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模式改革的目标愿景是建立基于建设主体、建设对象、建设内容、管理制度等多元混合的学科建设模式,这既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客观要求、坚决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具体实践、科学配置高校办学资源的有效举措,也是推动学科建设模式改革的现实需要。多元混合型学科建设模式可实现建设主体、建设对象、建设内容和管理过程的"四协同",具有建设思路战略性、建设目标长远性、建设主体协同性和建设对象系统性等特点。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模式改革,保障并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成效是其根本价值追求,改革逻辑由高校外部转向高校内外协同,路径选择由同质化倾向回归特色化路线,建设手段由传统管理走向现代治理。  相似文献   

2.
课堂是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成的多种功能的综合体,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意义的整体,是焕发出师生生命活力的复杂系统。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表明大学课堂应该是激活智慧之灵泉、点燃思想之火种、提升自我之殿堂。  相似文献   

3.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办好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要转型为新型的开放大学,当前应做好以下主要工作: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完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推出一批标志性成果;加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技术服务能力;改革考核与评价机制,探索学习成果认证与学分银行制度。  相似文献   

4.
李金和 《西部素质教育》2019,(3):142-143,147
文章探究了行业特色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路径选择,包括围绕规划,细化目标,明确争创一流学科的发展路径;以发展学科特色为基础,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流拔尖创新型人才;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以中国情怀世界眼光办教育,大力推进办学国际化;大力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培育先进大学精神和文化。  相似文献   

5.
大学理念决定着大学的发展方向,办学者要深刻认识到大学理念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大学校长应成为大学理念的职业研究者和实践者,引领大学理念的建设。大学内部的高教研究机构应以大学的改革和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为大学理念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并承担起信息咨询功能。正确处理好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理念的建设提供检验的实践平台。呼唤全员认同和广泛参与,为大学理念的升华和实践提供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6.
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历史性跨越具有全局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应用技术大学是现代经济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科学技术更迭的重要技术技能支撑。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立足一流学科、创设一流专业群、构筑一流师资、培养一流人才,进一步建设一流应用技术大学,有利于为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形成扎实牢固的"塔基",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7.
创业型大学是特定时期里"学术-市场-政府"三者权力模式变迁在大学发展模式上的反映。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主体的地方大学,积极向创业型大学转型既有突破生存困境的内在动力,又有适应外部环境的现实需要。要想在传统的高等教育系统博弈中参与重新制定新的游戏规则来确立自己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创新高等教育理念并且积极向创业型大学转型是既充满挑战又值得把握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8.
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最具有显著类群识别特征的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是其必然的战略选择。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要科学厘清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价值旨归,直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困惑,把握必须遵循的应然导向,从坚持立德树人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突出特色优势构建和谐共生的学科生态体系、瞄准核心关键构建多维度的科技创新体系、扩大社会影响构建双向循环的开放合作体系等四个方面持续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9.
以愿景引领、特色先行为切入口创建特色班级,是提升班主任专业水平的有效路径。通过明确目标,构建班级愿景;落实机制,保障愿景实现;实行考核,激发愿景创建的热情,能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效能,促进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面对21世纪对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综合性大学进行艺术学科建设,已成为近年来艺术领域及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时至今日,我国综合性大学艺术学科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建设体制。在综合性大学艺术学科建设的探索之路上,只有充分了解综合性大学艺术学科建设的发展脉络,分析综合性大学建设艺术学科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权衡利弊,扬长避短,才能期望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建设有一个光明的前景,并担负起培养综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学精神建设已成为一些高校走向国际知名大学的主要标杆。但现在总体建设状态只是:重视普遍意义的诉求,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培育以及根据自身历史和特色进行"总结"。从世界著名大学的建设经验比较视角看,还应重视和强调从大学环境、特色理念、教育家型校长和为社会特色服务等方面进行选择,这应是我国大学精神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文化建设的根基问题是大学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下,大学文化建设必须找准民族性这一根基.筑牢大学文化建设的根基要有一个合理的路径选择,要把中华民族精神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大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境界;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创造性转换,从而进行一种重新理解和阐释,来培育大学生新的民族精神;要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革命文化传统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要把民族精神的基础性、主体性和广泛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大学和谐校园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这方面的研究存在一些误区.建设大学和谐校园,必须处理好六大关系:微观与宏观的关系,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封闭与开放的关系,静止和运动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点建设一直是党和国家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战略。从全国重点高校到"211""985"工程建设,再从"211""985"工程建设等转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需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中国道路,不能沿袭西方的建设标准,而要依据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路。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既要居于国际学术前沿,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又要立足国情,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地方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在准确把握国家有关指导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要认清发展机遇和挑战,发挥优势和特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找准自身发展定位,优化协调结构布局,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地方大学在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中面临着办学定位迷失、学科间的失衡、学科与专业脱节、学科的带动作用有限等困境。地方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应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培育优势学科和特色品牌,加大人才梯队建设力度,着力推进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并对未来发展思路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地方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有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我国部分地方高等院校效仿西方创业型大学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式,摸索创业型大学建设之路。但纵观中西方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我国地方高等院建设创业型大学存在取向不明、内涵不清、效果不佳现象。从西方成功的创业型大学建设实践来看,我国建设好本土的创业型大学,观念转变是基础,大学组织的实质性转型是关键。基于组织理论,分析创业型大学特有的组织特性,明确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组织发展困境,创新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组织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现代大学职能视阈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是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厘清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是实现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教师专业发展应遵循现代大学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持续创新四大职能所指引的路径前进。培养人才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原生归宿,发展科学是大学教师发展的特有属性,服务社会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延伸,创新发展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构建适应现代民航业发展要求的大学文化既是民航高职院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务民航强国建设和推动民航科教兴业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探寻民航行业文化与高职院校大学文化的逻辑关系,提出了基于行业文化,建设民航高职院校大学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愿景描绘是高校成功实现战略管理的第一步,而愿景模式的异同能够指出高校在发展路径方式上存在的差别。本文以愿景模式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探讨愿景与高校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以学科分布与办学层次两个维度为依据的愿景模式构建思想,并应用所构建的愿景模式对部属高校类型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20.
人的需要是其生命的动力和本质属性,大学德育改革必须围绕学生的需要来进行,在注重和引导学生需要的过程中契入德育价值,使德育真正回归到学生的生命与生活之中.为此,大学德育改革的重点是:在目标上,变知识德育为观念德育;在心理上,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在过程中,变教师引导为学生自我建构;在方法上,变教师外给为学生内生;在内容上,变浓缩为弥散;在方法上,变说服为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