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正>【活动背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自我意识增强,对父母的依赖性降低,同伴交往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该阶段的学生渴望受到他人的欢迎和喜欢,力求与他人和谐相处,担心因为自己与同伴不同而受到排挤和孤立,害怕同伴或者群体不接纳自己。同伴群体是一个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社会环境。不同于父母或老师等长辈,同伴是和初中生有着相仿年龄、相同境遇的一群人,他们常常拥有相似的经验、生活习惯或者心理特点。同伴压力是所有初中生成长道路上必须要学会去应对的事情。虽然同伴间的相似部分源于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相似的朋友为伴,但是同伴间直接或间接的行为影响也是造成相似的原因之一。因此,对初中生的同伴压力进行引导,对帮助其正确地应对同伴压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主要探讨了家庭环境和同伴群体对初中生恋爱的影响。结果发现,夫妻关系、与母亲的关系、家庭经济条件对初中生恋爱有显著影响,父母经常吵架、与母亲不亲近、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的初中生恋爱的可能性更大,而父母离婚与否、独生子女与否、与爸爸关系对初中生恋爱没有显著影响。作为同伴群体的好朋友中恋爱的越多,初中生恋爱的可能性越大。与男生相比,女生恋爱更受家庭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母女关系的影响。从家庭和同伴入手,积极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当前家庭、学校协同育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徐振伟  朱永 《江苏教育》2022,(79):59-62
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是与班委会、团支部等正式群体相对而言的,它是在学校教育语境中,初中生相互交往的一种普遍存在形式。教师应通过对初中生非正式群体现象的研究,弄清其形成原因、群体特质以及对班集体建设的各种影响,深化对该群体的科学认识,积极探寻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探讨初中生这一群体普遍存在的焦虑体验是否与该阶段孤独感水平有关,进而讨论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自尊的中介作用。方法:随机选取378名初中学生,采用孤独感量表(UCLA)、自尊量表(SES)以及特质焦虑量表(STAI)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初中生焦虑与孤独感、自尊两者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r=0.616,r=-0.548),自尊与孤独感呈极显著负相关(r=-0.543);自尊在焦虑与孤独感间的中介效应模型拟合良好,说明初中生体验到的孤独情绪会对其焦虑水平有正面的影响,而自尊的获得可以部分缓解其焦虑。  相似文献   

5.
一个能适应社会的人,必然有其所归属的群体。对于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朋友来说,人际关系的好坏对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初中生朋友在同伴交往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以帮助初中生朋友找到理想的同伴。与同伴交往的重要性你明白吗?初中时期被心理学家称作“心理断乳期”。表现特征是:自我意识急剧增强,渴望从依赖走向独立。因此,这一时期的同伴关系便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它会影响你的性格形成。你一定感觉到了,在与同伴交往中,你可以得到尊重,并有归属感,同时责任感也悄然而生。在你的学习生活中,“知心朋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正普通高中是相对于职业高中而言的,它以学生升学为主要目标,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教育。与初中生相比,该阶段学生目标进一步明确,身心进一步成长,并渐趋成熟。在学习生活中,高中生个性、兴趣、行为趋向等暴露日益明显,并在日常交往中与个性相似、兴趣相投的同伴结成不同的非正式群体。从群体的性质及对班级的影响看,这些群体可分为积极型、中间型和消极型三类。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班级凝聚力不足已成为中职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同伴关系作为影响班级凝聚力的核心要素,对提升班级凝聚力起到了关键作用。基于群体凝聚力理论,在对新乡市S中职学校440名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使用SPSS 23.0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同伴接纳、友谊关系对班级凝聚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据此,可通过加深中职生相互认识、加强同伴关系正面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与决策等方式,提升班级凝聚力水平及班风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8.
对302名初中生的自尊及同伴接纳状况进行了调查,探讨初中生的自尊、同伴接纳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显示,初中生的自尊发展存在年级差异,但不存在性别上的差异;初中生的自尊发展、同伴接纳与学业成绩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初中生的自尊发展、同伴接纳对学业成绩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北京市1884名初中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表明,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处于较好水平,学习自信心和学习意志力未达到较好水平。总体来看,初中女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状况好于男生,城市学校和城乡结合部学校初中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状况好于农村学校学生。对学校环境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支持、同伴关系、学习负担、班级学习氛围、班级竞争以及学校归属感对初中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具有预测作用。男生和女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用问卷法和同伴提名法对876名小学生的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与小学生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各变量的不同水平之间儿童孤独感存在显著差异;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对儿童的孤独感有较大的预测作用,但在不同性别、年级水平上又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班级是具有社会化和选择功能的机构,班级内学生的社会地位是不平等的。在每一个新组建的班级中,看似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学生,经过班级社会的运作会形成不同的交往群体,既有班级权力结构下的正式群体,也有在同伴交往中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总体来说,班级内学生地位分化主要有两个纬度的差异:第一,权力地位存在垂直分层。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社会地位差异的最显著表现,  相似文献   

