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访谈及数理统计法,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对我国退役精英运动员的再就业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退役精英运动员在体育行业内实现再就业的比例较高且职业地位属于专业技术人员阶层者最多;男性获得的职业地位优于女性;来自城市家庭者再就业状况总体优于来自农村家庭者;具有较高社会阶层背景者的职业地位优于较低社会阶层背景者;运动成绩较为突出者职业地位相对优越,但在同档次运动成绩获得者中,再就业的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文化程度较高者的职业地位优于较低者;不同项目退役精英运动员再就业的职业地位差异较大;伤病、残疾、较低的文化程度是导致退役精英运动员流入社会底层的主要因素,现行体制是造成再就业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退役运动员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对运动员职业发展进行相应的指导,以及制定适当的干预措施,是建立全面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因素。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关于社会支持对运动员职业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至今我国对促进运动员职业决策的心理因素的相关研究较少,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理论框架,为运动员在职业决策过程中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背景,而社会支持可以作为其中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的心理调整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赵锦榕 《体育科技》2002,23(1):40-44
通过文献研究等方法 ,结合运动员退役的心理学文献 ,分析了优秀运动员退役的调整问题 ,讨论了运动员退役过程中的许多心理因素 ,介绍了一种可以用于研究和咨询运动员退役的过渡模型。  相似文献   

4.
退役运动员社会排斥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役运动员在我国市场经济转型中成为一个特殊群体。这一群体日益成为新的弱势群体,可以归结为其受到的社会排斥机制。退役运动员群体受到了来自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体制、劳动力市场就业、社会关系网络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排斥,这些排斥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对退役运动员群体的排斥机制。  相似文献   

5.
池美兰 《精武》2014,(4):93-94
本研究选择广东省优秀退役运动员作为调查对象,重点在于通过特定的区域、特殊性的项目发现问题及原因,并针对该项目的特点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为国家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退役运动员的就业与出路,一直是困扰我国体育事业发展,长期未能得到根本解决的难题.在分析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阐明退役运动员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在目前函授教育、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3种主要渠道中,体育职业教育是当前解决退役运动员"出路难"的有效途径,尽快建立以体育职业技术院校为龙头,形成多类型、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运动员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体系,保证运动员在训期间完成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的同时.也能完成学历教育,从而拓展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途径.  相似文献   

7.
余红盈 《精武》2011,(A1):84-85
以2007年至2010年间我国部分省体工队退役运动员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找出引起我国运动员过早退役的原因,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未来出路担忧、厌训情绪、伤病和收入偏低是造成运动员过早退役的主要原因。加强运动员保障体系,树立以运动员为本的训练理念的同时,将运动员培养成有文化、有专业知识素质的高水平竞技人才,是解决我国运动员过早退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陈林祥 《体育科学》2004,24(5):8-11
通过对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了符合现阶段我国退役优秀运动员安置的主要对策。主要有继续发挥政策安置的作用,加强对优秀运动员的培训工作,建立优秀运动员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退役运动员上大学,建立货币补偿安置的办法等。  相似文献   

