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志梧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戏剧创作以彩调剧为主,他把戏剧创作定位为为农民写戏,把农民放在戏剧创作的中心位置。形成了为农民写戏的戏剧观。王志梧把农民看作彩调剧的表现对象和欣赏者,致力于满足农民欣赏戏剧艺术的渴望,创作出了适合老百姓欣赏习惯的戏剧作品,但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农村农民生活的表面,他对新时期农村存在的矛盾冲突是有所思考的。  相似文献   

2.
晚明吴越风俗与戏剧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吴越地区的戏剧演出与戏曲创作一样 ,都因文人的参与而呈现出繁盛景象。这一地区的市民文人 ,在民俗节日的娱乐活动中展开戏剧传播 ,扩大了戏剧的影响。他们面向民众组织戏剧演出 ,展示艺术才情 ,影响戏曲的创作、表演和欣赏 ,进而使文人戏剧成为风俗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人们普遍认为《原野》是借鉴表现主义艺术比较成功的作品。作者认为《原野》是一部佳构剧。作者指出,曹禺在戏剧创作的初期,便为佳构剧“一类戏所笼罩”,想写一部有故事、有穿插、有紧张场面的戏剧,以适合中国戏剧观众的欣赏需求、欣赏心理和欣赏习惯。曹禺深谙西方各种戏剧艺术,他注意到了曾风靡欧洲的佳构剧正适合中国观众的需求。于是作家便借鉴佳构剧的戏剧理论和技巧原则,写出了《原野》。在《原野》中表现出佳构剧的一些基本特征:结构工整精巧、具备“必需场面”和抽象而严肃的主题等。作者认为,《原野》是曹禺戏剧创作的转换期作品和特殊现象,也是成功的尝试。但是,《原野》所受表现主义影响及在佳构剧理论和技巧运用上,还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戏剧创作和戏剧欣赏的情感活动是一种饱含感情的艺术思维活动,被称之为“有情思维”,这种“有情思维”适用于各类艺术形式,不仅仅只限用于戏剧艺术。“有情思维”使戏剧艺术创作出真实、鲜活的“形神合一”的戏剧人物形象,使戏剧艺术达到“真、善、美”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5.
清代戏剧美学思潮中出现了“以文律曲”的批评现象。金圣叹的《西厢记》评点最为典型。本文从戏剧之美的本源、戏剧创作主体艺术思维、艺术控制意识、悲剧观念以及戏剧审美欣赏的客观环境、戏剧审美接受等方面,考察了金圣叹戏剧美学思想的优长之处。  相似文献   

6.
舒伯特的《魔王》是戏剧性艺术歌曲的典范.本文主要从戏剧欣赏的角度解读《魔王》艺术歌曲的戏剧性,认为《魔王》创作了有思想、性格与情感的戏剧人物形象;用"紧张气氛、情节结构、朗诵调、对话"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凸显了高度集中的戏剧冲突;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通过对日本歌舞伎与欧阳予倩戏剧的比较分析,认为,歌舞伎的“间”、“限取”、“点”、“歌舞分开”的特点与欧阳予倩戏剧有异曲同工之妙。欧阳予倩的戏剧观、戏剧创作、戏剧改革意识均与他观照歌舞伎相关,所以,学习欣赏欧阳予倩戏剧,应该掌握日本歌舞伎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戏剧通过演员表演来反映生活的悲欢变幻,传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其供演出用的脚本——剧本,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文学性与可读性,更要考虑戏剧艺术的内在要求——为演出服务。剧本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阅读剧本是提高艺术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戏剧文本对话,自然有其特殊的视角——场面、冲突、台词。  相似文献   

9.
在歌剧史上,同一时期并采用同一题材创作获得成功,成为法、意最著名作曲家的代表作品的现象实属罕见,研究其戏剧处理方式对我们欣赏、理解和演绎法、意代表性作品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0.
戏剧通过演员表演来反映生活的悲欢变幻,传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其供演出用的脚本——剧本,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文学性与可读性,更要考虑戏剧艺术的内在要求——为演出服务。剧本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阅读剧本是提高艺术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戏剧文本对话,自然有其特殊的视角——场面、冲突、台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戏剧文学的阅读与欣赏在初中阶段只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五册第七单元。选文是《〈白毛女〉选场》、话剧《〈陈毅市长〉选场》、传统京剧《〈打渔杀家〉选场》。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着重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作文训练是编课本剧或将剧本改写为故事,语文活动是演课本剧。根据以上目标,我按八个步骤来进行教学。 一、总览 我先让学生读单元提示,了解戏剧文学在这里就是指剧本,明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阅读时,要抓住戏剧冲突;欣赏时,主要是欣赏人物语言。再引导学生读附录中《谈谈戏剧文学》的知识短文,让学生了解一些戏剧知识,知道剧本通常包括舞台提示与人物自身台词两部分,了解剧本的三个特点及其不同标准的分类。从而提高阅读与欣赏戏剧文学的能  相似文献   

