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全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江苏省教育厅专门颁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苏教基[2005]25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共提出了十项规定,其中的第四项规定:"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一、二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1.5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家庭作业必须经校长审核签发才能向学生布置,这是江苏省海门市为控制学生作业负担,从新学期开始实施的举措之一。记者从海门市教育局获悉,新学期起该市将积极推进"作业革命"。一、二年级取消书面家庭作业与统一考试,三、四年级与五、六年级作业量分别控制在40分钟与1小时以内,七至九年级课外书面作业量不得超过1.5小时;高中阶段,课外书面作业不得超过2小时。  相似文献   

3.
吴国 《辽宁教育》2014,(11):35-36
正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对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家庭作业是教材和课堂作业的补充,有助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然而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笔者认为,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并非不布置作业。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曾指出:"要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的小  相似文献   

4.
家庭作业是衡量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一个重要指标。世界各国在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时的做法是不一样的。我国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一般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45分钟,初中不超过1个半小时,高中不超过2小时。法国政府自1956年起就明令禁止给小学生留家庭作业,以保证少年儿童课余时间活动和他们的身体健康。但1987年的一项调查表明,近99%的小学教师仍给学生布置作业,当然作业量并不大,平均初级班学生每天做一刻钟到半个小时的作业,中级班半小时至1小时。俄罗斯规定小学一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二年…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问题,近两个月来,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举措,大有一举剿灭此顽疾之势。比如,哈尔滨市教育局要求全市所有小学在年底前都实施小学生课业负担公告、监测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五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1小时。又比如,贵阳市教育局要求各小学切实做到小学生一、二年级无书面家庭作业,三年级及以上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小于或等于1小时。  相似文献   

6.
规定:中国:教育部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作业时间控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书面作业时问不超过90分钟。法国:学生家长理事联盟和现代小学合作机构联合倡议,从3月26日开始,15天内不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英国:政府规定.5至11岁的孩子每天需要10至30分钟完成家庭作业,11至16岁的孩子每天完成作业的时间为90至150分钟。马来西亚:教育部要求,小学1至3年级每学期每科目只  相似文献   

7.
《教育文汇》2009,(11):9-10
刚刚施行的《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务例》规定:小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不得超过六小时,初中学生不得超过七小时,高中学生不得超过八小时;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计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初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计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以内,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论坛》2013,(Z1):106-106
<正>家庭作业必须经校长审核签发才能向学生布置,这是江苏省海门市为控制学生作业负担,从新学期开始实施的举措之一。记者从海门市教育局获悉,新学期起该市将积极推进"作业革命"。一、二年级取消书面家庭作业与统一考试,三、四年级与五、六年级作业量分别控制在40分钟与1小时以内,七至九年级课外书面作业量不得超过  相似文献   

9.
家庭作业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和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要求一年级学生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但可以布置口头家庭作业.设计怎样的口头作业既能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良好学习习惯得以培养、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而又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就成了一年级数学课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时朱俊杰 《教育》2022,(9):21-23
"双减"政策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诸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相似文献   

11.
叶露怡 《现代教学》2013,(11):30-30
"减少作业"需有理有据,逐步推进。《现代教学》:您对"减负"新规中的"减少作业"这条规定是如何看的?张人利:"减少作业"其实涉及三个问题:一是小学到底要不要书面家庭作业?二是如果需要,几年级有书面家庭作业比较合适?三是作业总量如何控制?这些问题其实是教学研究问题,因此需要科学依据。从减少书面家庭作业的角度出发,这项规定的提出是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但是,到底从几年级开始有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这一要求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健康出发,切实减轻了低年级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口头作业成为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家庭作业形式,它注重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关注学生言语素质的提高,充分体现语文姓“语”的本色,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内知识的外向扩展,也是巩固学生知识内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现今减负提质的背景下,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这是针对现实中繁重、机械书面家庭作业的弊端而言,而这样的规定对家庭作业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创新高质量的作业内容与形式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口述类作业"、"操作类作业"及"综合类作业"这三方面阐述一年级数学课后作业创新设计的有效策略,依此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相似文献   

14.
一、语文家庭作业现状调查1.从家庭作业的"量"上分析。根据教育部《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应不超过30分钟,五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应不超过60分钟。统计数字显示,三、四、五年级学生在30分钟  相似文献   

15.
根据教育部2013年6月22日公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这是教育部三令五申学生"减负"后,专门针对小学生减负出台新规。征求意见稿对小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规范,如,在作业方面,小学不留书面式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94):98-100
2013年3月,广州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的指导意见》,推出多项减负措施。其中包括: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广大师生对此项政策表示非常支持和配合,因为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休息和活动时间,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取消了书面家庭作业,孩子回到家就不用复习、不用巩固课内知识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团队希望找到一种既能巩固课内知识,把所学和生活联系的作业模式。实践性作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所以,我们准备进行本次的课题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所在城市的不少家长在网上反映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青岛新闻网民生在线节目也专门就学生课业负担问题进行了网谈。可见,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作为一线教师,我很不赞成靠布置大量课外作业来提高学生成绩的做法,在教学中一直严格执行上级"减负"的规定。可去年秋季开学接任小学二年级数学之后,我接连被家长投诉了好几次,年级主任也找我了解情况,原因竟是"不留家庭作业"。关于学生家庭作业,上级有明确规定,小学1-2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学  相似文献   

18.
姜媛玲 《甘肃教育》2009,(11):12-12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向课堂要质量,充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对学生的家庭作业已提出了限时要求。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三科(语、数、英)总量不得超过1小时。因此,布置家庭作业要从效果上下工夫,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家庭作业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9.
作业的分量和难度要适当,小学一年级一般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二三年级每日课外作业总量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年级不超过1小时。(1993年《国家教委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  相似文献   

20.
戴卉蓉 《四川教育》2013,(10):24-25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已成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共识,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认知特点设计、布置简单、适量的非书面家庭作业.但是家庭非书面作业检查、批改较难,即使教师让家长协助检查,有的学生在未完成任务时就让家长签字,有的请哥哥姐姐代签,还有的干脆自己模仿大人笔迹签字.如何让非书面家庭作业发挥最大效益,规避以上行为,我作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