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综合国力的内涵非常丰富 ,它的构成要素中既包含自然的 ,也包含社会的 ;既包含物质的 ,也包含精神的 ;既包含实力 ,也包含潜力以及由潜力转化为实力的机制 ,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国防、外交、资源、民族意志、凝聚力等要素有机关联、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综合国力有潜在综合国力与现实综合国力之分。现实综合国力是指构成综合国力各要素已经具备的实力和各要素之间有机组合所显示出的整体实力。潜在综合国力是指随着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教育信息化与提升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2010国际形势黄皮书》对美国等11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进行了分析评估,中国排名第七。在当前信息社会,发展信息力对提升综合国力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力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主力。  相似文献   

3.
一、教育信息化与提升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2010国际形势黄皮书》对美国等11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进行了分析评估,中国排名第七。在当前信息社会,发展信息力对提升综合国力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力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主力。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中占据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大作用。从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不可缺少的要素;从综合国力的衡量尺度分析,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从综合国力的发展途径分析,强化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增长点。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5.
结合世界综合国力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综合国力研究中的几个核心问题一一综合国力的含义、构成要素和评估方法等,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剖析探讨,指出了综合国力研究与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综合国力董操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教育是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综合国力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即: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资源实力、政...  相似文献   

7.
一、教育信息化与提升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2010国际形势黄皮书》对美国等11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进行了分析评估,中国排名第七。在当前信息社会,发展信息力对提升综合国力的作用越  相似文献   

8.
高三政治常识第五课讲到“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许多学生对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排名很感兴趣。笔者试对这两个问题作些分析。一、我国的综合国力(一)国外对综合国力理论的研究近代以来,各国积极开展综合国力的理论研究,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进入了综合国力研究的全盛时期,出现了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研究方法。首次对综合国力进行系统的定量测定的是德国理论物理学教授富克斯。他在1965年发表的《国力方程》一书中,提出一个用以测定国家实力动态变化的所谓的强国公式。后来,富克斯在19…  相似文献   

9.
一、民族凝聚力的意义及其内涵伴随着人类向21世纪的迈进,在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之时,民族的凝聚力逐渐被看作是综合国力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民族凝聚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许多学者在对综合国力的分析中,都提及民族凝聚力的要素,并把这一要素置于综合国力发展指标中的重要地位。无数史实和现实也都雄辩地证明了民族凝聚力的确在综合国力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基础地位,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方面。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要…  相似文献   

10.
紧紧抓住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机遇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六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的目标,并使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要实现这四个方面再上台阶的目标,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必须先行。从综合国力的角度分析为什么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所谓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能够实现其战略目标的能力,包括八种战略性资源,即经济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知识资源、政府资源、军事资源、国际资源。中国的综合国力占世界总量的比重由1980年的4.736%提高到1998年的7.78%,提高了3个百分点。1998年,中国综合国力居世界第二位,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略高于日本。198…  相似文献   

11.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实力。由资源力、经济活动力、宏观调控能力、对外经济影响力、社会发展力、外交力、军事力等综合而成,是一个内涵丰富、评价复杂的综合性指标。据有关权威部门测算,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快速提高。与西方七国相比,目前我国综合国力低于美、德、日、法,高于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居八国综合国力排行榜第五位。相比于1990年的比较结果提高了四位。应该说,这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排位。这个排位是如何得来的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评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突出方…  相似文献   

12.
王薇 《现代企业教育》2011,(12):221-222
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科技、教育、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教育对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际政治中的综合国力由有形因素和无形因素构成,并且两者相互作用。运用动态性的观点对综合国力构成的诸要素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综合国力对国家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把“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起,作为判断我国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三条标准。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发展和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伟大战略任务。什么是综合国力,如何评估和预测综合国力,怎样评价发展并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战略意义,是人们共同关切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讲话》,鲜明地提出了“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  相似文献   

16.
鉴于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及其国际影响力的扩大,奥运会奖牌榜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通过对竞技体育特点的分析,竞技体育完全符合综合国力构成要素的四个条件,其成为构成综合国力要素的时机逐渐成熟,建议将竞技体育纳入综合国力要素.  相似文献   

17.
一国家的盛衰兴亡取决于综合国力。按照系统的观点,综合国力的强弱归因于综合国力的要素结构中各要素力所处的位势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从系统整体上对它们进行的整合。在综合国力中,每一种要素力都各具功能、各行其职、相互关联、相互协调,它们的功能的发挥程度和协调的恰当程度,是衡量综合国力系统运作水平的重要标志。“新型现代化”,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工业化”概念的扩充,它既包括新型工业化,又比新型工业化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如信息化、生态化等内容。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新形势与新进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从新型现代化视域审视中国综合国力的要素结构,对加速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因为:1.中国综合国力各要素力都在不断增长,它们的位势的不断调适过程,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生相伴,又与中国从传统现代化向新型现代化过渡的历史进程共时同步。2.在不同的现代化话语中,综合国力的要素结构有所不同。以新型现代化为参照系,它的最大特点是奠基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之上的。科学发展观不仅重点凸显信息文明、生态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些在传统现代化参照系内被弱化的维度,而且...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更加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就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研究生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培养精英人才的主阵地,教育质量对国家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一个教育大国,其综合国力的强大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依赖其发达的教育。从美国教育的发展、教育观念以及教育体制等方面可以看出教育在综合国力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