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礼"和"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礼仪教育"始终是中国儿童启蒙教育的重心。无论是"三百千"到《童蒙须知》、《白鹿洞书院揭示》,再到《弟子规》,传统礼教对学童的要求一直保持着很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然而到了民国时期,中西新旧文化的激烈碰撞成为时代的新变奏,这一时期对未成年人的礼仪教育要求也展现出新的特征。探寻民国时期未成年人文明礼仪教育的要求,不是为了怀旧,而是力求寻找一些为今人可用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
董诺 《中小学电教》2009,(2):133-133
<正>一、文明礼仪与礼仪教育的概念(一)文明礼仪古今中外对文明礼仪内涵的定义虽各不相同,但随着各种文明的不断交融碰撞,不同的礼仪规范在不断地整合,各民族对礼仪的认识、定位也逐渐趋同。现代社会的"文明礼仪"在内容和形式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蒙学又称小学,一般指我国古代时期对儿童进行启蒙教学的教材。它的核心内容一般集中在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其中也夹杂着对生活习惯的培养,以及对道德伦理规范的教育。《蒙求》就是这些蒙学著作的代表之一。《蒙求》是一本唐朝的儿童蒙学著作。经后世学者考证,《蒙求》的书名应该取自《周易·蒙卦》中“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及“蒙以养正,圣功也”等古代蒙学思想。《蒙求》的作者李瀚为唐朝赵郡安平(今河北衡水安平)人,曾居住过宋州、饶州、洛阳、阳翟等地,先后出任县尉、侍御史、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苏南经济的腾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含插班)人数逐年递增。这些学生都比较朴实、勤劳,但多数学生的卫生习惯、文明礼仪素养相对薄弱。对此,学校根据《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施行)》(以下简称为《规范》)提出的"八礼四仪"要求,从以下三大切口出发来对学生进行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切口之一,针对生源特点,细化"仪表之礼"教育首先,学校狠抓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勤换洗衣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育起源甚早,蒙学教材历代均有编写。宋代蒙学教材有整理前人的,也有新编的,如朱熹的《童蒙须知》、王应麟的《三字经》等,影响深远。教法上重视基础训练,培养道德规范,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蒙学,即启蒙之学,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童蒙须知》是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为儿童编写的一篇启蒙读物,不仅是宋代重要的蒙学文献之一,也是后世蒙学教材编撰时仿效的范本。其言易晓,其事易从,尤切于日用,涵盖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文字、杂细事宜五个部分。通过详尽规范儿童日常起居、言行礼节等内容,充分彰显朱熹的蒙学教育思想及其对后世产生深远持久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朱熹童蒙教育思想及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蒙教育思想是宋明理学家朱熹德育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朱熹的童蒙教育从理论上看,其教育内容主要是"洒扫应对",教育原则是"禁于未发",教育方法是"各因其材"。在实践上,朱熹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制订儿童须遵守的道德规范。朱熹的童蒙教育思想对今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朱熹将教育划分为两个阶段,八岁至十五岁为小学,十五岁以上为大学;小学阶段教"事",大学阶段教"理"。这样划分,既是师法前人,也是认识到了儿童与成人有"记性"与"悟性"的差异。朱熹的学规与教材受到他对教育两阶段划分的影响,《童蒙须知》和《小学》也是朱熹教育理论体系下不可或缺的内容。朱熹对教育两阶段的划分有抗衡宋代科举导致教育功利化的意图,但这种理论具有明显的理想性,在现实中难以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9.
黄云岩 《考试周刊》2014,(86):14+161-14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部分学生礼仪意识缺乏、举止行为有失规范,加强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既是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又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本文从开展礼仪教育的意义、上好第一堂礼仪基础教育课、发挥教师的礼仪示范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等方面的实践说明如何将学科教学与礼仪教育有机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  相似文献   

10.
刘凤芹 《考试周刊》2013,(93):36-37
<正>党的教育方针开宗明义地提出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教育更应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童蒙养正"教育思想经古代教育家的实践,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文献,如明代朱熹的《童蒙须知》、清代李毓秀的《弟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童子礼》《童蒙训》当成礼仪教育的经典教材告诉给幼儿时,他们需要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实践这些礼仪。文质彬彬不只属于成人世界的文化,同样在对儿童的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经属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2月31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第一次就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下发专门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正式上升为  相似文献   

13.
陈烽华 《广西教育》2014,(41):127-128
正礼仪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文明礼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然而,有的幼儿园虽然比较重视礼仪教育,但是却找不到有效的教学切入点和教育载体,因此,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弟子规》是幼儿进行伦理道德学习的读物,而教师巧用《弟子规》进行教学能够优化幼儿礼仪教育,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一、巧用《弟子规》,营造礼仪教育的氛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通过  相似文献   

14.
小学是基础教育,小学阶段正是少年儿童文明行为养成的时期。在这播种萌芽的阶段,撒下什么样的种子,关系着一代人的成长,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校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近年来又突出了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的文明礼仪常规教育,在管理上加大力度,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文明礼仪养成教育重在训练,通过反复实践产生心理体验,从而将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  相似文献   

15.
《教育导刊》2011,(8):27-31
借着广州市筹办2010年亚运会的契机,采用自编的《广州市中小学生“迎亚运”文明礼仪调查问卷》,对广州市中小学生的文明礼仪认知与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探讨提高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水平的对策。结果发现:广州市中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总体水平达到优等,但各方面发展不平衡,表现为社会礼仪水平最高,其次为学校礼仪水平和家庭礼仪水平,亚运礼仪水平相对欠佳;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总体水平明显高于中学生。建议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16.
王燕 《新教育(海南)》2023,(S1):169-17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文明礼仪,使幼儿习得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也是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时期既是一个人文明礼仪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弟子规》是一部以学规的形式对孩子进行学习指导和品行教育的启蒙读物,它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礼仪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文明礼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8.
<弟子规>是一部集我国古代童蒙学子思想品德教育规范要求的小百科全书,它凝聚着我国古代童蒙学子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精髓.虽然其中有封建时代伦理道德的色彩,但大量关于思想修养、待人接物、饮食起居、生活礼规等做人的基本准则,仍不失为我国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有待我们进一步开发利用.在当前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我们应当重新学习和研究它,开发利用这一古代教育资源,结合当前时代精神,继承和发扬其中优秀的教育思想和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9.
技工学校的礼仪教育,应按照职业行为规范、岗位服务规范和学生专业素质基本要求,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礼仪知识,开展以校园礼仪、社会礼仪、家庭礼仪为重点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将文明礼仪教育与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2月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指出:“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