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好奇是幼儿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心灵之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幼儿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这种愿望虽然很强烈,但很难表达出来。教师要帮助幼儿把这种愿望表达出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主动性和深刻性,而强烈的问题意识又可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问题意识对于发展儿童的心智,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培养问题意识就是保护和张扬儿童的好奇天性。  相似文献   

2.
曹媛 《学子》2013,(2):34-35
一、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创新的意识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往往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生只有具有强烈的好奇探究心理,才会有创新的意愿。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学习的原动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惑的情境。在教学中,创设新奇、有趣味的问题情境,能诱发认知冲突,燃起学生的发现之火、探索之欲,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4.
“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泰戈尔这一著名论断启示我们: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的天性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眼前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问“为什么”,喜欢模仿,喜欢学习。问题是,尽管新课改走过了13个年头,但仍有部分老师无视儿童的学习天性,仍然以强制灌输压抑这种天性,儿童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没能充分调动起来,儿童丰富的学习潜能没能得到充分挖掘,严重阻碍和扭曲了儿童健康成长,教育失去了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儿童是一个天生的哲学家,他们的脑海里充满着问号和好奇:儿童是一个天生的创造者,他们对大干世界万事万物充满着探究的欲望,在儿童的天性里,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创造基因.然而,我们的现行教育,过于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涵蓄和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和创造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全面发展受损,素质结构失衡.  相似文献   

6.
我们之所以经常说儿童是天生的创造者,这不是指大家都会有小发明小创造,而是说儿童都有表现的欲望。儿童的表现欲,蕴含着他们对自然与社会的无限好奇,对自身力量的一种尝试检验。正是通过表现(例如探究、质疑、摸索、尝试、构造、拼接、涂画、弹奏、儿童口头与书面沟通等等),儿童的天性得以充分展露。表现性学习是一种基本的学  相似文献   

7.
正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有问题可问,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并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解题思路,采取不同的解题方法,有效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笔者就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和新技术的发现往往是从好奇开始的。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勇于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某种概念、原理或结论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发现规律,获取知识,提高智能。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点好奇和好问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求知欲强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天性,创设问题情境,激起他们探究的兴趣。问题情境可设置  相似文献   

9.
循天性求发展爱儿童重创造──谈实施儿童创造教育汪日升儿童天性活泼好奇,对大自然有其深深的迷恋。童年的鲁迅固然百般留恋百草园的蟋蟀,留恋覆盆子和木莲们,现在的儿童又何尝不是呢?遗憾的是现行教育中的反其道而行之的大有人在,他们不能循儿童天性“纵之顺之”,...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将知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儿童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广义讲就是具有探究的天性。这种宝贵的天性只有通过教师恰当的引导,才能使之转化为对数学探究的热爱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  相似文献   

11.
程建 《教师》2013,(36):104-104
问题是思维的内在动力,幼儿天性好奇、好问,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我园尝试在主题教育统领下的区域活动中,创设能够激起幼儿认知冲突、诱发问题意识的探究式科学问题情境,让幼儿养成幼儿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求新求异、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提高教师问题敏感性和问题回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纲要”把“能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放在了科学领域目标的首位。伟大的教育家杜威也说过这样的话:“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爱问问题意识来源于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儿童天性好玩、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取舍标准。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要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促进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努力创设探究性情境“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思维”是数学的心脏,好奇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探究学习情境,提供充分的探究学习材料,设计具有探索性、开放性、挑战性和思维深度的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地  相似文献   

15.
徐娜 《教师》2014,(20):88-89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在精彩的故事情境中他们会由于好奇而情不自禁地质疑故事人物的行为,讨论出现的矛盾,探究故事情节可能发展的方向……我们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小学生天生好奇这一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利用体育课环节的过渡、重难点的突破、学生评课等方面巧妙设置故事情境,并引导学生充分进入角色,融入故事情境,使他们体会主人翁的形象,激发他们对学习内容的质疑、讨论、评议,促其积极主动地探究,进而使他们的探究热情被充分激发起来。  相似文献   

16.
儿童都有好奇心,好奇心和求知欲紧密相连。在一定的条件下,好奇心能转变为问题意识,驱使儿童去思考探究: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教学中要关注好奇心,为好奇心留下表达的空间;要分析好奇,使它成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加工"好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在数学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创新的火花。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如:小鸡会哭吗?小兔的嘴巴为什么是三瓣的?有的孩子还会把家中的玩具、钟表拆开,一看究竟。这些好奇心就是创新意识的萌芽。牛顿看到苹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纲要"把"能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放在了科学领域目标的首位。伟大的教育家杜威也说过这样的话:"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情境——唤起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爱护和培养同学们的好奇心是唤起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好奇是同学们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好奇是人的探索精神的体现,是人类一切发现、发明和创造活动的精神动力。好奇好问在儿童身上的出现,标志着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已有了较高的发展,儿童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