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知道,动物的生存需要消耗,而且,他们也知道挑选更可口的食物,营造更温暖更舒适更安全的巢穴,然而这只是出于它们生存本能的需要。人类的消费行为则不同,在满足生理需要的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抓住和诱导人们的文化心理越来越成为现代广告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老庄的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庄为什么厌弃社会,尤其是厌恶官场的黑暗呢?许多人都认为他们想做避世的隐者,所以才有那种悲观厌世的情绪。荀子批评老子“有见于诎(屈),无见于信(伸)”;说庄子则是“蔽于天而不知人”。这也只是他站在儒家礼仁的角度所下的评判。其实老子的柔弱胜刚强的主张并...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与士人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世代累积型作品,凝聚了中华民族"原型"思维的心理范式,召唤着人们意识深处沉睡的某种巨大的心理能量,是中华民族的史诗.但是作为一部首尾圆合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硬伤"依然是让人无法回避的话题,一直以来人们力图对此作出一种合乎逻辑的解释.面对<三国演义>中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创作者文化心态的角度,就小说中价值判断的某种前后不相一致和人物形象的游离原因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羿神话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巨大、流变最为复杂的神话之一.在前秦典籍中,羿形象呈现截然相反的两种形态,一个是射日除害的远古英雄,一个是荒淫残暴的有穷国君.然而到了汉代人手中,对羿的英雄性格给予极度彰显,对羿的低劣品质却极力回护,这种选择与取舍所映射出来的,正是汉代人积极、浪漫、宏阔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5.
两种文化心态与两种“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健 《东方文化》2001,(1):44-48
当我们讨论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活力时,最容易看到的,首先是经济的活力,其次是政治的活力,而化的活力,则似乎是一个“看不见的世界”。人的道德状况,精神生活的个性与自由问题,这本是化活力的核心问题,但在我们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化却经常被歪曲成一种为经济或政治做“包装”、“广告”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徐梓 《寻根》2005,(3):7-10
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也直接影响了接受这一制度检阅的士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7.
心态     
去年夏天去欧洲时,我曾到卢森堡游览,时间虽不长,却有独特的感受。 地处欧洲西部的卢森堡风景秀丽,经济发达,国家治理得非常好,首都卢森堡市的街道干净得大概能用“纤尘不染”形容,国家元首的“大公府” 门前只站着一个兵,不管是住家还是办公楼的窗边都是鲜花簇簇。 卢森堡面积为2586平方公里,人口41万,可谓小国,但国民并不以为小,国名叫“大公国”,只有几公里长的峡谷叫“大峡谷”。国民的心态也十分正常,不论是清洁工还是银行家,不论是餐厅侍者还是政府官员,都举止得体,言谈平和,人们都认为自己的国家是国际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正在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比如卢森堡过去以钢铁工业为经济支柱,人均钢产量世界第一。在世界经济的变化中,卢森堡又把经济重点转向金融业,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各国和国际金融机构来开展业务,积极参与到世界经济之中。走在卢森堡市街头,一座不起眼的小楼或一间几米宽门脸的办公室常常是一家世界级银行的总部或办事处。 卢森堡人不为国家发达富裕而得意、傲慢,也不为国家人少地小而紧张、自卑,真的是一种平常心。 我们中国是有十多亿人口的世界大国,可有些国民却难有平常心。可能是长久的历史传统,也可能是近代的国际地位,在中国...  相似文献   

8.
晚清是中国文化受外来冲击最为剧烈的一个时段,也是文化断裂和重组最为显著的时代,与之相伴的就是西学翻译的广泛展开,并形成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三次高潮,涌现出了严复、林纾、梁启超等影响后世的翻译大家。由于晚清仍有着相当程度的保守性和排外性,且翻译家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对西学译介对象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文化心态,这又反过来制约着翻译家的翻译抉择,而这些译述心态不时体现在翻译家的理论见解和译述文本里,使这一时段的西学翻译表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和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9.
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广泛而公开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其本质是传播。而媒体无外乎是一手抓"影响力"的传播,一手抓"广告商"的投放。作为现代传播媒介史上的经典文本,《新青年》的广告实践及其,对中国五四时期的期刊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解读《新青年》广告情况及特点,分析《新青年》广告的媒介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汤一介 《中国文化》2014,(1):150-152
1952年,全国进行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北京大学由沙滩搬到了西郊原燕京大学的校址。父亲身为副校长当然得随校搬迁。但据我了解,他和我母亲一样都不想搬迁,他们都喜欢独门独户的小院,宁静、安详。可父亲一向“明哲保身”,逆来顺受。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周作人大量著作言论的分析中,理清周氏文化心态的结构和脉络。周作人的头脑、信仰具有近似十八世纪启蒙主义者宁静理智的特点;他的感觉则是十足二十世纪现代人的,充满了现代人的荒诞感和孤独寂寞感。文章通过对周作人的人生、历史、文化、艺术观念的探讨,认为周氏为解决思想与世代的强烈反差,采取了一种努力调合十八世纪的理性与二十世纪的荒诞,从而以古典的理想来统率驾驭现实的做法。作者对周作人缺少欧洲启蒙主义的热与动的老态,及中国二十世纪特有的“投射着千百年黑影”的现实作了分析。指出周氏文化心态的矛盾,事实上是理性与现实矛盾的反映,他的文化心态与文化理论的方法论的最大特色即是儒家的中庸思想。作者的结论是,周作人是一个“生错了时代的人”,唯其如此,他才能甘于寂寞,以看客的身份,凝视荒诞现实而坚持理性观照。  相似文献   

