包括编辑家)“大抵是‘传播文化’的”;斯坦利·安文在《出版概论》中特地引用了约翰·莫利的《回忆录》中的一  相似文献   

5.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以下简称《导论》)让我们领悟如何挪用“霸权”(hegemony,又译“领导权”或“文化领导权”)考察和阐释大众文化政治学,从而有效地帮助我们锚定用以探究当下的以大众文化及其消费于其间具有隐形意识形态书写功能为特征的文化现实所急需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6.
1970年,瓦尔特·本雅明的两篇发轫性论文——《作为生产者的艺术家》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英文版相继在英国面世,从此,本雅明便开始了他作为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家在英国文化研究领域内的沉浮。大致说来,凭借其“无论怎么说,僵化、孤立的[艺术]目标……都毫无用处。它必须根植于由活生生的社会关系所组成的语境之中”这一主张,  相似文献   

7.
高琳 《报刊之友》2014,(4):149-151
“技术之于艺术”是本雅明艺术思想的核心问题所在。本文对本雅明机械复制理论的重要著作--《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进行解读,力图建立对于其机械复制理论的客观全面的认识。解读遵照了以下思路:机械复制艺术带来了灵韵(Aura)的消失,但本雅明对复制技术表示了宽容和关照,肯定了复制技术对于艺术品新的意义。在技术变革的背景下,相关受众关系呈现出了五个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本雅明用“aura(灵晕)”一词,探讨了复制技术对艺术作品存在方式的影响,也从审美效果上揭示了传统艺术的价值所在。本雅明“灵晕”的概念内涵有原真性、距离感、膜拜价值和凝神观照。机械复制时代“灵晕”已消散,电影艺术的特征为非原真性、展示价值、心神涣散。在新的历史语境下,“灵晕”的特性被艺术家关注,并在艺术创作中尽可能地靠近“灵晕”,如中国电影民族化、艺术仿真、宗教电影等类型电影。  相似文献   

9.
刘媛媛  刘威 《出版广角》2016,(14):82-83
比尔·尼科尔斯的《纪录片导论》主要阐述了2000年之后电影纪录片的创作情况.从2001年的第1版到2016年的第2版,尼科尔斯《纪录片导论》中的理论不断进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纪录片的定义”“纪录片的类型”“电影世界中纪录片的位置”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作为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本雅明”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进入了中国的研究视野。二十多年来,对于本雅明的翻译与接受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一本名著的三个版本,使得“本雅明”这三个字携带了中国文化进程中的很多关键词——文人、大众、媒介、返魅、媒光……对于本雅明的阅读,事实上构成了一种对中国二十多年学术现代性的分析和反思。周志强  相似文献   

11.
从费斯克看通俗文化研究的转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费斯克的理论为切入点 ,梳理了通俗文化研究的学术史 ,总结出通俗文化研究中的几个明显转向———从大众文化到通俗文化 ;从使用 -满足研究到受众研究 ;从文本解读到传播语境解读 ;从“肯定文化”到“微观政治的进步文化” ;从阿尔图塞到葛兰西。论文最后还批判了费斯克为代表的通俗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任教于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的罗兰·德·沃尔克在他的《网络新闻导论》一书《前言》中一再谈到:“真正的新闻学子,不管是在传统新闻专业还是在现代新闻专业学习,都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用高质量的内容,来取代网上正泛滥着的那些低俗的、矫揉造作的东西。”①这段话十分明确地强调  相似文献   

13.
经济日报载文呼吁不要盲目引用外来语经济日报11月17日的《生活周刊》在《“文化殖民主义”现象理当看其实质》的标题下,发表了经济学家刘国光和语言学家许嘉璐的访谈录。刘国光说,“文化殖民主义”是进行理论探讨、文化研究和学术交流时使用的一个专门术语,通俗点...  相似文献   

14.
《北京晚报》近日连续发表评论家孙郁的专稿——《’93中国文坛一瞥》,作者在评述近几年走俏的“文化散文”时,谈到“以《读书》杂志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人的精神园地,可以说是扭转当代文风的大本营。空洞的、教条的八股文最早在这里销声匿迹。看《读书》是难得的享受,在《读书》影响和启示下,一大批文化散文期刊在去年纷纷创刊。”评论作者还赞扬《读书》等刊物的编辑和作者们,“以颇有历史感和责任感而著称于世。”使读者会感  相似文献   

15.
蔡蓉  莫岳云 《传媒》2023,(24):82-84
《红色印记》是一套发挥济南红色文化和党史研究成果优势,为青少年在线红色研学量身定制的主题教育融媒体图书,其创新了青少年在线红色研学的方式,实现了红色文化“全覆盖”“新样态”和“精准化”的传播。通过以《红色印记》为基础开展青少年在线红色研学,可以“嵌入式”选读线上红色艺术作品,“情景式”走读不同类型的红色馆藏,“体验式”重读红色人物和红色故事,“沉浸式”参与红色文化互动环节。  相似文献   

16.
傅樵村是成都最早的报人,孙少荆在《成都报界回想录》中称他是“成都报界的一个‘开山祖师’”。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他开始在宋育仁创办的成都第一家报纸《蜀学报》“司采访工作”。以后独立办报,陆续创办《算学报》《启蒙通俗报》《通俗日报》《通俗画报》,先后共  相似文献   

17.
吕希华 《军事记者》2011,(11):62-62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被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称为“四大奇书”,这一称谓一直沿用至今。“四大奇书”之称与明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文化勃兴、传统儒家经典遭到怀疑、大众文化需要确立自身经典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与通俗小说成为大众的主要文化消费对象、通俗文学对大众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现实相关联。因此。“四大奇书”的命名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崔东伟 《今传媒》2020,(2):144-145
本雅明在法兰克福学派独树一帜,他敏锐地窥视到因技术介入艺术对艺术造成的影响,这些影响在21世纪以复杂的样态回响。他提出的"机械复制时代"并未停留在对当代媒介的现代性的批评,处处闪烁着辩证的态度。《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对艺术发展倾向问题的揭示,本文力图回到原点,对本雅明光晕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做一个宏观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如何深入浅出地运用通俗流畅的语言、文采斐然的笔调,吸引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领略博大精深的历史知识?湖北人民出版社最近推出的“世界史话系列”为此进行了成功的尝试,令人耳目一新。 “世界史话系列”(10种)系“青少年文史库”第二辑,包括《世界城市史话》《世界艺术史话》《世界民族史话》《诺贝尔奖史话》《世界风俗史话》《世界探险史话》《世界兵器史话》《世界海战史话》《世界  相似文献   

20.
《全国新书目》2013,(10):6-7
内容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讲》是原新闻出版总署首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双百”出版工程图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成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题,通俗而简明地讲解和回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