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恩格斯曾在《反杜林论》一文中说过,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但是,如果把人也看作一种高等动物的话,那么就这个广义的动物界来说,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恰恰在于人性与兽性的对立。尽管人类和动物有着几乎相同的物质生理基础,然而,人类之所以称之为人类,说明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兽性的纠缠。特别是那些崇高的人们,他们不仅在于兽性的超越,而且在于理性的宏扬。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课本第六册有这样一个问题:人是不是脊椎动物?为什么?许多教师这样向学生讲述:人不是脊椎动物。因为人虽然起源于动物界,但已经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人和动物有本质的区别,人已经超出了动物界,成为自然界的改造者。人不在动物之列,更谈不上是脊椎动物。笔者认为对于小  相似文献   

3.
论“人性”     
人性是什么?一般认为:人性,就是人类共同的属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笔者认为:这个基本的看法并没有摆脱抽象的人性论。尽管很多同志反复申述一个正确的观点:我们所说的人性,具有历史具体性。然而,什么是人性的历史具体性?单纯地说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是不能回答这个问题的。笔者的基本看法是:所谓人性,就是在人的实践性的基础上,高度统一的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实践性是人性之首要的和第一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才谈得上具体历史发展的人性。  相似文献   

4.
人性,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创造了社会所具有的特性。在文学史上有过较大影响的作家,都是透过历史的、物质的、精神的层面去解剖人性的善恶,在作品中表现出对崇高人性和卑劣人性的褒贬。而当今的某些论者,硬要把人性等同于物欲、肉欲,并在这种“人性化”的幌子下把文艺创作引向了误区。  相似文献   

5.
正一、心理学的人性观(一)心理学:顾名思义,心理学就是研究人性的科学心理学方面的学者,不同的学派都建立在人性观的基础上,对人的行为和内心都有着相同或者相悖的见解。所以,一般而言,不同心理学派的理论基础都是建立在对"人性"这一关键词的不同理解,它的首要因素就是人性假设以及人性思想。研究心理学要知道心理学的起点与终点是归一的,起点是人,而又归结于人。从人出发的目的就  相似文献   

6.
《狼图腾》让我抛弃了对狼的原有偏见(贪婪、凶残、愚蠢),相反,我认为狼是动物界中除了人之外最聪明、勇猛和富有团队精神的,人应该正确地认识狼,这样才能从狼身上获得更多的知识,进而引“狼”入教,弥补人性的某些缺陷,提高整个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7.
人在本质上是向往自由的,并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完善自己人的本性,但在这个过程中人自身还会生发出一种负面力量,对人的自身完善造成严重的障碍和约束。沉溺的原始本能欲望、昏暗的物化心态、澎湃的邪恶意念等,便是这种与人本性相对立的人自身中存在的负面力量的体现,它促使人性向逆反的方向发展,它给人类向往自由无碍的心灵带来沉重的压抑,因此,它虽然来自于人本身却成为了阻碍人性完善发展的人自身的异己因素。但是,人毕竟是冲出动物界的生灵,作为非动物性的有意识的存在,不能容忍这种与人性相对立的异己因素的束缚,在完善自己本性…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人性是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对人性的肯定就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环境辩证统一的过程。主客体辩证作用的结果就是人对自己的不断超越.就是人性力量的不断增强。这样,对“幸福”来说,肯定人性、主客观统一、自我超越,就是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人性是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对人性的肯定就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环境辩证统一的过程.主客体辩证作用的结果就是人对自己的不断超越,就是人性力量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0.
长期来,人性问题是个理论禁区。粉碎“四人帮”,冲破理论禁区,人性问题又获得重新研究探讨的机会。在讨论中对于什么是人性,众说纷纭。我认为人性就是人的社会性。这里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凡是一般地考察某事物的性质时,总是指该事物的本质属性。人性,顾名思义也是指的是人的本质属性。一个人,他有许多属性,归结起来不外两大类: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人本质的,不是自然属性,而是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性。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人的本质是同“一切社会关系总和”联系在一起的。人和人性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人是有多种属性,可以从各个领域来研究它。而人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之所以称之谓人的关键。生理学、解剖  相似文献   

