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耿超 《考试周刊》2013,(37):14-15
《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中最伟大的诗篇,对造成主人公焦仲卿、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课本中一直沿用"五四"以来学术界普遍的观点,认为悲剧是封建礼教,家长专制造成的,这无疑有一定的道理。焦母之所以能够强迫儿子驱遣刘兰芝,就是因为封建礼教赋予的家长权威。封建礼教、家长专制只是表层的原因,恋子情结才是真正导致刘兰芝婆媳不和与被驱遣回家的内在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2.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形象深入人心,美丽、善良、勤劳,知书达礼,自尊又自强,对爱情极为忠贞,敢于殉情来捍卫自己做人的尊严,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笔者在教授这一课时,常常思考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除了一般认为的社会悲剧说(封建家长制导致)、门不当户不对说、焦母恋子情结说等等以外,是否也可以从刘兰芝性格这一点作为突破口,探讨焦刘爱情的悲剧原因,进而重新审视刘兰芝的人物形象,借以说明焦刘爱情的内在原因。笔者撰写此文主要是从刘兰芝的性格方面来探讨焦刘爱情的悲剧原因,以及重新审视刘兰芝这个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3.
不断加深的爱——析刘兰芝的爱情心理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晓宇 《学语文》2005,(5):14-15
《孔雀东南飞》被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诗中女主人公刘兰芝美丽、善良。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刘兰芝同焦仲卿的爱情。备受人们歌颂。许多研究者都认为刘兰芝对焦仲卿的爱是始终如一的,刘兰芝以死殉情也是早已决定的。但认真阅读原诗,我们认为这种通行的看法值得商榷。刘兰芝对焦仲卿并非一开始就一往情深,她的爱是不断加深的。直到最后,才达到爱的顶峰,以死殉情。  相似文献   

4.
传统说法是刘兰芝只有个性,有反抗意识的叛逆女性,遭焦母不满,致驱遣回家,针对这一看法,作者从三个方面对这一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刘兰芝被逼走是因为不生育。  相似文献   

5.
丁毛同志在《焦仲卿、刘兰芝爱情悲剧原因之众说与我见》(《中学语文》93年1期)一文中,就人们对《孔雀东南飞》中主人公焦仲卿、刘兰芝殉情而死的悲剧原因作了归说,认为主要有“门第说”“越礼说”“守旧说”“情爱说”等,并罗列了各种说法的大概,从而分析说明“门第说是站不住脚的”,“越礼说也不能成立”,“守旧说的论据也不充足”,“至于‘情爱说’这种观点,破绽就更突出了”。然后进一步说明:“刘兰芝这样一个美丽勤劳、孝顺公婆、尊重兄长,与小姑相处也亲善和顺的姑娘,仍被驱遣,原因主要是什么?是她没有为焦家生下一男半女,引起了宗族意识非常强的焦母的极其不满!”文章接着解说了什么叫“七出”,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正>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千百年来人们总为《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感伤不已,甚至把刘兰芝奉为坚守爱情的烈女典范。唏嘘之余,若再细斟详酌这个故事,笔者觉得刘兰芝之死不单是因爱而死,更是她和焦仲卿的性格所致的悲剧。一、刘兰芝刚硬性格的悲剧刘兰芝是爱焦仲卿的,自知不被婆婆喜爱,不愿夫君夹在婆媳之间为难,主动提出"遣归";夫妻话别时,  相似文献   

7.
《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雀东南飞》中,焦母蛮横地破坏儿子焦仲卿的美满婚姻,把无辜的儿媳刘兰芝逐回娘家,造成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的惨剧。焦母亲手毁掉了儿子一生的幸福,也让自己的余生充满了孤独与悔恨。千百年来,焦母成为“恶婆婆”的典型,为世人所痛恨。但是,焦母是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人呢?难道她成心要把儿子往绝路上逼吗?我想,天下没有这样恶毒的母亲。让我们走进焦母的内心世界,去探寻一下这个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一、无子不是理由焦母为何要驱逐刘兰芝?有人说:不孝有三,无后有大。焦母是嫌刘兰芝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这要从刘兰芝嫁到焦家来到底…  相似文献   

8.
焦母为什么要遣走刘兰芝?使人百思不得其解,文学界对此也莫衷一是。爱情的悲剧导源于刘兰芝被逼走,要了解悲剧的真实含义,就必须清楚刘兰芝被驱遣的的主要原因。当今文学界对此尚无定论,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观点。各执己见,争论激烈。《孔雀东南飞》是中学语文甚至大学中文系的重要课文,所以弄清楚这个问题是很有必要的。本于此,笔者提出一些不大成熟的看法,就教于专家学者,以期能得到圆满的解答。  相似文献   

9.
<正>一、刘兰芝离开娘家时为何要精心打扮?《孔雀东南飞》中写道刘兰芝要离开丈夫家时有一段对她着装打扮精心细写的文字,无论是其打扮的认真态度,还是所穿之物、所佩之饰,俨然初次婚嫁一样。一个被休女子这样的行为让人理解不了。那么,刘兰芝究竟为什么要这样精心打扮?从紧接着的情节看,兰芝"严妆"后是要与婆婆、小姑告别的。衣衫不整就去见婆婆,这是对婆婆的不尊敬。从全文看,刘兰芝是很注重礼仪的,即便在就要离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悲剧根本原因的探究,有人认为刘兰芝之所以被遣,是因为她没有生孩子,是因为她不守礼节,是因为焦母的恋子情结,是焦母处于更年期等  相似文献   

