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话实说,中小学过重的学业负担,当初本不该‘‘加”,现在当然该“减”。但是,仅从家长和老师两方面而言,当初是不得已而“加”,如今是不情愿而“减”。无论“加”与“减”,都有些无奈。  相似文献   

2.
综合辩证论“减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的学业负担包括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负担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其核心是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目前,在“减负”问题上,存在着“减负”就是没有学习负担;“减负”就是教师轻松,甚至意味着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减负”就是不要考试;“减负”与家长无关等误区。科学“减负”,应坚持“标本要兼治,软硬一起上、减加一齐做、内外共同抓”的原则,使“减负”工作真正见到实效。  相似文献   

3.
张立美 《教育》2013,(10):5
今年9月的秋季新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将使用修订后的新教材。为给学生减负,新教材删除了不符合所处学段学生学习的"超标"内容。在全国两会召开前,教育部已经启动实施了第二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审查工作。(3月13日《北京晨报》)不可否认,现在中小学生学业压力确实比较大,学业负担比较重,已经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要让孩子们享有一个快乐童年,就必须切实给孩子们减负,其实也是给广大教师减负。而删除教材中超标准的内容,给教材"减负",从表面上看,此举确实可以能够直接减轻学生负担,因为直接让孩子学习的课本内容和知识变少了。  相似文献   

4.
“减负”,依我之见,不只是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更重要的是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学校、教师能为学生创设一个环境相对宽松、师生关系和谐的学习场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求知心态,才是“减负”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冯静  王建 《考试周刊》2013,(65):152-153
我国的减负行动已经进行了半个世纪之久,却陷入了越减越重的怪圈。这是因为存在对减负概念的误区、观念上的误区和方法上的误区。要做到科学减负就必须转变观念,变革现行的考试和评价制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相互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军会 《教育》2013,(15):8
面对学生学业负重,家长和老师很是堪忧。一边是设法减轻学生的负担,一边是在担忧学生的成绩而不断地充电,寻求着最能减轻学生负担的捷径。但是事实上,没有抓住实质的减负,实际上在增负,不仅加大了教师的心理负担,而且增大了学生的负担。于是,好多教师从学生的作业量上来减轻学生的负担,这不失为一种良策。对学生的减负,我们绝不能因为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就认定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7.
伴着春天的脚步,云南省的8条“减负”措施终于进入了我们的学校。这一政令的颁布,让千百万鏖战于应试教育的师生心中升起了明灯,燃起了希望。现在的教师是清贫、辛苦的,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特别是这些顶着巨大压力的教师,却经常成为家长、学生、社会指责与棒喝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减负”的话题在我国由来已久,当前人们认可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和选拔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的背景下,来自利益相关者功利性追求的压力不可能减轻;社会对学校、学生学业是否成功的普遍性评价标准已经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从总体上而言,家长和社会不可能成为“减负”的主动、核心力量。由于环境的限制以及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的差异,教师们也不大可能主动地、协调地采取明智的集体行动,共同减轻学生的负担。在为学生减轻过重学业负担的复杂链条上,最有希望采取行动的是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核心的学校改革。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减负的问题,已经喊了多年,却和持续高涨的房价一样,呈现越压越高的态势。近来自上而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减负运动,但总体感觉是,对于过重的课业负担,似乎方方面面都在质疑,都在指责,却都无法改变越减越重的现状。其难点在于,在现实条件下,每个家长都不愿意从自己的孩子做起,  相似文献   

10.
一、减负,真的减了吗?在进行探讨之前,我们先要明白何谓“减负”?“所谓‘减负’,主要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很明显目前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存在“超标”的现象。学生因为课业  相似文献   

11.
“减负”已成为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时下共同关注的热点。然而,“减负”并不是简单的“加减”运算法则所能涵盖的。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负担这么重?事实上恰恰是负担的性质与结构问题。除了应试教育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之外,教学方式的陈旧也常常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设置了心理障碍,导致学生思维的窒息,从而使学生感到学得累、学得苦。  相似文献   

12.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成效斐然,但中小学校依然负重前行,唯成绩论影响下的中小学生学业依旧繁重。由于优绩主义的盛行、低龄化的竞争以及过早的教育选拔,致使中国基础教育系统及其相关众生陷入内卷。进一步的教育改革需要调整重心,修正逻辑,澄明教育生长与成长的方向,反省基础教育人才选拔的问题,进一步厘清教育之所以成为负担的缘由,明辨低龄化攀比、选拔及竞争的后果,探求缓解师生及学校负担的合理途径,继而回归教育启蒙的根本目的。唯有摆脱基础教育减负的逻辑困境,才能有效促进基础教育在新时代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一个社会普遍关注却又颇有争议的问题。尽管国家有关领导、有关部门曾多次强令学校“减负”,但效果总是小尽人意。影响学校“减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从家长、学生及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学校“减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金真 《师道》2013,(7):44-44
今年9月的秋季新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将使用修订后的新教材。为给学生减负,新教材删除了不符合所处学段学生学习的“超标”内容。(见《北京晨报》)要让孩子们享有一个快乐童年。就必须切实给他们减负.同时也是给广大教师减负。而删除教材中超标准的内容,给教材“减负”,从表面上看确实可以直接减轻学生负担。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公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减负十条"一出,热议一片,有关部门当天就收到上千条意见。记者随即采访本市小学多名校长和教师后发现",不留作业"一条争议最大。(8月26日《北京日报》)"减负十条"让家长们怎么办?其实,给孩子留不留作业不是大家争论的中心,问题是应该给孩子们留多少作业?不留作业,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如何体  相似文献   

16.
"减负"是教育部今年提出的一项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但真正理解"减负"含义的人不多,许多人认为减负是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其实"减负"是指减轻学生过重的、超过学生承受能力的课业负担,是指减轻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心理负担,以及乱订资料和补课给家庭造成的过重的经济负担。减负绝不是减少和取消必要的测验和考试,也绝不是降低对学生学业应有的要求。减负是为了使学生有更多自由发展、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分析已有的“减负”政策.发现其基本假设一般多为“学生完成学业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与学业负担之间存在的因果联系”。正是基于这一假设,已有“减负”政策主要着力于减少学校布置给学生的“学业量”;但现实表明,这些政策似乎并没有达到政策制定者预期的效果,甚至出现了与政策制定意图截然相反的情况: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机关工作的于女士,在“活动”了各种关系后,北京一所知名实验小学终于收下了她“自愿”捐助的3万元择校费,她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这钱攥在她的手心里,都快被“攥”出水来了,攒下钱的辛苦早已忽略不计,她觉得这是孩子远大前途的敲门砖。以下是于女士的自述,从中可以“一窥”择校生家长的普遍心态。过去是孩子有书读就行了,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就要面对到什么样的学校去读的问题。即便砸锅卖铁,向亲戚朋友借,也要让孩子上名校。不择校怎么行?明摆着的事实是,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社会上给中小学生减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众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痛陈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并指出它是应试教育结出的一个恶果,同时上至国家教育部下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均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命令禁止加重学生负担。看来,给学生减负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并正在不同程度地加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20.
《辽宁教育》2012,(10):16
3月31日,辽宁省副省长陈超英调研沈阳市"规行减负"工作落实情况并举行座谈,省特级教师、市首席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第四十三中学教师李舒宇应邀参加了座谈会。前不久,记者来到学校,以"规行减负"——班主任在行动为主题,专门采访了李舒宇老师。李老师表示,省市政府做出的"规行减负"决定是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