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教育”。其三个组成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指生活就是教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教育。“社会即学校”是主张以社会  相似文献   

2.
在巨大的考试压力下,课堂在一定程度上似乎已经成为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场所了。针对这种教育现实,《明日教育论坛》主编张文质先生主张“慢的教育”,呼吁——教育,让生命在场。生命化教育是人的心灵觉悟的教育,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觉悟,最重要的就是人生意义的觉悟。  相似文献   

3.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教育需要爱,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新时代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这要求每一位老师胸怀一颗爱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得到应有的爱。没有爱的教育,就是没有人性的兽性训练。因此,教育过程就是滋润爱的过程。教育离不开爱,爱离不开教育。因为"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有幸读到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让人耳目一新,颇有感触.作为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张文质先生长期扎根民间,深入基层,关注一线教师的生存与成长,关注教育改革在中小学课堂的展开与困难.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有幸读到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让人耳目一新,颇有感触。作为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张文质先生长期扎根民间。深入基层,关注一线教师的生存与成长。关注教育改革在中小学课堂的展开与困难。基于这种持续的田野考察和深切的草根情怀。张文质先生提出了“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一生命化教育课题的重要理念。这既是针对当下教育现状的一种理性反驳,也是返回教育本质的一种“心向往之”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重要的一点。陶行知先生主张的是爱每一个孩子,"爱满天下"是他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7.
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爱就像是杠杆,让我们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师爱呢?本文认为以尊重为前提,时时关怀、信任、鼓励孩子,严中有爱,宽容而不纵容,让孩子在爱的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8.
幼儿时期尤其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本人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教育契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爱心"行为教育,坚持在幼儿之间树立爱的榜样,利用节日对孩子开展爱的教育,充分利用文学艺术作品,对幼儿实施爱的熏陶,通过家园共同合作教育,形成爱的教育合力等等,使幼儿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也懂得将爱付出,并最终让孩子成为具有爱心、乐于助人、德才兼备的人。  相似文献   

9.
近段时间,我一直在细细地品读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细致、耐心。”这是张文质先生这本书的精髓所在。读着读着,不由想到那个课间,那个和张文质先生文中描述的类似情景。  相似文献   

10.
正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可见,教师让孩子在爱的情境下接受教育,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成功的教育应该是爱的教育,从小就沐浴在"爱"环境中的孩子日后也会将爱给予别人。  相似文献   

11.
叩/问/心/灵     
那一天,在学校的报告厅,聆听"生命化教育"倡导者张文质先生"回到基础看基础教育"的讲座.凝神听,也不断叩问自己的心灵…… 是否保卫了童年的美好?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者都知道,鼓励对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更懂得要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要鼓励幼儿、赏识幼儿,总要让幼儿知道:自己为何被鼓励、被赏识,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每个幼儿在发展方向、起点、速度及最终达到的水平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就幼儿自身来说,还是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优势的。如有的孩子对音乐有特殊兴趣,表现出艺术方面的发展优势;有的孩子对艺术形象有深刻的记忆表象,并对颜色有很强的敏感性,表现出对绘画或手工活动的兴趣和发展优势;有的孩子爱听故事、爱看书,也会讲故事;有的孩子会收拾整理玩具,自理能力很强;有的…  相似文献   

13.
<正>"快乐阅读"是我园着力打造的特色教育,让特色成为个性,作为我园的品牌,以"快乐阅读"为驱动,引领幼儿园发展已成为全体教师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为在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幼儿园书香弥漫为家庭书香,家园互动培养孩子爱阅读、会阅读,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一、家园共享正确的阅读理念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学生课外  相似文献   

14.
喻建国 《班主任》2009,(1):51-51
2005年,张文质先生提出了生命化教育,他说:“所有教育的发现都是人性的发现,所有教育的道理其实都很平实、浅近。教育的难处在于无所用心、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教育的难处还在于我们总要时不时偏离了人性的‘常态’。”笔者非常赞同张先生的观点,我认为,实施生命化教育必须重视教育细节。  相似文献   

15.
依稀记得,有一名班主任在介绍自己班级时得意洋洋地说:"我们班,就是课间也是‘这里一片静悄悄’。"这正常吗?如果让所谓的秩序追求压抑了孩子成长的天性,这哪里是教育?!班级,本应该是孩子成长的家园。孩子,理应是班级的主人。诚然,班主任的本位应是为孩子的成长搭建平台,提供动力。育人,才是教育的本质。郑立平老师的《把班级还给学生》就是在把握班主任工作本位基础上,还原教书育人本质的精彩呈现。"有许多班主任在忙忙碌碌的管理中,忘记了自己首先是一个教育者,而只会颐指气  相似文献   

16.
依稀记得,有一名班主任在介绍自己班级时得意洋洋地说:我们班,就是课间也是‘这里一片静悄悄’。这正常吗?如果让所谓的秩序追求压抑了孩子成长的天性,这哪里是教育?!班级,本应该是孩子成长的家园。孩子,理应是班级的主人。诚然,班主任的本位应是为  相似文献   

17.
王凤霞 《上海教育》2007,(6B):60-60
《前方是什么》吴非著语文教育专家、杂文家吴非的最新教育随笔结集。文章从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分析现象,提供思路,文笔老练,促人深思,可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幻想之眼——一个教育者的内在冲突》张文质著本书记录了张文质先生在课堂里,在学校中,在和  相似文献   

18.
《前方是什么》吴非著语文教育专家、杂文家吴非的最新教育随笔结集。文章从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分析现象,提供思路,文笔老练,促人深思,可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幻想之眼——一个教育者的内在冲突》张文质著本书记录了张文质先生在课堂里,在学校中,在和  相似文献   

19.
微话教育     
《江苏教育》2014,(15):6-7
<正>@张文质在严酷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培养孩子适当的对分数的钝感力,有助于他更好地成长。在以分数为评价标尺的学校生活中,成绩落后、思维迟缓的孩子很难不受到伤害,培养孩子适当的对批评与伤害的钝感力,对他的成长更有助益。@刘彭芝我们的教育,要从大处着眼,要从长远着想,要从教学生如何成功转向教学生如何受人尊敬。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必然是个事业成功的人,但一个事业成功的人并不一定受人尊敬。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正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正>"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使命就是改变。"张文质先生的《变革的勇气》对于其他读者可能只是一种"委婉警示",而对于教师却应是一次次喝问——"可否是一个变革的觉醒者?""可否按照变革规律帮助和照料成长中的孩子?""可否清楚自己的变革直接关系他们成长的好坏?"……教师没有变革的勇气,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