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蔡敏胜 《师道》2013,(9):16-17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基于学生的认知和已有的经验,营造氛围,有意识的让学生"提出猜想、树立假说",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提出猜想、树立假说"比实验验证更为重要,没有对实际问题的猜想与假设而经历的"科学探究"活动谈不上验证。"提出猜想、树立假说",它决定了科学探究的目标和方向。目前,在小学科学课课堂,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  相似文献   

2.
正"问题导学"是以优质的"问题"为纽带,通过师生间对系列"问题"的互动建构、生成、甄别与合作探究,以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增进学习效益、愉悦学习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为此,将教学内容"问题化",提出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又具实际探究意义和价值的"问题",是有效实施"问题导学"的起点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主张教师"少教",学生"多学",使得教与学的关系变得科学、合理,学生"多学"成为现实,课堂学习的效率有保证。推行"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教给学生相宜学习方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的合作探究学习,真正体现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地位,引领学生立足自身学习基础上学习与提高。倡导合作探究,落实"少教多学"。加强学法指导,提高教学效率。注重交流展示,引领课堂深入。丰富课堂评价,促进反思总结。  相似文献   

4.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是以问题发现生成解决为主线、以问题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问题解决途径的有效教学模式。旨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和教师以问题发现为主线进行评价性的自主合作学习,对生成问题进行互导性的合作探究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任务驱动为载体的问题探究学习。此模式运行要求课型、教师角色、学生角色相应地发生变化:一是课型创新为"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和"综合解决课"等;二是教师角色转型为问题发现者、学习活动设计者、学生有效学习的服务者等;三是学生学习方式变化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角色转变为课前主动学习者、课中体验学习者、课后回归学习者。  相似文献   

5.
夏书芳 《辅导员》2014,(12):24-25
正系列二:导学案编制的问题线索在编写学案时,教师要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使知识问题化,从而避免以习题代替问题的倾向。这样一来,学生利用学案自主学习就不再只是做题,不同层次的学生也会因此生成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走进课堂,"对学"和"群学"也就有了合作的需求,从而也就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了。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才会有质疑、辩论,展示才会具有探究性。现以语文课为例解读导学案编制的问题线索:  相似文献   

6.
"科学始于问题",问题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生成点,借助"问题卡"可以记录学生预习的问题和课后生成的问题。问题卡有课前预习的"提问卡",课中综合应用的"任务卡",课后归纳的"答疑卡"。"提问卡"概括出预估问题,"任务卡"引导学生解决和生成问题,"答疑卡"将学习延伸到课后。不同的"问题卡"有不同的使用要求,合理使用"问题卡"可优化教学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7.
探索基于"学"的教学设计转型要关注五个前提、三条路径、三个目标。每个任务创设要围绕"核心问题、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基于学生、任务小目标"五个前提,通过创设"可学的材料",经历"可见的思维",发现"可现的生长",形成可学、可见、可现的任务路径;达成让不同层次学生学习介入、让不同层次学生探究留痕、让不同层次学生知识得以生长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中要求:教师要精心地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并积极地进行问题解决。在探究性教学中设置有效的问题或利用课堂生成问题进行探究解决,是引导学生开启思维,走进学习内容,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达成  相似文献   

9.
张祖建 《教师》2014,(19):106-106
正《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我认为:小学科学教学可采用"五段式"进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合作验证—观察实验—研讨交流五个阶段。一、提出问题阶段提出问题即发现问题。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关注,激发学习兴趣,或由学生自己产生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中有意义的,便于学生做探究的问题进行梳理,形成要探究的主  相似文献   

10.
《大连大学学报》2016,(2):75-79
本研究以非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投入量假说"视角探究不同的阅读任务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实验结果部分验证了"投入量假说"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阅读任务对词汇附带习得有着不同的影响。但研究结果未能完全验证"投入量假说"所提出的投入量越大,词汇附带习得效果越好的假说。这表明,Laufer&Hulstijn所提出的"投入量假说"有待进一步验证和修改。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学会终生学习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如何提出问题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本技能.通过几年教学摸索和总结出"问题情境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演示设计、实验,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错误和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的看法,通过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等方法形成问题情境,并由此得到了学习经验.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教育学"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传递-接受式"仍然是教育学课较为常见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去情境化"、"去问题化",重教师轻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带着问题去学习领会蕴含其中的教育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教育问题.在学习方式上,将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转化角色、作为支持者、辅助者与合作者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我校自2014年起大力倡导实施"三阶段六环节"教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三阶段"是指课前自主预习、课内交流展示、课后巩固总结(其中课内探究交流要充分体现:生生交流—合作探究;个体与整体的交流—展示分享;师生交流—精讲点拨)。六环节是指"问题导学—预习检测—探究展示—点拨精讲—达标训练—思维导图",其中"六环节"是"三阶段"的进一步具体化。结构图如下图所示。现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为例,谈谈"三阶段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具体的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14.
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理念中的教学评价方式及效率工具,能帮助我们准确地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为分层次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其教学方式有:任务驱动、合作探究、成为诤友、接收变化等.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实践、体验与反思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一、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与传统教案不同,导学案重在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导学案要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和梯次渐进化。  相似文献   

16.
夏书芳 《辅导员》2014,(8):24-25
系列二:导学案编制的问题线索 在编写学案时,教师要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使知识问题化,从而避免以习题代替问题的倾向。这样一来,学生利用学案自主学习就不再只是做题,不同层次的学生也会因此生成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走进课堂,“对学”和“群学”也就有了合作的需求,从而也就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了。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才会有质疑、辩论,展示才会具有探究性。  相似文献   

17.
一、对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感悟1.明确"探究什么?""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要确定一个恰到好处的"科学性问题".提出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值得学生去探究,学生也很乐意参与到探究中去,而且通过学生的努力能够得出自己的观点,不能犯为了"探究"而探究的错误.在本堂课中,同学们围绕两个"问题"展开探究:①基因=DNA?②为什么不同生物个体DNA分子不同?同学们对这两个问题第一印象比较"面熟",同学们都知道"基因和DNA都是由脱氧核苷酸构成的",但细想却又不  相似文献   

18.
"探究适切模式,优化学习过程"是我区信息科技学科的研讨主题。该主题从"主题引领、问题贯穿,任务分解、层次推进,尝试先行、合作跟进,展示交流、评价深化"这四个优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来改善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此,我在教学中关注主题、主线、主体。  相似文献   

19.
"任务型"生本课堂遵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规则,以生成学生学习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以小组为学习的基本组织单位,以探究性问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核心,以成果展示为检测学生学习成效的主要手段。它拥有四大支柱:"学习任务单"、互助展示课堂、班小组文化建设、评价与激励体系构建。它以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为基本特征,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为旨归,最终实现"不教之教"、"无为而教",达到"有为"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探究学习和"问题情境"紧密联系。"基于问题的学习"有三种主要模式:一是解决真实情境的实际难题,二是聚焦社会和个人的议题,三是解释困惑的自然现象。"基于项目的学习",是用制品和展示来对"驱动性问题"作出探究性回应。"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倡导由"基本问题"通向"大概念"深度"理解"。文章基于相关译著的考察分析,略述"问题情境"中的探究学习,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