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滕锦昊 《江苏教育》2023,(29):58-61
当前部分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滞后,交流时不够主动自信,达不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相应要求。研发一套可操作、契合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路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新概念英语1册》为选材对象,研发指向口语能力提升的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相似文献   

2.
杜怡倩 《考试周刊》2014,(27):72-72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使用英语的机会越来越多。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发展,让英语学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人才。但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口语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难题。作者从口语教学的现状着手,简述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从而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裴淑萍 《教师》2019,(14):61-61
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的基本内容,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英语教学更强调"听"与"写","说"是学生相对薄弱的一环,加强口语教学是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文章对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5.
语文教育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对课程的多样化需求以及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是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基础。推进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教师要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努力寻求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生长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合理利用传统优势资源,开发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奠定国民精神的“根底”;开发形式多样的语文校本课程,满足学习个体的不同发展需要;努力创设和谐发展的空间,提供必要的时间与制度保障,让课程充满生命的张力。  相似文献   

6.
论作为校本课程理论源流的几种课程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校本课程及其理论发展在我国渐成趋势。作为我国校本课程其发展的同时也是作为1970年后美、英、澳等国校本课程“运动”理论源流的主要几种课程模式有目标模式、过程模式、情境模式、实践与折中模式、“核心改变模式”和“问题解决模式”等。  相似文献   

7.
关注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赋予了校本课程多元性与开放性的特点,使学生可以具有多种选择的自由与权利。学生自主地选择就是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形式,可以作为评估校本课程需求的依据和参照。课程设计主体可以以问卷调查或访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程需求评估之中。选修的课程,学生要在阅读学校各门课程的课程说明基础上,充分了解校本课程的内容和价值,并结合个人兴趣需求和发展方向决定选择某门课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发展背景下的课程领导:理念与策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课程领导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意在突破传统课程管理的局限,强调合作与交流、民主与开放,与校本课程的理念基本一致。通过观念与实践两个层面的革新,为课程领导创设运行机制,促进校本课程乃至整个课程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英语教学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开发具有特色的高中英语校本课程为教师教学提供发挥创造性的空间,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策略有三种主要模式:需求主导模式、条件主导模式、目标主导模式.三种模式各有特点,在课程开发实践中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校本课程的几个关键性要求,将“校本“与“人本“相结合,“需求“与“条件“相结合,“系统化“与“个性化“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校本课程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我校基于全语言教学理论开发了英语戏剧校本课程。把英语戏剧引入到英语教学中去,并以戏剧节为载体,借助戏剧表演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英语戏剧中富有哲理的主题能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2.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模式与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校本课程根据课程的发展功能分为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有合作开发和课程运行的自我开发两种模式;要采取明确理念、需求分析和资源评估等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克服校本课程开发的盲目性、主观随意性,笔者主张综合运用文献查阅、日常观察、个别访谈或群体座谈、问卷和定量测评等手段,对学生身心发展存在的重大缺失或问题进行评估与诊断,对现状评估与诊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筛选和排序,并从课程设计的角度对问题进行课程化处理,提升校本课程开发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学校是传播知识的场所,知识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当今校本知识选择未能有效保障学校利益与利益相关者力量结构的失衡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使校本课程知识选择能有效地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服务,应从政府有限参与、构建多样化的课程知识体系、搭建校本课程知识利益对话平台、加强利益相关者问责等方面出发谋取校本课程知识选择的制衡。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的评价要在以校为本的基础上,优化各种课程资源。指向人的发展,指向学生潜能的开发,指向学生各种素质的提升和个性的张扬。因此,校本课程的评价应该注重多元化、多样化、综合化。  相似文献   

16.
PBL模式即基于问题的学习,能够将学生置于特定且新颖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从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中分析问题,获得解题的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发散学习思维。而机器人校本课程不仅是信息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更是集实践性、知识性、启发性于一体的教学活动。结合PBL模式开展机器人校本课程探究与应用,能帮助学生掌握信息科技知识点。为此,本文研究汇总了PBL模式内涵,并设计机器人校本课程实施步骤,望研究能为提高初中信息科技教学效率与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陈静 《新疆教育》2012,(20):53-53
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中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19.
在STEM教育起步阶段,课程选择是教学实践的首要问题。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国家或地方非营利性组织机构”提供的支持或指导型STEM课程、“第三方机构”提供的直接交付型STEM课程以及学校自主开发或与其它组织合作开发的校本开发型STEM课程构成了STEM课程可选择的三种类型。其中,兼具“学生发展立场-学校改革创新-教师专业实践”多重内涵的“校本开发型STEM课程”是办学主体实践智慧的凝结。国际上主要从教育决策、学校发展定位、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开发方法和策略等四个方面展开STEM课程校本开发的研究和实践。STEM课程校本开发的国际经验为我国STEM教育起步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强调学校为基地,并与外部力量的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它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