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法律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高校应该对学生的法律素质进行提升,但是面对许多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于现代社会对于大学生法素质的要求,所以高校应该进行法治化建设,从多方面入手,争取将大学生培养成法律素质较高的新青年。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高校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以期能够为高校进行法治化的大学生管理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2.
加强高校管理法治化建设是依法治国、高校改革创新以及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本文回顾了法制化管理的内涵,认为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管理规定的越位和缺位、程序欠佳、救济不畅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法治化建设,笔者从法律体系、法律意识、学生权利救济制度以及思想道德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纠纷事件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文章首先厘定了高校与大学生的法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与学生法律纠纷产生的症结所在,即教育观念的滞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高校法治建设氛围的缺乏.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高校大学生法治化管理的实现路径,即确立"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争取"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本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现状,提出了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重视普法工作、加强学科建设、引导学生自律和加大查处力度等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生管理应适应发展的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树立依法治校,以人为本的理念,正确处理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逐渐完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从而实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序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保证。阐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内涵及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的必然性,分析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施法治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现法治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籍管理法治化是实现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确学籍管理法治化建设的具体内容、规范管理流程的基础上,探讨构建长效的高校学籍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使权力和权利形成良性互动,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法律素质进行调研。问卷设计包括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法律的实践能力,对大学生常见的法律知识、行为规范和维权意识进行了调研。通过对2126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低年级大学生对普法教育活动的兴趣最高,高年级则大幅下降。在校大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法治意识,有较强的法律辨识能力、维权意识,但对常用的法律关注度较低。高校的普法宣传方法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兴趣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根据调研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强化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学生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法律意识的增强,高校与大学生在入学、学籍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就业等诸多方面的法律纠纷逐渐增多,甚至见诸报端或诉诸法律。在这样的背景下,明晰高校管理中双方的法律地位与法律关系,理顺高校及其学生的权利义务,查找双方法律纠纷发生的原因,并以此提出时策措施,对高校依法治校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核心是通过对高校管理权的有效限制和依法运用,实现对大学生权利的保障。根据法治的含义,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可以引申为五层含义:一是高校管理权所依之法应当是符合法律精神的良法;二是高校应依法对学生行为作出评价,而非依道德规范;三是高校必须依法定程序行使管理权;四是当高校管理权被违法行使造成对大学生权利的侵害后,有一套完善的救济制度保障大学生顺利行使其救济权利;五是在满足上述四点的前提下,高校管理权所依之法得到大学生的普遍遵守。  相似文献   

11.
立法技术和理念对立法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文字技术的出现是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化的关键,立法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法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现代立法机构技术、程序技术和文本技术的运用使法之"真、善、美"成为可能。然而,仅靠立法技术难以摆平各种社会关系,立法还须坚持正义立法、符合社会现实立法和以人为本立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个体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不容乐观的现状,大学生如何提升心理素质已成为普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阵地作用,发挥专兼职教育队伍主力军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家校合作发挥辅力军作用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党员是执掌未来我国内政外交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骨干力量,教育好、培养好当代大学生党员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当前,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表现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对党的指导思想认识模糊等问题。时此,高校应通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新学习理念与方法,完善学习机制,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以保证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上的先进性与坚定性。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健康的需要,是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实践活动,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为 21世纪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作为输送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要指导思想,重塑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加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素质结构的失衡呼唤着大学生素质结构的优化。分析大学生素质的结构及其特征,探讨大学生素质构建与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对大学育才与大学生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礼仪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应该是既掌握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礼仪修养的综合性人才。学校的课堂应本着这一出发点,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相似文献   

18.
试述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原则、指标内容、特点及结果的论述, 运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分析, 纠正了综合测评中存在的偏差, 并提出综合测评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首先需要和谐人际关系,本文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实背景进行了客观描述,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理论和实践双重层面,对和谐社会环境下大学生人际的调适提出建设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于立军 《丹东师专学报》2009,11(1):120-124,F0003
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人文精神又是国民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薄弱现状,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具有多层次和多方面。构建课程体系是其基础性的工作。辽东学院如何实施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如何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