12.
餐馆广告     
美国著名音乐指挥斯托科夫斯基在巴黎时,常到一家小餐馆去吃饭,老板每天好菜好饭款待他,且收费很低。一天,斯托科夫斯基问老板:“你为什么对我这样客气?我又不是付不起钱。”“我非常喜欢音乐”,老板热情地大声说道,“为了音乐我可以牺牲一切。”斯托科夫斯基非常感动地走出餐馆,突然他发现餐馆橱窗里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到本餐馆与伟大的斯托科夫斯基一起共进早餐、午餐、晚餐。”斯托科夫斯基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竟成了该餐馆的“活广告”。餐馆广告@刘兆华  相似文献   

13.
保持平静的生存心态古文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知足常乐",意思是说只有知足(懂得满足)的人才会生活得快乐、幸福。这一俗语正是来自老子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处世谋略,也是对老子这一处世谋略的高度抽象,精辟概括,形象说明。世界上生存的东西,都有其条件性。...  相似文献   

14.
文化知识与文化人格的关系是古往今来思想家与教育家所关心的问题。在中国古代,人们从来就不把学习文化知识与培养文化人格脱离开来。儒家学派的作品《大学》即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中,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先进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作为化工作,对先进化的探索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着整个化事业运作的方向。对于化工作来说,首先要认识到,先进化由党的总书记提出来,它是对宏观和全局的把握,主要是指党的事业必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分析文化全球化的内涵入手,指出正在兴起的全球文化虽以西方文化作为普世文化,但确实具有一些超越民族文化的共性.文化民族主义的兴起是和文化全球化相伴而产生的现象,在文化全球化和文化民族主义的互动关系中,全球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乃至冲突是显而易见的.在中国日益走向全球化的今天,确立起以民族主义为基点的全球化视野十分重要,但中华文化的复兴不应以排斥全球文化和全球价值的引进为前提.  相似文献   

17.
纳西文化与康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西族是康巴的世居民族之一。纳西文化进入康巴后,对康巴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现已成为康巴文化的一部分。康巴文化所兼容的纳西文化突出表现在语言文字及生活习俗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姜炎文化与粟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 《寻根》2003,(1):30-33
文化。上述观点中至少有两点是共同的,即炎帝部族是姜炎文化的创造者,宝鸡渭水流域是姜炎文化的发祥地。本文认为姜炎文化是姜炎部族在距今约7000年的宝鸡渭水流域创造的原始农耕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地域文化。大约在距今6000年至5000年时,炎帝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姜炎文化进入兴盛期。到了距今约5000年左右时,炎帝在阪泉之战中败给黄帝,姜炎部族与黄帝部族融合,姜炎文化与姬黄文化开始交融,并形成了华夏文化的主体。再到距今约4000年左右,黄帝部族的一支后裔周人与姜炎部族通婚,姬黄文化与姜炎文化的进一步交融产生了更为先进的…  相似文献   

19.
何晓园 《东方文化》2001,(5):83-86,82
一段时间来,“先进化”问题已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江泽民同志在关于“三个代表”的理论中,把“代表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确认为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要求之一,这无疑是深刻的。但是,人们在对“先进化”的内涵、意义及其与民族传统化、西方化的关系上,理  相似文献   

20.
"两黄"文化,就是黄帝文化和黄河文化。因为,河南新郑,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故里、故都;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把黄帝文化、黄河文化研究透了,就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根脉和主流把握住了,也就能更好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更好地认识河南的历史和现实,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建设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造福中国人民,影响国际社会,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