11.
网络思维与教育主体的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千年前的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人是理性的动物”,将人类与动物界区分开来,并高于动物界。这大概是人类对自身界定最有影响的了,即使在今天也不能说它就没有价值。这里所谓理性,也就是指人类的智慧性存在。故而,智慧被喻为“人类最美丽的花朵”。而人的智慧的最集中体现是人的思维,因此人的思维,特别是人的理性的思维才是人类揖别动物界之根本。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高低反映了他智慧的高低,智慧是思维过程的产品。集中反映人类思维积累的科学发展史,根本上也就是人类思维的发展史。 一、思维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2.
人之所以为人,其根本在于有其人的本质,即人性。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他还指出: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由此观之,人性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并且在一定社会历史情况下变化和发展,同时也制约着历史的前进与发展。所谓人情,我认为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它通过言语、表情和行为来表现人性,所以它也和人性一样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并在一定社会历史情况下变化和发展;同时也影响着社会历史的前进和发展。文学应该描写人性和人情,通过人性与人情的演变揭示时代本质和社会面貌,就是十分必要的了。长篇小说《芙蓉镇》,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这种人性与人情,即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被扭曲、被暗化的人性与人情,表现特定历史时期政治风云的无常变幻,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与追求。 关于人性的表现。马克思主义人性观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阶级社会前,它主要表现为人的社会实践性;在阶级社会中,它主要表现为人的阶级性。但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的观点,也需要加以发展和补充,这就是:当阶级社会发展到阶级矛盾在社会生活中不是主要矛盾的时候,人性的本质特征也应该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人性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性的追问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性观作为对人性追问的结果无疑也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对邓小平有无人性观,国内理论界却持缄默态度.我们认为邓小平有人性观,如他主张:谈现实的人,反对谈抽象的人;人都是有缺点和错误的;需要是人的本性,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人性是变化和可塑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人性,等.可见邓小平的人性观是非常丰富的.  相似文献   

14.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人的心灵。教育首先应关注的是人:人的情感,人的价值,人性的完善。”语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只有洋溢着人性之美的语文教学,才能体现它的人文价值取向。一、开源,文本中引申曾读过一篇文章,名为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人性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1、人性管理的含义: 我国企业管理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企业领导者对人性管理缺乏研究,往往只注重硬性管理,忽视真正的人性管理。那么,什么是人性管理呢?它是指从人的本性出发,实施一条强硬式的监控办法(即  相似文献   

16.
人性就是人的本性、天性,人的本质即人的根本性质,是人性的根本部分,包括人的界本质、人的类本质和人的个性本质三部分,三者统一于人的现实本质。人的本质的根本特征是生成性。素质的本义指事物本来的性质,人的素质是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基础、根源、种子。人性和人的本质生成的过程,就是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即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亦即素质发展、生长的过程。所以,素质教育就是人性教育、形成人的良好本质的教育,是培养丰富的人性和充分张扬生命的教育。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真谛,本质上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17.
拷问灵魂     
对于接受了众多教育的人们来说,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敢把自己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马克思说:“人类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决定了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是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和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是的,人的本性是自然性和超自然性、肉体和灵魂、感性和理性、情欲冲动和理想追求等多重矛盾的统一体。尊重这一切而不是肆意的扼杀,通过适当的引导使人弃恶扬善,重理轻欲,这才是建构人的道德体系的逻辑起点。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日本人在海上救起一个溺水的人,记者闻讯后便去采访这位舍己救人的英雄,不想英雄却对着镜头…  相似文献   

18.
恩斯特.卡西尔的《人论》是其"文化哲学体系"的概括。本文从卡西尔的先验符号论出发,认为从信号到符号,人得以从动物界分离,人的本质就是人在以符号建构文化的无限劳作中人通过自我解放而形成符号的劳作的文化之人。  相似文献   

19.
美国教育家赫钦斯说:"教育的首要和根本的作用就是把人塑造成人,就是培养和发展他的人性。"教育作为一项将人塑造成人的伟大事业,它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和发展他的人性。而人性程度差异的衡量标准,则永远是一个时代和社会对人类个体的道德要求。这种道德要求,体现在学校教育中,就是德育。德育担负着培养人之为人的重任。如果撇开德育去奢谈什么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很危险的。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强化德育功能。我校在开发校本课程中,首先考虑如何才能有效地提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人性”?这是一个历史悠久又具有争议的问题。古今中外,人文社会科学者就一直在探讨人性问题,可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关于人性的统一定义,每一个人都从自己的理解出发来诠释人性。正因如此,我们很难用人性是什么来简单地给人性定义,而只能运用某种特定的方法对人性的某个方面或某个层面进行揭示。《辞海》对人性是这样定义的:人性指人的共性,同“神性”“兽性”“非人性”“反人性”等概念相对,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由此我们认为,人性就是人类的本质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正是这些本质特征,把人类和其他动物区分开来。从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