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家马尔科姆·葛拉威尔写了一本类似“成功学”的书——《异数》。书中的核心思想是告诉人们一个真理:一万小时定律。意思是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练习一项技艺何尝不是这样呢?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人获得成功,如果简单从字面上理解,我们很难想象其背后的艰辛,有人曾用数字来说明成功的定义。作家葛拉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也就是说,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一万个小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该理论称:练习一万个小时,你就能成为某领域的世界级大师。别无他法,如果你想成功,那就必须得练一万个小时。那么,你要把这一万个小时花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4.
正我的努力远远多过我的才气,不知道这是幸还是不幸。早些年就听说过一万个小时定律,在《异数》中作家格拉德威尔指出,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于是我便钻牛角尖般验证,心里暗自算着,若把此生所有写作的时间加起来——十几岁开始的练习,多年从周末里省出来的时间,以及如今到二十七岁都清教徒般的坚持——大概  相似文献   

5.
微言博义     
《中学生博览》2012,(23):54-54
@趣味儿经济学V:【一万小时定律】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大师级水平,工作时间必须超过1万小时——任何行业都不能例外:莫扎特6岁作曲,到20岁才创作世界级作品:甲壳虫乐队1964年风靡全球前已演出1200场;  相似文献   

6.
前几日,我看了美国作家葛拉威尔写的一本书——《异数》。葛拉威尔在书中讲了一个道理: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相似文献   

7.
一、数学目标(一)认识和记忆1.认识数位——百位、千位、万位。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2.记住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二)理解1.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2.懂得数位及位数的含义。(三)掌握1.掌握万以内数的数数方法。2.会读、写万以内的数。3.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相似文献   

8.
1 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1)“帕斯卡原理”为何不叫“帕斯卡定理”?(2)“牛顿定律”为何不叫“牛顿定理”?(3)课本上有“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为何一个叫做“定理”,一个叫做“定律”?是否可以都叫做“定理”或“定律”?(4)“功能原理”为何在一定范围内又叫做“动能定理”?(5)“安培定则”、“左右手定则”能否算做定理或定律?  相似文献   

9.
文宇 《家教指南》2005,(3):57-58
里维伦德·鲍勃·理查德是一个成功者。他曾在奥运会上得过冠军。理查德得冠军的秘密是:决定试一试,并且马上行动。早在幼年,他就懂得:要实现某种目标,首先必须这样想,其次必须这样做。理查德13岁时下决心当一名杰出运动员。他选择了撑竿跳高,训练时间超过一万小时。他从一万小时的训练中悟出了一个“秘密”:“你希望做什么———你决定做什么———决定了你能够做什么。”但是,你或许会提出疑问:理查德身体健康,四肢发达,天赋良好,这才是他成功的原因。”不过,任何确立了生活目标的人只有努力工作才会成功。让我们看一看一位身体不像理查德…  相似文献   

10.
里维伦德·鲍勃·理查德13岁时下决心当一名杰出的运动员。他选择了撑杆跳高。训练了一万小时之后,他悟出了一个“秘密”“:你希望做什么——你决定做什么——决定了你能够做什么。”后来,理查德成为了奥运冠军。但是,你或许会有不同的看法“:理查德身体健康,四肢发达,天赋良好  相似文献   

11.
黎加厚 《电大教学》2011,(3):111-111
由于职业的原因,我一直关注新技术的教师培训工作,从上个世纪的幻灯投影片胶片制作,电视录像节目编辑,到今天最时新的iPad2和1:1个性化教学,我亲自参加和组织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活动,已经远远超过了格拉德威尔的一万小时定律。  相似文献   

