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解决建筑控制中遇到的传感器灵敏度不稳定、检测范围小等问题,融合可光子晶体光纤和表面等离子共振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8孔光子晶体光纤的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采用传输矩阵法分析了传感器的表面等离子共振传输特性。传感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入射角增大,表面等离子共振波长深度下降,半峰宽变窄;入射角为85°,效果较为理想;金属薄膜占比越大,传感器的灵敏度会有一定的增加,测量液态待测物,灵敏度可达到10-5RIU水平。设计结构降低了纤芯模的有效折射率,解决了纤芯模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模式发生相位匹配问题,表现了较高的灵敏度以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归于长周期光纤光栅的严格的相位匹配条件,研究了光栅周期、平均折射率变化、环境折射率和薄膜参数对长周期光纤光栅双峰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光栅周期和平均折变量增加可以减小双峰距离,但平均折变量的增加极易导致光谱特性变差.给出了双峰距离随环境折射率变化的关系,发现应用镀膜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双峰谐振效应可以有效提高光栅的折射率灵敏度.研究还发现,通过减小薄膜厚度或薄膜折射率可以减小两谐振峰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结合光子晶体光纤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设计了一种的新型的8孔光子晶体光纤的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结构。采用传输矩阵法分析了传感器的表面等离子共振传输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入射角增大,表面等离子共振波长深度下降,半峰宽变窄,入射角为85°,效果较为理想;金属薄膜占比越大,传感器的灵敏度会有一定的增加,测量液态待测物,灵敏度可达到10-5。设计结构降低了纤芯模的有效折射率,解决了纤芯模和表面等离子共振模式发生相位匹配问题,表现了较高的灵敏度以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设计一种可以工作在近红外区的新型圆形晶格结构的双折射多孔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折射率传感器.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对传感器的传感特性进行详细的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调节传感器的结构参数,该传感器能同时实现表面等离子体模和纤芯基模的相位匹配条件和损耗匹配条件,使表面等离子体模和纤芯基模产生完全耦合.此外,当待测样品折射率分布在1.33~1.35范围内时,传感器的波长灵敏度最高可达9 500 nm/RIU,且其折射率分辨率则高达1.05×10(-6) RIU.  相似文献   

5.
通过自主搭建的轮式光纤侧面抛磨系统得到表面较为粗糙的D型光纤,将光纤的一端镀一层Ag膜作为反射镜面,由此得到D型光纤探针。检测探针的传感特性时发现,被测溶液折射率的变化会引起不同能量的吸收,由此使得光功率计接收的功率发生明显的改变。通过实验可得,制备的D型光纤传感器不仅具有非常强的稳定性,而且线性度也非常好。尤其是抛磨损耗为18 dB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线性相关系数分别高达66.02 dB/RIU和99.58%。通过对折射率的精度进行测量和计算可得其精度高达0.000 04。  相似文献   

6.
采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氧化铪钯的方法,在硅衬底成功制备了高介电HfOxNy薄膜.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氮的掺入对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N的掺杂改善了HfO2薄膜的表面形貌,同时抑制了高温退火过程中表面粗糙度的增加;通过椭圆偏振仪对薄膜的光学特性的研究表明,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都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椭圆偏光法测量薄膜折射率和厚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用椭圆偏光法测量薄膜折射率和薄膜厚度的方法,包括测量单层薄膜和多层薄膜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提高聚合物薄膜光伏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聚合物薄膜光伏电池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研究总结了目前制约聚合物光伏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的因素和提高聚合物光伏电池效率的途径:如改善本体异质结结构的薄膜形貌、电极/活性层接触面和加入光学间隔层等。通过比较,提出进一步研究聚合物薄膜光伏电池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9.
该文研制了一种基于拉锥细芯光纤、可同时测量折射率与应变的传感器。传感器结构为“单模光纤-多模光纤-锥形细芯光纤-多模光纤-单模光纤”,由于细芯光纤中部腰锥尺寸变小,构成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透射谱线谐振峰或谐振谷的中心波长与环境折射率和轴向应变之间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折射率灵敏度最高可达–38.677 nm/RIU,轴向应变灵敏度最高为–4.4 pm/με,取两个谐振峰或谐振谷构建矩阵,消除两物理量之间的交叉敏感,能够实现双参量同时测量。该传感器制作简单,成本低,鲁棒性优良,在折射率与轴向应变传感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磁控溅射法制备氧化镓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半导体光电技术的日益发展,宽禁带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已经成为半导体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氧化镓薄膜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响应快、便于制造的优点,而且还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气体传感器材料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研究了通过磁控溅射法制备氧化镓薄膜时,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对氧化镓薄膜结晶质量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透射光谱,对氧化镓薄膜的结构性能及表面形貌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光导纤维创造了光电子学的新领域。光纤传感器发展非常迅速,具有损耗低、重量轻、抗电磁干扰强以及节约能源等特点,目前已有光纤压力传感器、光纤磁场传感器、光纤温度传感器、光纤应变传感器、光纤电场传感器等,并已广泛用于非电量的测试中。  相似文献   

12.
在反射式光纤传感器位移测量实验教学过程中,仿照激光雷达方程的推导过程严格推导了描述基于Y型光纤的反射式光纤传感器的输出特性函数,并详细分析了影响反射式光纤传感器输出灵敏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荧光光纤温度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荧光光纤温度传感的测量原理,对激励光源的选择、光信号与光纤的耦合、信号处理系统进行了分析,最后说明了该传感器的特点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典型光纤振动传感器的研究,给出了这几种振动传感器的传感头结构,分析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导出了传感头等效力学模型的动力学特性,还给出了常用的适合于光纤振动传感器的几种信号解调方法,为基于光纤振动传感器的研究与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荧光分析法在纳米生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重点讨论了纳米荧光探针、纳米生物传感器等纳米生物分析材料器件的特性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对发光量子点、复合型荧光纳米粒子和具有光学活性的金属纳米粒子作为生物分子的标记探针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光纤纳米荧光生物传感器、胞内生物传感器和光纤纳米免疫生物传感器的现状及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光纤在现代通信、传感等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设计了一套观察光纤端面结构,测量光纤衰减损耗,并利用光纤弯曲损耗特性制作光纤衰减器的实验。实验的建立不仅让学生对光纤的结构和基本特性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不锈钢光纤束管的焊接质量影响光缆的使用性能,利用涡流擦伤法检测不锈钢光纤束管焊接质量,可以有效的检测、监控不锈钢光纤束管;介绍了涡流法在线检测不锈钢光纤束管时几个重要参数的确定以及确定这些参数所采用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Thepotentialuserofcorecollectionfallsintothreemaingroups:plantbreederswhowishtofindandutilizegermplasm ;germplasmspecial istswhowishtostudygermplasmorgeneticvari ation ;curatorswhorequireassistancewithgerm plasmmanagement (Mackay ,1 995) .Germ plas…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描述了光纤传感器原理性及光纤测量的两种方式,重点介绍了光纤大电流传感器和光纤电压传感器在电力设备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We developed a measuring instrument that had wide range, high precision, small measuring touch force. The instrument for three-dimensional (3D) surface topography measurement was composed of a high precision displacement sensor based on the Michelson interference principle, a 3D platform based on vertical scanning, a measuring and control circuit, and an industrial control computer. It was a closed loop control system, which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moving stylus scanning style into a moving platform scanning style. When the workpiece was measured, the lever of the displacement sensor returned to the balanced position in every sample interval according to the zero offset of the displacement sensor. The non-linear error caused by the rotation of the lever was, therefore, very small even if the measuring range was wide. The instrument can measure the roughness and the profile size of a curved surf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