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史学与艺术     
史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同艺术是有根本区别的,但从审美意识及其表现形式来看,信史原则反映了史学的真实之美,讲求体例突出了史书的结构之美,注重文采显示了史文的表述之美,这说明史学与艺术又 一定的联系,认识史学与艺术的区别和联系,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史学三题     
从中国史学史尤其是中国史学思想史的历程来看,“史”的含义的演变,人们怎样认识“史学”,人们的史学史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本文考察了20世纪以前,人们赋予“史”以史官、史书、史事之含义的演进过程,人们关于“史学”之内涵在认识上由显现到丰富的演进过程,以及人们的史学史意识之不断加强的演进过程,在前人和今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和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人类发展至今已有60余万年的历史。从孔子删订的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春秋》算起,我国也已有两千多年的史学史了。但是,到底什么是历史和历史学?古往今来,却有许多不同的讲法。在我国古代,“史”最初的含义是史官,是人,而非历史或史书。西方则有所不同,西欧最早的“史”字即希腊文的“Historia”,其初义为“真理的寻求”,所指的就是史书。其实,“历史”这个词含有两个意义,一方面,它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人类所经历所创造的一切,是绝对的和不变的,不管人们对它怎样看法和想法,它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史书浩如烟海,其外在的表述形式也多种多样,如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纲目体等,学人研究也大都侧重于从文献学角度予以评析,如王锦贵《中国纪传体文献研究》等。与史书体裁相对的则是史书的内部体例,主要指规定和构成史书内容基本秩序的条目、凡例和特殊处理方式等,目前史学界对此有很多的学术探讨。而对实录体能否成为一种史书体裁的研究,据笔者所识,未见有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黄彩燕 《文教资料》2011,(7):100-102
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史学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编年体史书《春秋》诞生。战国时期继承和发展了春秋史学,体现为编年体史书的日益完备和史学领域的拓宽。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正史类提要中体现了四库馆臣丰富的史学思想,这些思想成为他们评价史书优劣的标准,如注重史书的考证,反对空疏议论;追求材料的精细详备;重视史书体例严谨与创新;贬抑史书嗜奇爱博的倾向;褒扬史书所写内容的广厚博大;反对刘知几等人的废表之论;推崇史书的实录精神等。馆臣的这些史学思想与明末清初时期盛行的实学思潮与经世致用观念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人类发展至今已有60余万年的历史.从孔子删订的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春秋》算起,我国也已有两千多年的史学史了.但是,到底什么是历史和历史学?古往今来,却有许多不同的讲法.在我国古代,"史"最初的含义是史官,是人,而非历史或史书.西方则有所不同,西欧最早的"史"字即希腊文的"Historia",其初义为"真理的寻  相似文献   

8.
刘知几很重视史书语言的运用。这方面,他在《史通》里费了不少笔墨。他对史书语言的要求,总括起来主要有三个原则:一、要用当时的口语,不要摹拟古文;二、要简洁而周详,不要重复冗赘;三、要能反映实情,不要浮华矫饰。现在把刘知几这三个原则论述如下。一、要用当时的口语,不要摹拟古文(一)语言是发展变化的:刘知几认为历史是发展的,语言也随着历史发展变化。他说:“夫事有贸迁,而言无变革,此所谓胶柱而调瑟,刻船以求剑也。”(《因习》)古今语言有变革,各地方言也不同:“古往今来,名目备异,区分壤隔,称谓不同……荆楚训多为夥,庐江目桥为圯。南呼北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从历史的发展中,探索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特点,以求对其有所进一步的认识。自两汉时期封建专制主义史学确立后,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处于分裂割据中,但史学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整体来看,表现为史书数量大增和史书种类的繁多。据《隋书·经籍志》史部所载:分为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等十三类,存亡合计八百七十四部一万六千五百五十八  相似文献   

10.
“历史”和“史学”,今天已是常用词之一,但这两个词的出现,却要比史学本身的产生晚得多。我国史学,至迟在殷商“有册有典”以后便产生了,而“历史”和“史学”这两个词,最早却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先秦时期,只有“史”字,主要用于指掌管记事的史官。汉代有“史记”一词,先是用于指先秦史官所记而成的史书,东汉桓帝以后,遂成为司马迁所写史书之专名.这种情况,正是当时史在王宫、史书绝少、史学极不发达的必然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数量特多,史学空前兴盛,“史”、“史  相似文献   