12.
任何学科的学习均离不开实践训练,相比较而言,语学科显得尤为突出。数学中的许多公式,物理中的许多定律,你记住了就能解决一些问题,比如二元一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等,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这些公式、定律来解题;语学科则不同,仅以作而论,老师讲章结构要“凤头、猪肚、豹尾”,“题材要新,挖掘要深”,“语言要力求准确、简明、朴实、生动”等,学生记住了这些之后难道就能执笔为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打拳的人须“拳不离手”,唱戏的人须“曲不离口”;一个光能背诵游泳动作步骤和呼吸要领的人,若未经过水中的反复训练就贸然眺进江河湖海,那是十个就有十个要被淹的。同样道理,语能力的达成和语素养的提高,自始至终都离不开训练!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就十分重视训练在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一、谈话引入,认识计数单位“万”师:昨天晚上,每个同学都在家数出了一万粒粮食,能说一下你是怎样数的吗?生1:我是一百粒一百粒数的,100个一百粒是一万粒。生2:我是一千粒一千粒数的,10个一千粒是一万粒。生3:我是500粒500粒数的,20个500粒是一万粒。生4:我是200粒200粒数的,50个200粒是一万粒。生5:我是估摸着数的,先数出了一千粒大米,放在我家的小玻璃杯里正好满满的一杯,于是我又用了这个小玻璃杯装了9杯,10个一千粒是一万粒。生6:我认为这样数出来的一万粒大米不准确,可能比一万粒多,也可能比一万粒少。……师:关于万你们知道了什么?生1…  相似文献   

14.
叶老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指出:语文教学“独当其任”的“任”就是阅读和习作的训练。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必须讲求方法。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们心知其故。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有很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在作文教学指导上也收获一得之见,本文仅是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中学生经常提出如下问题:(1)“帕斯卡原理”为何不叫“帕斯卡定理”?(2)“牛顿定律”为何不叫“牛顿定理”? (3)课本上有“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为何一个叫做“定理”,一个叫做“定律”?是否可以都叫做“定理”或“定律”?(4)“动能原理”为何又叫做“动能定理”?(5)“安培定则”、“左右手定则”能否算做定理或定律?  相似文献   

16.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是建立在“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基础上的,是多位数认识的又一次推进。教学时,必须在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序地落实每一个知识点。一、在数数中建立新的计数单位,在观察数位顺序表中明确四位分级的方法在复习“10个一是十……10个一百是一千”的基础上,继续在算盘上拨珠数数(便于满十进一),“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建立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在数数中,每一个计数单位在满十…  相似文献   

17.
第七部也是最后一部《哈里·波特》7月21日起在美国及全球上市销售,巨大的销量与影响创造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神话。美国在24小时里就售出了830万册,可以用“疯狂”两字形容。在英国头两天销量达到了创纪录的300万册,就是北京各大书店也卖出了一万册英文原版书。比尔·盖茨多次宣称“纸阅读”将不复存在,电子媒体将变得与书报一样方便。然而,《哈里·波特》在这个十年里发行出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语言非常严密,应用题中使用的单位名称与标点符号应当准确、规范。但我听课发现,有些教师对此并不注意,用得随意,常常引起歧义。现举数例,共同研究。一、关于单位名称有三种情况应予注意:一是时间单位,作时间单位或用作时间换算,一般用“时”、“分”,如,1时=60分。而在应用题里,为避免与时刻混淆,通常改用“小时”、“分钟”。例如,苏教版第四册“时、分、秒的认识”中的应用题就是这样使用的:1.一个足球队每天训练3小时,5天一共训练多少小时?2.李师傅8分钟可以加工一个零件,40分钟可以加工多少个零…  相似文献   

19.
一、把握教材,给重点训练项目定位本册第一个重点训练项目是“练习给课文分段”。从读写结合的角度看,阅读训练和作文训练应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知道了如何给课文分段,把这个知识运用到习作中去,就是训练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因此,第四组安排了第二个重点训练项目“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目的即落实由读过渡到写的训练,而且是对第五册“写清楚一段话”的巩固和提高。片断训练进行得好,可以放缓由段到篇的训练的坡度,为高年级写成篇的作文打好基础。由此,可以明确本组的教学重点是:在继续练习准确地给课…  相似文献   

20.
美国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写的《正义论》一书,如今已成为经典。在这本书里罗尔斯只阐述了两个正义原则,却用去了40余万字。这可能让有些人觉得不可思议,用一本书来说两句话,是不是很无聊?然而这绝对不是啰嗦,更不是玩复杂的语言游戏。事实上,在哲学方面很多东西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而且现在的哲学早已不是过去的哲学了。在古希腊,苏格拉底这样的哲学家们经常是“一句顶一万句”。面对陌生神秘的自然界,这些人常常下一个气势很大的断语,诸如“水是万物的始基”,至于凭什么这样说,他们却从来没有思考一下,或者去为自己的观点寻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