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深知课前备课的重要性,有效的备课关系到数学授课的质量,有效的备课是备有用的课。教师在授课之前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备课,备出有效的课。有效备课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授课内容的研究,找寻教学的重难点,分析三维目标的落实,探究适合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巧妙构思。有效备课要求教师灵活地运用手中的数学教材,选取适合班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抓好授课中的学生训练环节,让课前备课真正有效。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语文教学的备课尤为重要,这是大家早已明了的道理。一般说来,“教学设计”通常被教师理解为“课前备课”,是指课前教师的准备。我们知道,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但是,课前怎样备课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前备好的课到了课堂上,不可能一成不变,往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备课,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尤其我们许多教师只重视课前的备课,而不善于课后的反思,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教学问题。课前备课、书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教学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这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如我在教学新课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识字”这一课时时,最后的拓展练习中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词语写到黑板上,并从中选择出描写秋天的词语,从而让学生自主地…  相似文献   

4.
樊永兰 《青海教育》2015,(Z1):54-55
备课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尤其是在新的教育形式下理念新,教材新,学生活,备课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我们不能将备课狭义地理解为写教案,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写完了教案就备好了课,教案只是备课呈现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的形式上大胆地改革,在备课效益上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5.
集体备课借助集体的力量让教师在共同备课过程中,更准确、科学地把握教学重难点,设计出最优的教学方案.微课是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数字学习资源包.本文论述了如何巧用"微课",通过集体备课这一平台,充分发挥新老教师的各自优势,让"微课"成为集体备课的重要生成,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语文教学的备课尤为重要,这是大家早已明了的道理.一般说来,"教学设计"通常被教师理解为"课前备课",是指课前教师的准备.我们知道,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但是,课前怎样备课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前备好的课到了课堂上,不可能一成不变,往往会出现设计不恰当、不充分的现象,会发生意料不到的情况.这时,教师应怎么办?教学之后,教师回顾课堂教学,要不要反思、修改教案,以利再战呢?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因此,我们应从教学全程来研究备课.我们认为,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应分三次完成,即"教学设计"三步曲:课前的预想设计--课中的现场设计--课后的反思设计.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语文教学的备课尤为重要,这是大家早已明了的道理.一般说来,"教学设计"通常被教师理解为"课前备课",是指课前教师的准备.我们知道,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但是,课前怎样备课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前备好的课到了课堂上,不可能一成不变,往往会出现设计不恰当、不充分的现象,会发生意料不到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纵观"七课一反思"校本教研,整个活动机制以备课、说课、点课、上课、听课、评课、改课、反思为主要内容,始终围绕"课"在做文章。如何让校本教研更好地回归数学课堂?笔者认为应该从备课、上课和听课三方面进行思考。首先,要熟读多想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教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能力已成为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而精彩的课堂须从备课开始,因此,对我们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以英语学科为例,从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教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育资源的运用四个方面就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通过备课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申小春 《基础教育研究》2013,(18):36+38-36,38
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对“教育对象”的关注程度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当学会从学生的立场思考教学行为。笔者尝试从学生的立场思考课前准备、课堂实施、作业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以求达到让学生更好地发展的目标。1.课前准备众所周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从备教案和备学生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但绝大多数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只考虑前者,即从一个教者的立场去考虑我会怎么教,  相似文献   

11.
备课是教师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只有用心备好课,才能上出高效课。作者从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学生、用心设计教学活动等几方面阐述了对高效备课的理解。功在课前,效在课上。要提高常态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在课前备课下足功夫。下面笔者以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Unit1《How tall are you?》为例,与大家一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不可缺少的课前反思身为教师的我们都深知,课前的预设是很主要的,所以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这样备课时的反思也就顺其自然的成了我不可或缺的好帮手。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中,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发现,这节课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主动的去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但如何能让孩子们更快的投入到这节课中,如何能让他们激起更大的兴趣,充分的展示自己动手  相似文献   

13.
纵观“七课一反思”校本教研,整个活动机制以备课、说课、点课、上课、听课、评课、改课、反思为主要内容,始终围绕“课”在做文章。如何让校本教研更好地回归数学课堂?笔者认为应该从备课、上课和听课三方面进行思考。首先,要熟读多想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教师备课质量不高,会造成课堂效率低,长此下去,容易产生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华章》2007,(9)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集体备课可以集中参与备课教师的集体智慧,长善救失,取长补短,使知识得到理性的升华,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在鼓励学生  相似文献   

15.
苏瑜 《辽宁教育》2013,(7):65-66
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集体备课逐渐失去了它的本质,教师备课能力也在减退:“下载一份教案,复印给大家”“你的发给我,我的发给你”“你备你的课,我上我的课”……那么,我们要不要集体备课?我们需要怎样的集体备课?如何让集体备课回归本质?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6.
张爱金 《成才之路》2014,(30):97-97
正快乐课堂、快乐学习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种向往。如何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我觉得只有构建快乐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快乐课堂,培养合格人才呢?以下我就自身体验谈谈几点看法。一、课前有效备课,为快乐学习准备"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的生成。"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以学生活动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新课程改革要求预设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感知、体验、实践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要想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就应该从课前的预设做起,为多样化、深层次的生成提供广阔的舞台。因此,我们必须改进备课方式,让备课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下面试从一些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中进行反思,提出课堂生成理念下备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体育课通常是在室外以活动实践为主,是学生乐学的一门课程。当教学遇到恶劣天气时,体育课应该在室内进行。室内课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只要充分利用,及时补充理论方面的知识,就可以为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夯实基础。一、充分准备,提前备课学校教授的各个学科,本身并无轻重之分,都是同等重要的,不应该人为地将其划分,或者,因为在升学中所占的比重不同而区别对待。所以,想让学生重视体育课,教师就应该首先重视起来。拿备课来说,每一堂课,都应该提前准备,体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近两年的实验,我们探索出了“课前预见性备课、课中实践性备课、课后反思性备课”的教师课堂教学备课模式。下面结合《教学计划》及部分内容的设计说明如下:本课时计划是笔者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借鉴布鲁姆目标教学在我国研究的新思路和我国现代新课程理念相结合提出的一种创新教育新模式。其目的:一是帮助教师打破常规备课,让备课贴近学校、教师、学生实际;二是打破教学目标的单一性,构建多元教育教学目标;三是改变“八股式”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创设符合校情、学情、能充分张扬教师个性,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新机制,实践课前预见性、课…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广大教师对备课有了新的认识,备课不只是简单地写教案,而是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规划和预设。在新的教育形式下,理念新、教材新,学生活、课堂生成多,备课就显得更加重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课堂效益能否提高,完全取决于课前的备课是否充分。如何既提高备课的效益,又摆脱备课的烦琐,这是一对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的形式上大胆地改革,在备课效益上做好文章。任何人都不能说教师不需要备课,只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