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上古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核是本原意识,从本原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中衍生出中国上古的精神文化,因而中国上古的精神史就表现为本原意识和本原文化的发展史。中国上古的精神史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性形式的精神文化阶段,沿着从本原疑问到本原阐释和本原崇拜的精神行程,发展出原始神话和原始宗教文化,本文上篇着重论述这一精神行程。第二阶段是理性形式的精神文化阶段,沿着从神话中发育出哲理化的天道本原观,再从天道本原观发展到“人道”(人间道统)本原观的精神行程,发展出天道哲学和六经的经典文化,追寻精神原点的思想活动一直贯串整个上古精神史。本文下篇重点论述第二阶段的精神行程  相似文献   

2.
神话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表现的是远古人类的精神世界,也是后来民族精神的萌芽和雏形。中国古代神话,传达出了原始初民在同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恶势力的抗争中的大无畏精神。面对种种悲惨、苦难、不幸、恐惧和死亡的威胁,原始先民们对自然的异己性和超然性产生了理性的自觉意识,并且以微弱的力量坚忍而不绝望地向生存困境挑战。本文从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和发明创造神话五个方面探索其蕴含的深厚的民族精神,以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和未来发展走向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说文》中与凤鸟文化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上古原始神话、氏族图腾徽征、华夏民族精神等方面考察了中国先民的凤鸟文化,发现其源于上古的原始神话,进而上升为氏族图腾徽征的符号标记,在华夏民族精神的伦理重塑下,最终凝铸了独具特色的风鸟文化。  相似文献   

4.
以<说文解字>中与神鸟文化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和神话传说、图腾崇拜、人本精神等众多方面考察了中国先民的神鸟文化意识,从中发现<说文解字>鸟部字存有一个"凤"神字族系列.对该字族进行细致分析,可以管窥到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神鸟文化意识,它体现的中国先民的神鸟文化意识源于上古的原始神话,进而上升到图腾崇拜,在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最终构筑了"凤"神字族独特的人本精神.  相似文献   

5.
神话是先民意识的最初觉醒,是民族精神的土壤。中国神话发展的起点是原始神话,其中的神和英雄们一方面总是不畏艰难、舍己为公,展示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力量和勇气;另一方面又常常要以牺牲自己的利益和生命为代价。这种死亡,悲壮而辉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毁灭。这样的结合,使得中国原始神话彰显出可歌可泣又耐人寻味的悲剧美。本文在深刻解读中国原始神话的基础上,以上古个体神话为例,细致分析了原始神话悲剧性的来源以及其两大要素——毁灭与辉煌。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原始神话具有强烈的悲剧特征,展示催人奋进的悲壮之歌是神话时代的主旋律,表现激昂的悲剧情怀是原始神话的主色调。中国原始的悲剧神话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的悲剧和人与社会的悲剧;悲剧神话大都体现出伦理道德特征,不屈不挠的意志、前仆后继的品质和奋发向上的文化精神。中国古代神话的这种悲剧精神是激励我们的先民走过漫长而艰辛的远古时代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我们认为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文化源头是中国上古神话,许多上古神话,无论是关于个人的,还是集体神话,都渗透着自强不息精神,这种精神在神话意象和历史中固定下来,通过文化积淀成为一条强大的精神纽带,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重视发掘自强不息精神的现代价值,对于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克服一味崇洋媚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其中自然性神话应该说最能接近神话的原生态 ,因此 ,通过上古自然性神话更容易把握先民的利害观念。文章从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入手 ,试图分析原始先民利害观的形成及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上古神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蕴涵民族精神的内核,体现着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神话中体现的民族精神主要有:乐观态度、坚韧意志、抗争精神、创造意识、群体意识、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上古三代时期,人类文化经历了由巫觋文化向祭祀文化、再向礼乐文化的转型和过渡.由原始的巫觋文化到文明社会初期(夏殷)的祭祀文化的过渡,对历史观念的重要影响在于开启了"上古神话历史化"之端倪.殷周之际,祭祀文化向礼乐文化转型,与原始氏族阶段的神灵史观和夏殷时期纯粹的神意史观截然不同的以"敬德"、"保民"为基本内涵的天命史观逐渐形成.这种具有忧患意识特征的历史观,是人类历史意识增强和历史理性觉醒的表现;而在这种背景下更加深入的神话历史化,也促使人们从现世的"人"自身的角度总结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从中国史学思想的发展来看,它促进了"殷鉴"思想--中国史鉴传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比较神话学的方法,分析伏羲女娲神话的文化内涵,通过与中国始祖、感生神话、希伯莱文化、希腊文化、美洲、澳洲等具体神话的比较,着重剖析该神话中的生殖索拜观念及中国上古生殖观念的发展线索,透视出神话的生命象征意义及天人合一的自然象征,试图指出人首蛇身的文化心理成因,揭开原始文化的奥秘。  相似文献   

