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记得美国一名著名教育家说过,欣赏犹如阳光,获得别人的欣赏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在学校生活中,教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从校长那里寻找自身的存在价值,其内心深处都有被重视、被肯定、被尊敬、被欣赏的渴望,当这种渴望实现时,教师的许多潜能和真善美的情感便会被奇迹般地激发出来。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正如我们的彩虹校门,赤橙黄绿青蓝紫告诉我们每个老师、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不同的色彩。我们校长要用一颗阳光的心像喜爱彩  相似文献   

2.
追求名牌背后的心理 好奇心强 少男少女处于好奇心强、喜欢新事物的年龄段,因此,更容易在第一时间感受品牌的脉搏.加上名牌服装的广告无处不在,而且,通常都以一种非常有视觉冲击力的形式出现,这让少男少女难抵其诱惑,很想尝试一下,想知道自己拥有了会是什么感觉. 在意别人的眼光 少男少女处于自我意识增强的年龄段,对于“我是谁”“别人怎么看我”“我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子”等问题异常关注,而希望被人肯定、被人欣赏,又是每个人正常的心理渴望;于是很多少男少女,会将穿名牌当成是获得别人认可和关注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仍不能忽视班级中在学习上的弱势群体.利用赏识教育,往往就能事半功倍,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也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是的,每个人都需要赏识,喜欢被赞美被肯定,由此生活、学习而变得积极.后进学生更亦如此,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欣赏.  相似文献   

4.
观点一:(上海市嘉定二中俞建平提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优点能被别人欣赏,哪怕只有一个方面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有时也是激励自己走向成功的"催化剂".肯定与欣赏别人的优点是一种教育资源,李老师组织的这个主题活动,通过学生自己找优点再接受同学的集体"优点轰炸",不仅使同学之间相互增进理解,更有利于加深班级同学的感情、促进凝聚力产生.  相似文献   

5.
鼓励!     
《海外英语》2012,(10):25-25,62
每个人在内心中都有一个永久性的需求,那就是被鼓励,这个需求和需求的满足会伴随我们一生。人都是在鼓励中长大的,长辈、老师、同学和朋友,他们的鼓励从你降生开始就紧紧伴随着你。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学会欣赏别人鼓励别人,现在的你能做到这点吗?  相似文献   

6.
赢得了教师,也就赢得了21世纪的教育。作为“一校之魂”的校长,要用欣赏的眼光看教师,校长便会立威信于教师之中。古语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教师身上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如果作为校长只看到教师的短处,时时处处带着一种挑剔的眼光面对教师,那么教师与领导之间的磨擦就会产生,就会愈演愈烈。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校长要为教师才华的涌露和锋芒的显现创设一个理想的心理环境,为教师自信心的形成和增强助推”,让他们在被赏识的幸福感中时时摘取“成功小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生中最深切的禀赋,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赏识…  相似文献   

7.
孟庆富 《考试周刊》2012,(78):79-79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或赞扬.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也会让我们充满信心,勇于面对困难,更何况是一群正处于善于表现自己年龄段的学生。所以不管学生在课堂上作出回答,可能与答案失之毫厘,亦可能离题万里;可能文不对题,亦可能独出心裁,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鼓励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鼓励会使学生重拾信心,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说:"一滴水用放大镜来看,也是一个大世界。"每个孩子的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可惜的是:这种潜力往往被父母和老师"恨铁不成钢"的"爱心"给扼杀了。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成功之道,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有一个相信他、欣赏他的好母亲。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人关注、被人欣赏,孩子们更是这样,一旦得到别人的肯定、赞赏,他们会更加奋发  相似文献   

9.
稿源采珠     
正河北陶素平谈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出一个奇迹。作为教师就要有一双慧眼,要及时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作为教师要学会欣赏,因为欣赏是一种善良,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温馨的抚慰,让学生终身铭记,心田充满阳光;作为教师心中要拥有一个太阳,照亮学生前进的行程。要记住: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会影响学生一生。  相似文献   

10.
一名优秀的教师,他工作中的激情和创新精神并非都是源自"敬业爱生"的理念,而主要来自工作中学生带给他的快慰和乐趣. 当教师在和学生的朝夕相处中具备了欣赏的眼光、交流的艺术和悲悯的情怀时,他就会获得高于别人的幸福指数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11.
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成功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信。赞赏学生,鼓励成功,是师生感情的催化剂,并将激发学生的内动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蹲下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你就会发现,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很努力。  相似文献   