12.
小学低年级是儿童同伴群体的最初形成时期,教师权威在其形成过程中作用重大;小学低年级儿童同伴群体以同性同伴群体为主,有学习型、娱乐型、顽皮型、儒雅型同伴群体。从不同类型同伴群体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探讨其对儿童社会化、自我概念形成的启蒙教育作用,从而充分发挥教师权威的调控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班级边缘人"作为初中生群体中的一部分被忽视在学生教育之外,造成其种种不良表现,班级归属感的缺失是主要原因。通过提升内涵、全纳教育、参与管理、依托活动、营造文化等途径,提高"班级边缘人"的集体认同感,增强集体凝聚力,促进集体和个人的和谐发展,成为当前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贵州省1194名在校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孤独感对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社会支持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探索初中生孤独感对问题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在二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分析:孤独感对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对社会支持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与内化问题行为、外化问题行为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在孤独感与内化问题行为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孤独感与外化问题行为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揭示了社会支持在孤独感与问题行为的作用机制,可有效减少和预防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的发生,且丰富与补充了问题行为的理论依据,同时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不久前发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显示,近十年来,我国教育机会不均问题十分严重,并有扩大的趋势。[1]班级学生社会分层客观存在,是教育不平等的表现,对学生的自我期望水平、自我概念形成、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初步研究班级学生社会分层,为微观的教育公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求有助于推进教育民主化进程。一、班级学生分层的涵义班级学生社会分层是指根据学生占有学业成就资源、班级组织资源、同伴群体资源的方式来决定学生在班级中的群体等级或类属的一种持久模式。首先,学业成就资源的占有状况是决定学生班级…  相似文献   

16.
【设计意图】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存这一一特殊时期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其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人际交往技能的缺乏是阻碍初中生形成良好同伴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倾听又是一项最为基本的人际交往技能,冈此,此次团体辅导旨在协助初中生掌握正确的倾听技巧,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班级的管理取决于对班级中特殊群体的管理。分析特殊群体的形成原因,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功能,以关爱、宽容、欣赏、发展、耐心来温暖、尊重、发掘、期待、转化班级中的特殊群体,做到善待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18.
杨莉 《教育与经济》2021,37(4):38-47
本文基于2013—2014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利用OLS与分位数回归方法、控制学校固定效应,分析了班级同伴成绩高低及离散程度对初中生成绩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分位点处学生均显著受益于班级同伴成绩的提升,且中间能力水平学生的受益程度最大;班级同伴成绩离散程度能显著提高优等生的成绩,但对差生成绩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与女生相比,不同分位点处男生受班级同伴成绩的影响更为一致;相较于弱势家庭,优势家庭学生从班级同伴效应中获益更多,受损更少.因此,学生与家长应该综合考虑学生学业基础及家庭社会经济背景,避免跟风择校;学校在进行混合编班的同时,还需采取一些有利于补偿差生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9.
幼儿在班级中出现违规行为,与班级管理、班级人际关系、班级教育情境等密切相关.教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儿童观及教育公平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发挥幼儿同伴群体的影响作用,以有效控制和改善幼儿在班级中的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20.
黄波 《教育教学论坛》2020,(10):330-331
被拒绝幼儿是指在群体中受到排挤和拒绝的幼儿。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幼儿良好的交往行为有利于其健康人格形成。文章运用同伴提名法选出班级内被拒绝幼儿,对其进行行为观察、家庭访谈、与教师沟通等方式了解幼儿交往行为状况并分析其成因,提出改善其同伴交往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