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理心理学上称增强某种刺激与有机体某种反应之间的联系为强化。强化的目的,主要是巩固有机体已经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保证已有的行为能够重复出现。在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通常是利用外在强化——在孩子的行为达到预期的标准时给予“奖赏”。这种强化方式对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确有实效。但  相似文献   

2.
在幼儿园教育中 ,教师不能只考虑到鼓励、奖赏这一类外部激励因素 ,还必须十分重视促进幼儿的自我强化。怎样才能促进幼儿行为的自我强化呢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幼儿设计和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活动。 幼儿获得自我奖赏的主要来源 ,是幼儿对自己行为所作出的反应。这种反应的肯定与否定 ,又来源于幼儿自身对活动情况的评价。幼儿只有对自己的行为和活动有赞许的评价 ,才能有奖赏性质的自我反应。所以 ,教师给幼儿选择的活动要有利于幼儿进行奖赏性评价。选择活动时应注意 :一是活动要简单易行 ,适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 ,要在幼儿经过…  相似文献   

3.
角色游戏是幼儿特定年龄阶段中所特有的游戏活动,它是缘于幼儿希望当“大人”、又在能力上不能表现出大人的行为时产生的需求,是随幼儿表象的产生和创造力的发展而形成的。在游戏中,他们希望摆脱成人的帮助,做自己的主人,他们渴望参加或模仿成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规定:“向幼儿进行初步的五爱教育,培养幼儿具有优良的品德、文明的行为、活泼开朗的性格。”这要求是从我国的教育方针出发,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核心的。人的行为习惯是长期逐渐养成的,养成好的习惯很不容易,而坏的习惯一旦形成,就  相似文献   

5.
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幼儿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强化是塑造幼儿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常用方法。强化对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幼儿提供行为习惯的反馈信息;巩固良好行为,消除不良行为;形成自我强化,保持良好行为习惯。运用强化塑造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时,要注意一些策略:注重强化的时机;明确欲强化的行为,采取鲜明的态度;注重强化的一致性;体现强化的差异性;灵活运用强化。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规定:“向幼儿进行初步的五爱教育,培养幼儿具有优良的品德、文明的行为、活泼开朗的性格。”这要求是从我国的教育方针出发,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核心的。人的行为习惯是长期逐渐养成的,养成好的习惯很不容易,而坏的习惯一旦形成,就  相似文献   

7.
幼儿阶段的基本教育目标之一是萌发幼儿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很显然,此时的幼儿还不能自觉地将其行为与后果联系起来,因此成人的引导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期养成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类型是很难改变的,对以后的人生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晓丽 《家教指南》2007,(1):43-43
客观地说,孩子偏食或挑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受家长的“传染”,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知道,幼儿时期是孩子规范饮食行为、形成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孩子主要是模仿身边的大人,如果家中的成年人有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孩子就很容易形成同样的毛病。  相似文献   

9.
幼儿还不善于用理智支配自己的行为。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不能依靠说教。利用幼儿好模仿的特性,创设情景,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的角色中进行良好行为的训练,是好办法。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利用幼儿扮演的角色,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小班幼儿由于生活经历限制,只会作些模仿动作,玩些简单的游戏。但只要引导得法,还是可以让他们进入“角色”,从而分清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  相似文献   

10.
孩子一岁半后,学会了走路,说话,自己吃东西等,并逐渐扩大与周围人的交往。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向周围世界学习。而这个世界却是多彩的,“学什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课题。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负行为”问题。心理学家A·盖塞尔说,从学习生活习惯的次序看,在大部分行为中幼儿总是负行为比正行为学得快。他们总是先学会脱衣服,后学会穿衣服;先学会吐出食物,后学会往嘴里放食物;先学会弄得乱七八糟,后学会收拾干净;先学会把废纸篓里的东西倒出来,后学会把废物放进去等等。不难看出,当幼儿向周围世界学习时,先学会一系列的负行为。有些负行为在大人看来是“不懂事”、“讨人嫌”、“添麻烦”,其实恰恰正是这时候,是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刻。通过教育,孩子学会了一系列相应的“正行为”。如果不断指导教育,不但能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提高自理能力和协作能力。相反,不抓住教育时机,忽视了对孩子负行为的纠正,甚至表示欣赏,将使孩子养成坏习惯、坏品德,再改就难了。孩子们十分需要大人们的理解。“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在游戏中由于他们各种能力差,可能会给大人们带来麻烦。出现麻烦时,也正是对孩子进行指导教育的时机。例如:小朋友聚在一起玩“过家家”,拿小凳子当火车、汽车,纸片当票证,泥砂当米面,树叶当菜等。他们也会合理分工,玩得很开心!过一会儿,若有孩子提议到院子里捉迷藏,也许,  相似文献   