9.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构建Ordered-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就业质量对退役运动员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退役运动员主观幸福感评价存在较大差异;就业质量的就业稳定性、社会保障、职业发展和收入指标具有显著的主观幸福感促增效应,且促增效应依次递增;劳动强度指标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降减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职业发展、社会保障变量对健将技术等级退役运动员主观幸福感的促增效应更强;收入、就业稳定性指标对一级及以下技术等级退役运动员的主观幸福感促增效应更强,劳动强度的主观幸福感降减效应也更强。因此,应依法保护运动员基本权利,促进退役运动员充分就业及收入合理增长,增强就业稳定性,保障职业发展,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工作时间自主性,提升退役运动员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提高退役运动员就业质量对增进运动员个人福祉,促进竞技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利用OLS回归、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分析退役运动员人力资本对其就业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J省退役运动员个体间就业质量差异较大,总体就业质量不容乐观;人力资本对退役运动员就业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运动等级、职业技能培训、从事的运动项目市场化程度和健康资本;人力资本的各要素对不同水平就业质量的影响效应存在分布异质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兼顾不同项目运动员入学机会均等,提升运动员文化教育资本;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系统,保障运动员群体的健康权益;加强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培训,促进再就业竞争力提升;构建退役运动员就业协同治理模式,助力运动员全面发展的建议,以期提升退役运动员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据统计分析法,对我国部分优秀运动员400米的速度耐力训练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在400米跑这一径赛项目中,发展速度与发展速度耐力是提高该项目成绩的两大关键,也是训练实践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以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为依据,结合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对发展速度耐力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400米跑中发展速度耐力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优秀运动员心理技能量表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技能动训练是提高运动员比赛表现及应对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也是运动心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能够从比较量化的角度为我国运动员及教练员提供心理训练的参考依据,本研究在参考国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立足我国运动员的实际特点,进行量表的初步构建.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的心理技能量表可分为应对、自信心、专注、动机等4个维度,经过信效度检验,该量表可以做为评定我国优秀运动员心理技能水平的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测试、对比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优秀皮艇运动员(男11名,女9名)分别从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和力量训练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男女优秀皮艇运动员的相对最大功率分别为11.04±2.53w/kg和9.07±2.13w/kg,与国外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相差不大(男11.33±2.17w/kg;女8.21±0.84w/kg);2)相对平均功率分别为6.92±1.43w/kg和6.28±3.21w/kg,功率下降率分别为64.26±5.47%和58.31±8.43%,这两项指标明显低于国外优秀皮艇运动员;3)力量训练中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略显薄弱.研究认为:身体机能训练中优先改善运动员的功率下降率,即保持长时间高功率的能力是关键;力量训练中突出不同力量形式的均衡化发展,并强化全身稳定能力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优秀赛艇运动员“过早退役”现象的分析,归纳、整理出导致赛艇运动员过旱退役的训练学和社会学2种主要因素,通过对这2种因素进行分析,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运动素质模型及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运动素质各指标进行了研究分析,初步建立了高水平蹦床运动员运动素质模型.结果表明:各指标在反映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上具有不同的重要程度.其中网上垂直跳10次和坐位体前屈的权重最大,其次是立卧撑(30秒)、悬垂举腿(30秒)、网上垂直跳6次、30米跑、背肌测验(30秒),以原地纵跳的权重最小;运动素质模型提示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具有较大的下肢爆发力、良好的身体柔韧性、较强的腹背力量以及优秀的协调能力等特点.另外,根据各指标权重建立的评价体系,对高水平蹦床运动员运动素质训练和选材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对我国现役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进行测试分析。结果:1)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优于一般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和"常模;"2)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均不受年龄、训练年限、参赛次数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运动认知特质焦虑水平和结构相对较稳定;3)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程度多处于中等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优秀运动员培养社会化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给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带来的必然选择。但优秀运动员社会化存在政策性、条件性、观念性和体制性障碍。为此,应当从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与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正确认识并恰如其分地发挥社会与市场在培养优秀运动员中的作用。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政府体育部门在培养优秀运动员过程中的作用点和着力点;在竞技体育体制改革中,加快推进制度创新,寻求我国优秀运动员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re defined as abnormal or excessive fat accumulation that presents a health risk. Even in athletes an increased adiposity affects health and performance. Sedentary behaviour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vels of adiposity, independent of 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However,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is independent relationship still exists in highly trained athlet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of sedentary behaviour with body fatness in elite athletes. Cross-sectional data from 82 male athletes (mean age 22 years) were used. Total and regional body composition was measured by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Self-reported time spent in sedentary behaviour and weekly training time was assessed in all participants at one time point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used. Sedentary behaviour predicted total fat mass (β = 0.77; 95% CI: 0.36–1.19, P < 0.001) and trunk fat mass (β = 0.25; 95% CI: 0.07–0.43, P = 0.007), independent of age, weekly training time, and residual mass (calculated as weight-dependent variable) but not abdominal fat. Also, no associations of sedentary behaviour with fat-free mass, appendicular lean soft tissue, and body mass index were found.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thletes with higher amounts of sedentary behaviour presented higher levels of total and trunk fatness, regardless of age, weekly training time, and residual mass. Therefore, even high 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do not mitigate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sedentary behaviour and body fatness in highly trained athletes.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优秀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调查法、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湖北省优秀运动员化学习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运动员化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鲍克 《体育科研》2013,(4):43-46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时的损伤发生规律,为预防和降低跆拳道运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参加2011年全国跆拳道冠军赛的237名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时损伤总体发生率为13.1%,男显著高于女(P<0.01);男子损伤发生部位依次为下肢、头部、脊椎和上肢,女子损伤部位集中在下肢和头部;男子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依次为扭伤、挫伤和撕裂伤;女子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挫伤、扭伤和拉伤;损伤机制主要发生在受到对方腿击时,其次出现在出腿进攻时,男子更倾向于在被对手出腿击中的情况下发生损伤。结论:新规则实施后跆拳道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减少,与下肢相比,运动员头部损伤比例增加,运动损伤类型较多,损伤机制多发生在运动员实施高难动作的对抗环节,进一步提高运动员运动素质、完善技术动作、加强对抗性格挡训练是防治损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