12.
产生于上古的中国神话,在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认识和愿望的表现中,流溢出忧患人的生存、关爱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彰显主体意识等精神,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高度契合,是我们祖先与生俱来,发自生命内里的生命关怀。本文从生命意识、主体意识和和谐意识等方面探究中国上古神话的人文精神内涵,其对中国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对当下人类如何面对信仰危机、人文危机、生态危机等挑战,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其中自然性神话应该说最能接近神话的原生态,因此,通过上古自然性神话更容易把握先民的利害观念。文章从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入手,试图分析原始先民利害观的形成及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试论神话与民族精神结构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精神结构的形成不是在神话思维“分化”以后,在人类的神话阶段,各民族即已初步形成属于本民族自己的思维特点、情感方式、价值取向和基本人生态度,即民族精神结构。这一时期所形成的精神结构因其原生性而成为民族精神中最稳固最恒定的部分。神话这一古老的精神文化形态,以最质朴的形式,在本原意义上凝定了民族精神结构的基型,蕴含了一个民族主体方面的内在规定性,承载着一个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5.
“夸父追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故事,它产生于上古时代,有着上古文化的背景。但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这则神话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文明社会的烙印,其所包含的原始文化意蕴反而被掩盖起来。本文拟从上古文化的视角对这则神话的文化意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宙斯与女娲——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相似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神话的产生和内容两个方面,论述中国上古神话和希腊神话相似性及其原因。 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阶段的产物,氏族制处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初民的生产力和认识水平非常低下,便借助想象解释周围的一切,把自然界神化,即“万物有灵论”。因此神话是想象的产物。这种想象又必然以现实社会为基础,因此神话也是原始氏族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成果。在这个问题上,中西神话是较为相似的。本文进而从“天地开辟”、“人类起源”,“征服自然”、“反抗天神”等方面,分析了中西神话在各方面的相似之处,并对其原因,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神话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寄寓着深刻的民族精神。基于此,本文以神话故事的入世精神为视角,着重探讨了思濯街的长篇神话小说《财神爷赵公明》中所显示出的“民族精神”:经济思想、大同意识、进取精神、劝善观念等等;进而肯定了作者欲借神话小说以“致力民魂的再造”的不懈努力和该书秉承民族精神所显现出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神话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产生以后,又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神话的历史与历史的神话是统一的。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上古“推源神话”的历史演变的叙述来论证中国神话的历史化特点。  相似文献   

19.
原型批评注重从原始文化形态出发揭示创作潜在的深层意识,把一个人们不经意的文学现象突出地显示在人们面前,使人们由此而认识到了自身中潜在的人类早期的遗留物.这种遗留物沉淀在艺术家的创作头脑中,使创作时使不自觉地外化出来.它也体现了一种比较稳定的原始意象的模式对创作的制约和推动的作用."原型"关联着作品与批评的文化意识.它不仅仅是用文化人类学或神话美学分析作品,而且还在比较广泛的文化形态方面研究文艺作品与作品之问的相互关系.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意识的载体并不是神话,至少不限于神话.艺术中原型的存在和原型的生成可以追溯到原始艺术时期作为后世"原型"再现的彩陶纹饰.本文试着在原始文化的艺术圈子中寻求作品的文化形态,指出其原型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教育本原精神是教育观念或理念形成的始源性内核,实质上是教育的文化精神。文化精神需要教育和赋予积极品质的人来守护。积极品质作为"以文化人"而筛选出来的人性的优点,包含着从价值意识层面到现实素养层面的一系列积极特质。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能够帮助个体在具体社会文化背景下安身立命并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积极品质从存在意义、具体内容、存在方式等方面来看都与文化相契合。这种契合要求积极品质的培养须贯彻教育的本原精神,以传承和浸染的方式实现。因而,积极品质的培养需要传承教育的本原精神,将个体浸染于教养性教育氛围中,以教育本原精神守护优越人性的传承,以教养性氛围保证积极品质培养的整体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