12.
何丽萍 《江西教育》2015,(Z1):67-68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常常要面对各种类型的学生,有的聪明机灵,讨人喜爱;有的中规中矩,勤奋好学;也有缺点突出,不讨人喜欢的孩子……尽管表现各异,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发现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赞许、尊重和关爱,让孩子体验到别人的欣赏、感受到同伴的尊重,这是孩子真正改变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学会赏识学生每个人都有其闪光点,每个人都能成材,关键是我们教师能否多角度地、"另起一行"地去看待学生。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待时,会看到许多的优点;同样,当你以批评的态度去看待时,会发现无数的缺点。人总有长处,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都渴望被人关注,被人欣赏,学生更是如此。一旦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可惜很多老师和家长往往更多的是注意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学生有了过失,他们会立即指责;但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良好表现,他们却不一定会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也许他们认为,做得好那是应该的,这种思想是非常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学会羡慕     
你羡慕过别人吗?羡慕同学背着可爱的书包,羡慕同学穿着漂亮的衣服,羡慕同学有清脆的歌喉,羡慕同学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羡慕同学有双力挫群雄、勇摘音乐十级的巧手,羡慕同学……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数不尽、道不完的羡慕吧?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羡慕别人的想法,因为我们不是完人,在生活中会有种种的不完美,这样就会促使我们产生羡慕的情绪,并生成渴望、梦想。适度地羡慕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度的羡慕往往就会变成嫉妒,所以每个人都要学会羡慕。羡慕别人的才艺,你就学会了欣赏;羡慕别人的长处,你就懂得了补短;羡慕过去,你就会珍惜今天;羡慕…  相似文献   

16.
一、学生心灵的成长需要欣赏 孩子的心灵像久旱的田地,渴望被家长和教师的欣赏,渴望肯定的甘霖。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一味地肯定孩子,会让孩子听不进意见相反的话,会让孩子过分地在意别人的评价。这种疑问的错误是没有把表扬和鼓励分开。表扬和鼓励有很大的不同。表扬是夸赞孩子这个人本身,而鼓励是把夸赞重心放在孩子所做的事情上。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常常要面对各种类型的学生,有的聪明机灵,讨人喜爱;有的中规中矩,勤奋好学;也有缺点突出,不讨人喜欢的孩子……尽管表现各异,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发现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赞许、尊重和关爱,让孩子体验到别人的欣赏、感受到同伴的尊重,这是孩子真正改变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人人都希望被别人欣赏。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被别人欣赏。"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也曾深有体会地说过:"靠一个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两个月。"对于热情纯洁的学生而言,更需要教师的欣赏。因为教师的欣赏,可架起师生间美好关系的桥梁,扬起学生人生理想的风帆,以达到理想的彼岸。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呢?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经常给予学生"爱心""信心""谈心"的关怀,让学生在欣赏和鼓励中找到自信,找出不足,找到进步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欣赏的力量     
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几下掌声 ,几句赞誉 ,一个眼神 ,一个微笑都是对别人的欣赏。别人会在你的欣赏里得到对自我的肯定 ,得到鼓励和欢乐 ,得到信心和力量。我们欣赏别人 ,别人也会欣赏我们 ,生活会因为有欣赏而更加美丽。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 :有一个初中女生 ,因患有小儿麻痹症 ,走起路来像鸭子一样一摇一摆。因此 ,她就怕同学们看见她走路的样子。于是 ,她每天都第一个来到学校 ,最后一个离开学校 ,课外活动从不参加……就这样过了一个学期 ,竟然没有被别人发现她原来是个跛子。但新学期一开始 ,来了一个新班主任 ,新班主任一上任就…  相似文献   

20.
欣赏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会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增加自信心,给学生奋发向上的力量。别人的肯定,促进自我的肯定,自我的肯定,又促进了自我的努力。在班主任欣赏的目光中,鼓励的话语里,“丑小鸭”也会变成“白天鹅”。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长处,班主任要有一双慧眼,在与学生的相处与交往中用心观察和了解,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的才能在班级工作中发挥出来。在我的眼里,学生个个都很优秀,他们有的会唱歌、有的善长跑、有的球技出色、有的思维敏捷反应快、有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有的学习刻苦、有的劳动认真、有的热心帮助同学、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