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之源。教育面临的现代性困境实质上是教育对生活世界的遗忘。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内在关联使其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成为可能。构建合理的教育价值观,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大力倡导生活教育和不断加强人文教育,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现途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度与困境。  相似文献   

2.
鬼子是一个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作家。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我国当下社会转型期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给予了它有力的呈现,并以最终死亡的归宿冲击当代人麻木的心灵,发人深思。他的死亡主题是对底层生命困境际遇的指归,是底层生活自身演绎出来的悲剧走向。  相似文献   

3.
苏轼的诗词创作扎根于自己的生命体验,可以看成是自传式的创作,其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佛禅智慧融入了自己跌宕起伏的生活体悟。苏轼通过攫取佛禅智慧的内在精神以充实、完善自己的思想境界。苏轼之所以超然于生命的困境之上,主要得益于佛禅智慧的馈赠,并因此成就其为后世士人文化身份的楷模。  相似文献   

4.
艺术总是离不开生活的,犹如各种绚丽多姿的鲜花离不开肥沃的土壤一样,否则,花就根本不可能生长,这是常识,也是真理,由此,也足见艺术家深入生活的必要性。可是,这里又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同一块土壤,却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花呢?有的是雍容华贵的牡丹,有的却是质朴素雅的兰花呢?……为什么有的土壤却又是什么花都长不出来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因为艺术不仅需要生活,还需要心灵,它不仅是生活之花,而且更是生命之花。艺术家不是工匠,艺术创作也不是凭借自己的技艺对生活进行刻板的模仿。艺术创作是一种生命活动。在作品中,总是渗透着艺术家的血  相似文献   

5.
生命是教育的逻辑起点,生命在场的课堂应该成为教育的不懈追求。然而,当前思想政治课堂经常出现生命不在场的现象,表现在生命主体缺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缺少体验分享。为了改变这种困境,可以通过接受性体验与创造性体验、期待性体验与追忆性体验等体验模式来回归教育本真。建构生命在场的体验式政治课堂,是为了不忘初心,让它成为诗意生活的驿站,成为师生共同体验生命旅程的人文港湾。  相似文献   

6.
"生命课堂"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的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一、"生命课堂"的基本理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它来源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中特别倡导课程要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要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的绿洲。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宗教是人们幻想出来的,但人的幻想并不是没有依据的,而是由于生命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生命生活是真的存在物,需要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维护和保证这种"真"的存在。凡是对生命的存在是有利、有益、有用的举动,就是善,就会产生美。  相似文献   

10.
论生存教育对生命价值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由生命、生存、生活构成的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内,生存是沟通生命与生活的纽带.教育的主旨就是要促进人的生命、生存与生活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现代教育中生命价值的失落,很大原因是沟通生命与生活的中介被打破.生存教育通过教育来调整人的生存方式,化解生存困境,把握生存规律,实现生存价值,从而最终实现教育的生命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呼唤课堂要充满生命的活力,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  相似文献   

12.
生存教育与教育的生命价值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家荣 《邯郸学院学报》2009,19(2):88-90,96
人是由生命、生存、生活构成的有机体,在这个仃机体内,生存是沟通生命与生活的纽带.教育的本旨就是促进人的生命、生存与生活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现代教育中生命价值的失落,很大原因是因为沟通生命与生活的中介被打破.实施生存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来调整人的生存方式,化解生存困境,把握生存规律,实现生存价值,从而最终实现教育的生命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13.
由就业困境引发的自虐、自残、自杀或杀他等漠视生命尊严的现象早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以哲学视野,从生命神圣性的消解、生命与生活的二难选择及生命超越之智慧三方面探析事实背后深层次原因,以期为陷入就业困境的人们启迪心智。  相似文献   

14.
解彬艳 《知识文库》2023,(19):178-181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压力不断增加,生命困境事件也不断上升,其中,高职学生群体是弱势人群,他们的生命困境发生率更高。虽然国内高校已经提及生命教育,但是相关领域在开展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困境。考虑到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石,关注他们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发展。因此,大学生应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认真思考生命的真谛。帮助他们做到认识生命,珍视自己的生命,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前提。正是了解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知现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具备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美丽的。在平常的生活中,会发生许许多多感人的事情,而写作就是要记录生活、表达看法和情感。对于生活中的点滴,你不要像一位"旁观者",而是要用情体会,用心说话,把这些点滴和这些无法说出来的感动写下来,使其成为一篇确有真实感受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正作家筱敏写了笼中鸟的三种姿势:一种是接受主人的恩宠,改变自己的性格,学会讨好主人,为主人跳、唱,为主人创造出安逸和美的生活;二种是以毁灭的方式,放弃对生命的追求;三种是追求希望,在困境中仍然孜孜不倦地追求,保存自己的实力,等待有朝一日冲出去,成为自由者。我们常说命运在性格中,生命保持不同姿势就会有不同的命运。学会在不利的环境中优雅地生活,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相似文献   

17.
生命哲学是贯穿沈从文散文的一条红线,沈从文生命哲学的实质是着眼于人的解放以及民族文化的重造.沈从文散文表现出来的浓烈的生命意识,使他的散文也具有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而他的散文的生命意识与艺术个性又是牢牢地扎根于湘西文化土壤之上的.  相似文献   

18.
一件作品被称为艺术,缘于那是设计者通过描绘现实在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所体现出来的,意境是艺术作品的生命和灵魂。在美术课堂作品中要体现一定的意境。成为学生心灵移情的产物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所致力建构的理想生命,是在"生活--生命"这一构图中呈现的.对这一理想生命的探索,则主要体现对"美与爱"、生命与自然等抽象观念的建构上.四十年代沈从文的生命观,表现出一种超越意识.他独具眼光地意识到人类目前的生存困境,并为解决这一困境做出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贡献.  相似文献   

20.
走出德育困境,德育必须走向“生本”。生本德育“激扬生命”,是在生活中让学生自由生长的德育。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都要围绕以生命、生活、生长为本这个中心。生命、生活和生长的“整合”联系,体现了人之为人的完整性。生命、生活和生长的“向度”区别,构成了生本德育的实践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