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松林 《收藏》2007,(6):102-103
古陶瓷的制作原料和烧制工艺决定了古陶瓷胎、釉和花料中的主量、次量和微量元素种类和含量,它们不仅反映了器物的年代特征而且传达出产地等信息,某些元素已作为古陶瓷的指纹元素而被人们接受,从而使元素分析在研究和鉴别文物年代、产地、真伪和制造工艺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思明 《收藏》2010,(5):38-39
断代是古陶瓷研究、收藏、投资的基础,是古陶瓷鉴定的核心问题。数百年来,国内外古陶瓷业界人士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总结了许多经验,而综观这个过程,我们看到人们主要是采用“类比学”方法进行断代鉴定,即在古陶瓷断代断源鉴定中运用标准器从胎、釉、色、型、工艺、时代风格等方面与被鉴定器物比较,从而得出“年代”“窑口”的结论。鉴定过程中往往会采用查阅文献资料、观察年代蚀痕等辅助手段,这些辅助手段同样是在“比较”之中间接得到答案。这也就是人们说的鉴定“眼力”。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7,(12)
正王奇,字子异,1987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先后于江西省博物馆、顺德市博物馆、广东美术馆、羊城晚报社等单位就职,致力于文史、古陶瓷、古纹样研究。因感于陶瓷著作多类似田野发掘报告或汇编图录,乏于求证古典,谬错多多,于是费十年之功为中国陶瓷书史。《中国陶瓷实录》一书实为中国陶瓷通史,在稽古上用力甚深,引用史料数千条,并与古器物互为参照,将陶瓷烧造和使用置于各朝各代特定的制度、礼俗、生活及工艺之中,审慎而事核,自成其说。读者经由一碗、一釜、一罐、一俑、一瓦,  相似文献   

4.
古陶瓷鉴定与收藏是一门复杂的学问。目前的古陶瓷鉴定方法,可以分为传统鉴定和现代科学鉴定两种。传统鉴定,有时又被称为"眼学鉴定",即鉴定者通过手摸、眼看、听声音、闻气味、掂重量等基本方法,对器物的造型、纹饰、眙、釉、款识、重量、声音以及制作、装烧工艺等方面进行仔细观察与分析,然后  相似文献   

5.
张天琚 《收藏》2008,(11):48-49
什么足“三彩”?古陶瓷研究界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不论是“三彩”也好,“五彩”也罢,仅形容陶瓷的色彩丰富而已。冯先铭先生主编《中国陶瓷史》中则称:“在三彩器物中,有的只具备上述几种彩色中的一种颜色,人们称为单彩或一彩,带两种颜色的,人们称为二彩,带有两种以上的则称为三彩。”  相似文献   

6.
耿志潮 《收藏》2007,(2):50-50
洪武青瓷概念的生产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1964年南京明故宫遗址、20世纪80年代初景德镇珠山官窑遗址和1984年北京四中基建工地原皇宫库房遗址出土了明初瓷器残片,才引起了一些古陶瓷研究者的关注。真正开始较系统地研究是在1994年景德镇珠山明初官司窑遗址的科学发掘之后。随着大量洪武青花瓷器残片的出土,研究者才得以将一些传世的洪武青花器与元青花和永乐青花区分开来,由是,人们才开始了解大明洪武朝青花器物。  相似文献   

7.
古陶瓷收藏热方兴未艾中国是陶瓷大国,英语“中国”就与“瓷器”同意。古陶瓷民间收藏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研究著述十分丰富,大收藏家不胜枚举。当代中国民间古陶瓷收藏活动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各地古玩市场上的古陶瓷品种繁多,常使人良莠难辨;古陶瓷收藏的专著和文章大量涌现,各种鉴定培训活动层出不穷;民间建立的陶瓷藏馆不断增多,有些已  相似文献   

8.
张佳宏 《收藏界》2013,(2):94-97
我们一再提醒古陶瓷爱好者和收藏者要本着科学的态度来研究和鉴定古陶瓷的真伪,对那些没有科学依据的鉴定方法和鉴定结论不要轻信。古陶瓷鉴定是一门传统的学问,长久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停留在对古陶瓷的记载和表面特征的描述方面,也就是传统的眼学,  相似文献   

9.
曹淦源 《收藏界》2010,(12):46-52
"鱼藻纹"是中国古陶瓷上常见的装饰纹样。景德镇元青花以鱼与莲花、水草等为题材,彩绘方面吸收了绘画性艺术手法,不同于其他鱼藻纹样类的装饰,故名为"鱼藻图"。目前所见的元青花"鱼藻图"仅装饰于两种器物上,形成一定的程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不过,对比研究存世的30多件元青花器物的"鱼藻图",它们的艺术水平也有高低之别,精粗之分。本文就这些相关的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德安 《收藏》2008,(10):47-48
《浣纱记》 青花瓷纹饰研究的工具书《中国青花瓷纹饰图典》人物分册新近出版发行。这是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征集百多位瓷友收藏的标本,经鉴定、整理而成的大型图录。作为封面图的这件残盘是我的藏品,应该是清代初年的器物(图1)。盘上画面有位戎装人骑在马上与浣纱女说话,大家都说这是浣纱女西施的故事,而那位骑马人物是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