11.
相较于传奇小说,轶事琐闻小说注重实录,篇幅短小,与史书的创作方法更为接近。对于这一特点,刘知几在《史通》中有较为详尽的论述。但由于小说作为独立的文体在唐代正逐步成熟起来,故这类小说又表现出力图摆脱史书写作方法束缚的特点。通过与《史通》的比较可以看出《隋唐嘉话》这类唐代轶事琐闻小说对史籍写作的继承与突破。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史书著述、史官建置、史学教育等方面均有突破;此外,史学的发展与以儒学为主干的时代思潮又密切相关,两者呈现出一种相互影响的态势,形成了这个时期独特的史学风度。  相似文献   

13.
《史通》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一部史学理论著作,从中可以窥见刘知几高远深邃的史学思想。他广泛汲取古今学者的思想精华,创造性地对中国史学功用理论进行了首次系统阐述,开创了史学批评的新纪元;系统考察中唐以前修史制度,开启了史学史的先河;系统总结中唐以前史书体例,使纪传史编纂更趋规范;提出史家修养标准,成为历代公认的一种人才观;提出修史具体方法和要求,推进史书编纂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对我国传统史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学家,是我国传统史学的奠基人。他首开私人著史先河,初步创立了中国编年体史书的雏形,对我国传统史学有相当大的贡献;他修《春秋》、编《尚书》,对我国传统史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史籍产生极早,但“历史”和“史学”这两个词儿的出现,却要比史籍本身的产生晚得多。“历史”先秦时期,只有“史”字,主要指掌管记事的史官。汉代有“史记”一词,先是用于指先秦史官所记的史书,东汉桓帝以后,才成为司马迁所写史书的专名。这种情况,应是当时史在王官、史书绝少、史学不发达的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数量猛增,史学空前兴盛,“史”、“史记”这些旧有的简单名词术语,已反映不了客观实际,于是,“历代史”、“历史”、“史学”这些崭新的词儿,便应时而生。据《魏书高昌国传》载,北魏孝明帝正光  相似文献   

16.
清代督抚毕沅是乾嘉时期著名学者,集经学家、史学家、金石考据学家于一身,一生中学术成果颇丰,其范围涉及诸多领域。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历史学家,毕沅在历史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是非常突出的,这体现在其编修史书,整理和修纂史地文献及金石考据等方面,其中很多成果是在前人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孟子·离娄下》"《诗》亡然后《春秋》作"及今天所见所有出土文字资料情况来看,在春秋之前还未产生由史官记载下来的《春秋》类编年体史书,但是编年体史书的两大要素即年月日时间与国家大事记在西周时期金文中已经出现了。西周金文资料中所记述事件的开头往往有年、月、月相、干支日,用来表明事件发生的时间,也常常记载相当于后世"起居注"形式的时王活动以及国家大事;还常有大事系"年"的现象,表明这一时期已具有选择一件大事作为某年标志的历史意识。这一现象的出现,标志着西周时的人们要在漫长历史岁月中记住那些发生了历史大事及其相应年岁的历史观念,而这种历史大事和相应的年岁正是编年体史书的两大要素。由此可见《春秋》编年体史书的两大要素在西周时已经基本酝酿成熟了,但西周还未出现有体系的史书。我国重视历史事件时间要素的现象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8.
在整个工史学发展中,宋代史学无论是在对当代史的记述和编修中,还是在史书体裁、史学领域、史科考证、治史原则与经史关系等,都出现了析的特点,并对后世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历代史书数量之大,恐怕在全世界是少有的,以作史出名的人也非常之多,但能够称得上为大家的却寥寥无几。所谓大家应当是有独到的见解,开一代的风气,即令生前被埋没但幸有著作流传下来,为世人所景仰,成为一代宗师的人。我认为有清一代史家辈出,多是在二十四史中讨生活,其能跳出这个圈子,抛弃门户之见,独树一帜的,在乾嘉时,北方有崔述,南方有章学诚,而崔述的成就尤大。  相似文献   

20.
东晋史学家袁宏所撰写的编年体史书《后汉纪》,是在纪传体史书兴起后、编年体史书地位下降的形势下出现的 ,它在结构安排、记时方法、叙事方法、史论的形式到内容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编撰特色 ,从而更加完备了编年体史书的体例和规模 ,使其成为一种和纪传体并驾齐驱的史书体裁 ,为促进汉隋之间编年体史书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在中国编年体史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