11.
单昭娜 《新疆教育》2012,(17):110-110
幼儿3岁前基本上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在此期间,由于家庭、社会环境以及教育中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或由于幼儿自身身心发展出现的某些障碍未能及时得到妥善的消除等原因,幼儿会表现出一些品德方面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好哭、说谎、胆怯等,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小班幼儿争抢攻击行为对同伴和集体的学习、生活妨害最大,假如争抢行为不及时矫正或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得当,这些孩子很可能成为“问题儿童”。笔者尝试运用正强化理论矫正小班幼儿的争抢行为作了一点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启发诱导,让幼儿形成行为表象。家长可通过讲故事、看动画片等形式,创设愉悦的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认知表象。如我曾利用动画片中小白兔独自关灯睡觉的内容启发孩子:小白兔真是乖孩子,他一个人睡觉,不哭不闹,真能干!这样,孩子头脑里就形成了“一个人睡觉是乖孩子”的表象。捕捉“第一次”,及时评价。及时肯定孩子第一次好的行为,往往会产生最佳教育效果。相反,忽视孩子第一次坏的行为,以后扭转起来就得很费一番功夫。有天晚上,我的孩子“心血来潮”,要求一个人睡到另外一间房子里去。我虽担心他半夜惊醒或踢开被子,但…  相似文献   

13.
一、强化幼儿的独创性作品根据强化可以增加行为出现次数的心理学原理,当幼儿在游戏、绘画、泥工、剪纸等活动中出现具有新奇性和改造性的言语,行为和作品时,要及时给予强化。强化的方式可以是口头表扬,赠小红旗或小红花,向全班幼儿展示其作品,优先让他们玩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等。若要幼儿表现出创造性,就  相似文献   

14.
2~3岁是幼儿饮食行为形成的重要阶段。幼儿饮食行为的形成与家长喂养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者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城区359名2~3岁幼儿的饮食行为与家长喂养行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3岁幼儿已经表现出一些不良饮食行为,包括:吃饭不专心独立、吃饭慢、爱吃零食、挑食、爱喝饮料,这其中尤其以吃饭慢最为突出;家长使用最多的策略是平衡膳食型喂养和积极反应型喂养,较少使用放任型喂养和工具型喂养;家长喂养行为对幼儿饮食行为有显著影响,不同类型的喂养行为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尽早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选择科学适宜的喂养行为是改善幼儿饮食行为和家长喂养行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确的道德观念,健康的道德情感,还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相配合,做到言行一致,才能形成幼儿健康的道德品质。幼儿无知,自我控制能力弱,持久性差,意志薄弱,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良好的行为难以一下子转化为习惯。所以教师必须严格训练幼儿的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1.重复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使幼儿通过行为的不断练习,形成习惯性。如幼儿一进园,教师就教给一些礼貌用语,并在日常生活中加  相似文献   

16.
运用“循环线路”教学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林风鸣张红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常规、行为卫生习惯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制度,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细致、长期的工作。小班幼儿的注意力还很不稳定,容易分散,不能时时注意教师的示范、讲解或...  相似文献   

17.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在幼儿园显得尤其重要,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通过各种形式,以各种活动为载体,经过一段时间或长期的行为训练才能养成的。笔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比较注重幼儿的行为养成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仅就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谈一些  相似文献   

18.
幼儿数学教育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因此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 ,仅仅重视数数和加减运算是很不够的 ,还必须在智力训练方面下功夫 ,以培养幼儿准确、灵活、敏捷的思维 ,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数学概念。如教幼儿认识“5” ,最基本地要让幼儿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是“5”的各种各样的物体 ,即手指点一个物体 ,口就说出一个数词 ,而且还要强调让幼儿在被数过的物体外面画一个圈 (表示集合) ,并说出“一共是 5”。这时训练的是幼儿手和口之间的一一对应 ,培养幼儿对应感 ,同时 ,用恰当的行为方式促进幼儿对总数“5”所具有的包含…  相似文献   

19.
幼儿正处在个性形成的开端时期,加强对他们的品德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搞好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行的。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家庭教育方式也大多表现为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变成家里谁也管不了的“小霸王”,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再者,社会上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也存在着偏差,有的认为幼儿只要吃好、玩好、…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习以为常、看似无足挂齿的小事,真要深究起来却往往藏着大学问。我曾经想过,为什么小孩常常被人称作“小朋友”,而“大人”却很少被称为“大朋友”呢?为什么同是小孩,学前的幼儿比小学生有更多的场合和机会被称为“小朋友”呢?我自己就没有找到很满意的答案。但我想,这总应该与学前幼儿天真无邪、纯洁坦诚、有“赤子之心”等特点有关。“大人”的世界,过于纷纭复杂,是否朋友、能否成为朋友并非一见面就能确认;而小孩、尤其是幼儿,在常人心目中都是纯真得可以“不设防”的,而这正是为友之道之一,况且幼儿的角色简单,没有很多的头衔或称谓,自然就常常被人称为“小朋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