12.
戏剧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常用的文学体裁。这种题材以人物台词为手段,浓缩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集中突出了戏剧的冲突。本文以“冲突”为教学的核心,从阅读、欣赏、写作三个维度建构起了立体化戏剧课程,把文学欣赏、文学写作和戏剧表演融为一体,达到提升学生的鉴赏、写作、口语表达等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戏剧大师曹禺在65年戏剧活动中,在戏剧创作方面,呕心沥血编织成许多戏艺术精品。曹禺半个多世纪的戏剧活动,为我国现代戏剧活动,创作和理论建树,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的戏剧创作和戏剧理论,在新时期的戏剧创作和理论建设方面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对摆脱目前的“戏剧危机”,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胡适与戏剧     
丰富的看戏经历为胡适日后进行戏剧改良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和经验,胡适戏剧改良的理论基点是文学进化观念和实验主义哲学,胡适的戏剧改良观念是与其倡导的“五四”文学革命步调是一致的,胡适还在戏剧翻译和戏剧创作中不遗余力,其翻译创作戏剧的动力和标准是写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戏剧观。厘清胡适和戏剧改革创作的关系,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五四”文学革命的进程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剧的创作中,时代感始终是一个有意义而且不能避开不谈的话题。因为一部历史剧的成功与否与时代感有没有体现,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有很大的关联。本文就从时代感与历史真实、艺术真实、戏剧欣赏三个方面浅谈一下时代感与历史剧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美术欣赏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探讨的是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的对比欣赏法。如何运用美术对比欣赏,促进幼儿美术创造力的开发,本文将谈谈如何从创作前对比欣赏、创作中对比欣赏和创作后的对比欣赏三部分,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第六册第四单元安排的是中外戏剧文学剧本和电影文学剧本。欣赏戏剧要抓住矛盾发展的线索。抓住了矛盾线索,就等于抓住了全剧的纲。?戏剧表演是综合艺术,而戏剧文学则是语言的艺术。欣赏戏剧文学剧本要注意欣赏人物的语言。?电影文学剧本类似于小说,但比小说更加注重“可视性特点”。读电影文学剧本要注意运用联想和想像,还原文字所传达的画面和意境。?前五册已经学了不少古诗文,第六册的特异之处在于除按照前五册的有关要求学习古诗文外,要进一步达到“欣赏”的要求,即对诗文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想像,进行有个性化的恰当的评点,尤其要对诗文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玩味、领悟。?教学第六册时,要强化文学欣赏的感悟性,抓住文学欣赏的审美性,注重文学欣赏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戏剧人物语言应当个性化,但不少剧作家都有人物语言非个性化的倾向。莎士比亚也不例外,其代表作《哈姆莱特》中就有突出的表现。在该剧中,作家常借人物之口表达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发表关于戏剧创作与戏剧表演的议论,甚至为取悦观众加上一些噱头。就语言个性化的要求看,这无疑是个瑕疵,而从作家写作意图及观众、读者认知与欣赏的角度看,却是必要和有益的,它深化拓宽了主题,满足了人们求知和宣泄的要求,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摄影是光的瞬间艺术 .摄影创作选择被摄对象的正面、侧面或背面作为拍摄面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背面摄影由于其神秘感 ,给作品欣赏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从日常生活观察、摄影作品、电影及戏剧情节等实例分析 ,阐述背面摄影对提高拍摄创作的审美效果具有特殊的作用 .从而说明背面摄影是表现照片主题的一种有效手法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为我国戏剧影视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戏剧影视创作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平台支持,丰富了戏剧影视创作的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促使戏剧影视创作呈现出多主体、多受众以及多风格的发展态势。为了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新时代下戏剧影视创作发展,文章基于新媒体背景,对新媒体平台支持下的戏剧影视创作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