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他人之所想,学会体会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使他们懂得体谅他人,关心他人,甚至帮助他人,进而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要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恩父母,要孝敬父母;感恩祖国,要报效祖国;感恩自然,要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感恩社会,要有为社会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实施感恩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人格  相似文献   

2.
华志益 《教育》2014,(12):73-73
学会感恩,对于当代的孩子来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是要他们懂得尊重他人,更要在此基础上懂得助人为乐的美好.感恩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获得爱与付出爱是同样重要的”,可以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体会他人的内心情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感恩生活.感恩的定义与由来感恩的定义“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  相似文献   

3.
梁美 《广西教育》2008,(34):18-18
感恩,是一种情感,有了感恩就会拥有善于宽容和理解他人的广阔胸怀。感恩,是一种责任,有了感恩就会拥有善于自觉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感恩,是一种力量,有了感恩就会拥有克服困难和奋勇前进的高昂斗志。同时,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从“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古训到“滴水之恩,当涌泉柑报”的谚语,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论述了生物课堂上感恩教育的开展。首先,为人师者当起表率作用,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其次,利用生物教材,挖掘情感素材,在知识传授中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  相似文献   

5.
陈冬梅 《考试周刊》2009,(44):198-199
大学生感恩情感比较淡薄,对家庭、社会和他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分析大学生感恩情感缺失的原因,寻求积极的解决方法,探析增强大学生感恩情感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王德炎 《成才之路》2010,(31):I0003-I0003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情感行为,这种情感和行为包含着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回报祖国、珍爱生命、追求和谐等伦理价值。一颗颗感恩的心,组合成社会的良心、善心与爱心。加强感恩教育,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健康和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7.
一、学校感恩教育的发展历程 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恩教育以激发学生感受和体验社会、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形成服务他人、报答社会的情感,并将这样的情感转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为目标。感恩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涂尔干曾肯定地指出:  相似文献   

8.
学会感恩     
“感恩”是个舶来词。《牛津字典》对“感恩”二字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人的感恩之心一般始于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那就是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9.
一、中学生感恩现状及特点分析 1.感恩的定义及其意义 我们认为,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  相似文献   

10.
刘艳春 《辅导员》2011,(24):39-40
社会越来越进步.生活越来越美好.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亲情、师生情、友情的感觉却越来越淡漠,一些学生不懂得对身边的人感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感恩教育.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并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1.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今天,虽然物质生活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一些家一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言听计从,加之社会、学校感恩教育的缺失,使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性格,对他人给予的关心、爱护熟视无睹,只管"拿来"而心安理得,只求索取,不懂得感恩,更不懂得去关心爱护他人.  相似文献   

12.
感恩的心     
感恩,是人的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的高贵所在。我认为,感恩非常重要,不管是对待父母,对待他人,对待生活,还是对待大自然,都应该心存感恩。对父母心存感恩,就会常怀孝心,常有孝行。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礼物呢?对他人心存感恩,就会常怀仁爱之心、慈悲之心。一个人若多给予,少索取,心里就会感到富足;一个人若多索取,少给予,心里就会感到不安。因此,对他人心存感恩,首先就应该学会如何宽容他人;宽容他人,就能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面对他人的关爱,他们很少想到要去感谢和回报。这样下去会使孩子们缺少爱心,缺乏责任感。为此,我更多地关注班里学生的情感教育,从小培养他们“学会感恩”,在“学会感恩”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待人接物的正确态度。于是我选择“学会感谢”这个主题开了一次班会。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一种行为,一种态度,对于当今的学生来说,学会感恩非常重要。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家长的掌中宝,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更不会替别人着想。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学会感恩,就是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让他们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师长教育之恩,朋友帮助之恩!  相似文献   

15.
<正>感恩教育是以关爱、关心、尊重、理解、责任等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形成感恩意识,强化感恩之情,发展个体的感恩行为,形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回报的一种亲和态度和人格特征的教育为目标。感恩教育包含三个方面:一方面是认知能力培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并在心里认可;一方面是情感的培养,要让学生在认知基础上,衍生出愉悦、温暖、幸福的感情,从而转化为自觉的感恩意识和  相似文献   

16.
刘艳春 《辅导员》2011,(36):39-40
社会越来越进步,生活越来越美好,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亲情、师生情、友情的感觉却越来越淡漠,一些学生不懂得对身边的人感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感恩教育,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并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做法一: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父母养育之恩如涓涓细流,滋养孩子。孩子们  相似文献   

17.
王艳 《考试周刊》2014,(65):165-165
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性良知之本,也是学生德育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一些学生缺乏感恩父母的意识,加强感恩教育刻不容缓。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学会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做有德行的,人格健全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8.
王中福 《文教资料》2010,(29):144-145
中小学传统德育主要依赖课程教学,观念保守、方法单一,重成绩轻思想,重理论轻实践,实效性较差。鉴于此。文章认为加强德育应从感恩教育开始,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祖国.通过各种感恩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9.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知恩图报,有恩必报,它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学会感恩,要求每一个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学生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当学生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学生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尊重别人、爱护别人,怎样去帮助别人。让学生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感恩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是一种美德。感恩是生活中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当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媒体中传播的不良信息正逐步腐蚀着学生的心灵,一味地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学生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下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