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翻译的语用美学观关注译文的语用意义与审美价值的统一,为探讨翻译本质和翻译教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建立在语用美学基础上的翻译教学观对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尤其是语用能力和审美能力),改进当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法律英语语言特征及其语用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语用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法律语言翻译中的各种语用问题,探讨了法律英语语用翻译中“等效翻译”的具体矛盾,从而揭示出法律语言翻译应当遵循法律语言的文体特征,在翻译中要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原文的“语境意义”,对原文进行语境、语域、语体以及语用逻辑的分析,同时也要把握好译出语(汉语)表达的法律语言风格,才能使翻译的译文不违背原文的语义宗旨,才能使译文更加体现原文的法律语言精神,起到法律语言应有的法律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考察知网中法律语用研究期刊论文及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问题,为法律语用研究描绘出宏观研究现状。法律语用研究集中于法律语言模糊性,法律翻译等纯语言研究,且研究人员多为语言学专业,法律推理与逻辑语用研究有待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用学的翻译观认为,翻译的对象不是语言系统本身的意义,而是原作者的交际意图,翻译是一个示意-推理的交际行为和过程.语用翻译主张在翻译中做到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5.
语用预设作为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在传递信息和言语理解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意义。语用预设在翻译活动中的借鉴价值尤为宝贵。本文以清末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为例,归纳分析了英译本中涉及语用预设的翻译策略,探讨了将语用预设与翻译理论与实践交叉研究的意义。以期为翻译方法的研究打开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必然涉及到话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问题,即语用问题.作为跨文化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对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本文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言语行为语用研究在语用等效翻译上的应用,提出跨语交际的翻译需要遵循的是语用等效原则,即言语行为理论中等效传达言外之力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语用翻译是将语用学和翻译研究结合起来的一个新兴研究方向.通过文献搜索与阅读,该文对国内外关于语用翻译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进一步将国内语用翻译的研究分为从整个语用学的角度进行的翻译研究和将语用学不同研究方向与翻译结合起来的研究两大类,并对语用翻译研究做出评论.  相似文献   

8.
刘静 《红领巾》2005,(5):135-136
符号学的翻译观为语用意义的理解和再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基础.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将解释项引入翻译过程,与其相对应的语用意义就成为翻译中意义转换的首要任务.在小说翻译中,翻译者应该分析原作语言符号,主要是句法结构所蕴含的丰富的语用意义,并在译作中忠实地再现出来,从而再现原作的社会历史现实和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古代笑话翻译,从文本功能考虑,根据翻译的目的论,提出中国笑话翻译应着重考虑语用等效,指出幽默翻译重点在于实现语用意义的等效,同时通过不同的中国古代笑话特点,提出不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借助语用学理论,文章提出将语用意义分为积极语用意义和消极语用意义,用积极语用翻译和消极语用翻译法分别处理积极语用意义和消极语用意义。积极语用翻译以译出语用意义为主,译出其指称意义则在其次;消极语用翻译首先努力译出指称意义,语用意义的翻译则在其次,甚至可放弃不译。如果在文学作品中,消极语用意义得到积极使用,则其语用意义也应当积极译出。  相似文献   

11.
中文立法文本与英文立法文本在篇章结构、句法、词法等方面存在大量相似的语言特征,表现在:二者均遵守法律语言的语用原则;都体现了高度程式化的语篇特点;都属于冷冻体语篇,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庄严性;都大量使用结构紧密、说理完整的长句;都存在大量法律专业术语。但二者亦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化语言特色,如二者在法律专业术语的词源、构成方式、理解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在句子的长度、引导法律规范行为模式的语言标记以及名词化的表现形式等方面也存在明显不同之处。在立法文本英译汉的过程中,译文的表达应尽量符合中文法律语言的表达习惯,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以更好地实现原文具有的规范功能和提供信息功能,避免读者对译文产生歧义和费解,保证译文的准确性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从顺应论的角度分析泉州旅游资料的翻译过程,指出泉州旅游资料的翻译因为缺乏对海外游客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交际语境的顺应,忽视对译语语言语境的顺应,所以导致旅游资料英译的失误.认为可综合采用意译、增译、省译和改译等策略和方法,使泉州旅游资料的英文翻译在形式、内容、风格上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3.
雍瑾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20(3):102-105,114
本文主要阐述了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进行翻译时应同语境的三个层次相结合。本文分别从交际层次、语用层次、符号学层次三个角度对语篇翻译进行了探讨 ,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将语境三层次应用到具体的语篇翻译中 ,以解决翻译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翻译转移是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类文体翻译中。把翻译转移和法律翻译结合起来,对立法文本中的翻译转移现象进行描述性研究。翻译转移可从微观角度和宏观角度分析,微观层次的翻译转移可分为层次转移、单位转移、结构转移、类型转移和系统转移,而宏观层次的翻译转移可分为语义转移和语用转移。通过众多实例的分析,指出评判翻译转移的可接受性标准是语言标准和法律标准。  相似文献   

15.
体裁分析与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裁分析理论的发展与深化推动了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语篇体裁决定性因素之一是语篇的交际意图或功能,因此译者须从语篇体裁角度入手,正确认知原作交际意图和功能,制定相应的翻译策略,采用恰当的译语语篇形式准确表达原作意义,从而有效实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6.
左立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1):162-164
翻译是架构在两种语言以及文化基础之上的交际活动.文化语境在此交际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忠实地解构源语文本和准确贴切地用译入语表达原文的思想,都离不开对翻译文本所处语境的阐释.首先对语境理论发展做总体的简要回顾,然后结合英汉语言结构的差异分析文化语境和翻译教学的关系,并以此进一步探讨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话题-述题”结构的频繁使用构成汉语法律条文的一个明显的文体特征。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话题结构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有些包含“话题-述题”结构的汉语法律条文常成为英译的难点。汉语法律条文中常见的“话题-述题”结构有三种类型:1、主谓结构或短句;2、动宾结构;3、偏正结构。将汉语中带有“话题-述题”结构的法律条文翻译成英文时,常需要根据其语用特征,摆脱原文结构和语序的束缚,转换成条件状语、其它状语结构、或名词性短语。  相似文献   

18.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关于翻译错误的概念和认知语言学有关理论,分析了山东省景区概览性旅游文本汉译英问题,其现有译文普遍存在着语用、语法、文体和文化信息处理方面的错误,这些错误与目标读者认知世界中语言、文化等百科知识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和背景知识产生冲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关于旅游文本汉译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运用及其与使用者之间关系的学科。作者通过分析翻译的交际特性,指出语用学的理论可以被采用作为研究翻译问题的工具,因为作为语言学分支的语用学本身就是在交际研究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并且.将其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相联系,作者提出了语用对等的话题.同时。也从语用对等角度探讨了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两个等效理论的基础上。对翻译中在实现语用等效的过程中出现的具体困难和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吴琼 《培训与研究》2010,(7):125-128
从《苔丝》两个译本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译文是译者基于自己的翻译立场,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各种关联因素,为了适应并补缺语境而不断做出各种语言选择的语用充实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