11.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从中我们可以多次读到在那样一个封建时代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对爱情的大胆表白。刘兰芝在被谴的前夜。  相似文献   

12.
刘兰芝与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过无数的男女,历来传唱不衰。他们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这种纯真的爱情在今天更显得难能可贵。可我们在赞叹他们忠贞爱情之余,也产生了一点疑惑。文中多次写到兰芝落泪,按理,焦仲卿作为刘兰芝最亲密的爱人,最应泪眼相向,可是实际上刘兰芝的眼泪却几乎一次也没有流向焦仲卿。只是在与亲同姐妹的小姑话别的一刻泣涕如雨,如江河决堤一般。只是在慈爱的母亲面前才可以无所顾忌,一任泪水滂沱。而更多的时候,刘兰芝是把悲伤留给了自己。无论是“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还是“喳喳日欲暝,愁思出门啼”,心中的委屈、羞愧、伤心、绝望都只能是独自承受。刘兰芝为什么没有靠向焦仲卿的肩膀,躲在爱人的怀里痛哭一场,这岂非咄咄怪事。原来,我们发现刘兰芝和焦仲卿是爱在分离后,经过磨难的淬炼,直至双双殉情,他们的爱情才最终获得升华,成为永恒。  相似文献   

13.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中最伟大的诗篇,它代表了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对主人公焦仲卿、刘兰芝殉情而死的悲剧原因,众说不一。主要有“门第说”、越礼说”、“守旧说”、“情爱说”等观点。 (一)门第说有的同志认为,既然焦仲卿是“大家子”,且“仕宦于台阁”,有地位和身份,而刘兰芝不过是“生小出野里”的村姑,与焦仲卿贵贱很大。因此“两家的婚姻是门不当户不对”。“门户不当,脸上无光”,因而焦母就要坚决反对这桩婚事。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便发生了双双殉情的悲剧。 (二)越礼说有的论者根据焦母的话推断刘兰芝的被驱遣,乃是由于她“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不顺从婆婆,恣意自为的结果。 (三)守旧说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将刘兰芝与《上邪》中的无名氏、《陌上桑》中的秦罗敷和《无所思》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认为《孔雀东南飞》的意义在于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同时热烈地歌颂了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恶势力的斗争精神.并最后表达了广大人民争取婚姻自由的必胜信念。但是我们对于刘兰芝为何被遣的原因却莫衷一是.而这一点又关系着对焦刘二人的爱情悲剧有新的认识和理解。本文试着在这点上来阐述自己的看法,以求教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15.
关于刘兰芝被焦母遣归的原因,学术界大致有兰芝无子说、焦母变态说、兰芝位卑遭遣说、兰芝太矮遭遣说、兰芝因才遭遣说等5种说法。兰芝因才遭遣说比较符合作品的实际。正是因为刘兰芝"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是个才女,有自己的个性和追求,有些叛逆意识,这才冒犯了封建家长的尊严,被焦母遣归。  相似文献   

16.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历来为《孔雀东南飞》一诗难解之处。其难并不在于对此诗句本身的理解,而在于应怎样解释才能使之与前文所提到的“共事二三年”统一起来。对此问题,绝大多数选本(包括五年制高中语文课本)的解释大意是这样的:“新妇(刘兰芝)最初嫁到府吏(焦仲卿)家时,小姑(府吏之妹)刚能扶着床走路;如今新妇被驱遣回家,小姑已长得如同我(新妇)一样高了。”这样解释后,注者自觉前后矛盾,(因为前文所说刘兰芝到焦仲卿家  相似文献   

17.
《孔雀东南飞》从刘兰芝被遣开端,以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结束,两人遭遇令人同情,结局令人伤悲。造成焦仲卿、刘兰芝悲剧的因素涉及家庭、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家庭结构缺位导致焦家家庭不稳,利己归因心理偏向导致焦仲卿、刘兰芝认知偏差,而封建家长制则是两人悲剧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是叙述刘兰芝、焦促卿爱情婚姻悲剧的长篇叙事诗。刘兰芝为何被遣,因诗中交代不够具体,给后人评论留下了较大的揣测空间:或封建礼教说,或兰芝无子说,或兰芝反抗说,或兰芝失贞说,或焦母妒嫉说,诸如此类。其中,封建礼教说在总体把握上可信性强,认可者众, 但从中国封建礼教的外延十分宽泛来考察,又实在难以对号入座;其余观点在某一方面  相似文献   

19.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记叙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本文从焦母为什么不能接受刘兰芝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浅谈刘兰芝被谴的原因,及这个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0.
学习《孔雀东南飞》一文,有同学根据刘兰芝"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一句,便断定她是个左撇子。刘兰芝果真是个左撇子吗?显然不是。实际上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