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容、规律和联系。而自主探究学习正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以下的几个转变:一、教学方法上,变"填鸭式"为"启发式"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解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应尽量多些。"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提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索,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的东西。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3.
儿童有音乐创造性思维的潜力.要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音响的奥秘.我所用的即兴创作教学就是针对孩子们生理、心理特点,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想象,运用发散性思维鼓励他们进行即兴创作,全面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下面就是"原始音乐故事——清晨"创作课的实例.一、自由探索阶段我出示题目《清晨》,让孩子们就平时所观察与经历的情景进行讨论,用语言描绘出来.以下是学生的讲述.清晨,大地还在沉睡,四周一片寂静.忽然,远处  相似文献   

4.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可能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思维活动,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因此,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动手操作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动一动,胜过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解.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是师生生命相遇、心灵敞开的地方,也是学生个性彰显、思维生长的场所。我们要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这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领,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帮助学生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数学思维。1.找准思维起点。数学知识是前后衔接、环环相扣的,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教"应当基于学生的"学",找准学生的思维起点,确定学生"现在在哪里"和"能够到哪里",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内驱力。教学苏教版五下《分数的意义》一课,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教学时,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回顾:把一个物体或一  相似文献   

6.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因此,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  相似文献   

7.
<正>"当你走上教育工作这个创造性的岗位时,请记住:你必须教会儿童进行脑力劳动,教会他们思考、观察、理解,从脑力劳动的成果中感觉出自己的精神力量。"学生自主学习生成的智力成果对其尊严的建立、价值观念的塑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自我建立起来的信念会支撑其一生。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成为教师的意识自觉和行为自觉。一、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思维的自由思维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它将伴随人  相似文献   

8.
童年是人生一段特殊的历程,有着独特的成长密码。儿童有着不同于成人的思维方式,他们拥有与成人不同的精神世界。我们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从儿童的视角来探索、体验,内化,直至形成自己的个性品质,才是"有道德"的。  相似文献   

9.
著名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 :“没有大胆的猜想 ,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古今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发明都是经过猜想这一数学思维方法而得到的 ,猜想具有快速、跳跃、直接等特点。儿童时期是猜想能力最活跃最丰富的时期 ,他们是很乐意去探索、去猜想的 ,通过猜想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 ,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我国传统教育过分强调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而忽视了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造成了学生在思考问题中循规蹈矩、缺乏想像力、创造力的现象。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猜想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以数学课堂教学的实例 ,谈谈如何…  相似文献   

10.
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没有学生主动的认识,只是教师的的包办代替,不是真正在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所以,在自然课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思维的环境,创造思维的条件,提供思维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具体地说,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自己比较分析,自己综合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曾经说过:"思维着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教师作为园丁,有责任浇灌这最美丽的花朵。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任务设疑,训练学生的探索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设计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一些共性的因素,如内容是否贴近儿童的生活现实,教学环节是否适合他们的学习心理等。"长方形面积计算"在教学时不但要考虑这些因素,而且还要融入学生几何学习的思维特点。荷兰学者范·希尔夫妇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分析框架。他们二人依据儿童思维  相似文献   

13.
儿童少年学习数学,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发展他们的思维。儿童少年的思维发展,光靠四十分钟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能多渠道、多形式地创设最佳的培养环境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一、在活动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数学活动课中根据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新奇好问的特点,因势利导,激发他们在活动中探索知识,积极思维的兴趣是上好活动课的前提。如我们在二  相似文献   

14.
黄婷 《时代教育》2012,(14):125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知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与具体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孩子对于事物的理解来源于他们对物体操作的活动。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状况的有效方法,还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学习一定要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喜欢活动和动手。他们渴望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得到充分表现,自己的才干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动脑动手的活动过程,既是他们活动欲望得到满足的过程,也是对数学知识、探索、理解、应用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数学知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就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做一初浅探究。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其同发展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归宿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有效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读数学——训练数学思维的信息互译 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数学阅读恰好就符合了儿童的这一学习规律.我们展开数学阅读活动时,要将重点放在学生"三读"、"三动"阅读习惯的培养上.  相似文献   

17.
放飞童心     
有一首歌名叫《放飞梦想》。每次听到这首歌时我总是想:成人的梦想需要放飞,而儿童的心儿就更要放飞了。因为儿童时期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他们的心儿如天马行空经常自由自在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放飞他们的心儿,让他们飞向想象的天空,飞向知识的海洋。在教《荷花》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大胆的提问题,提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问题提出后,我让他们愿意一个人思考的就自己静静思考,愿意几个人探讨的就共同探讨。当我出示挂图,放了第四自然段录音后,问他们有何感受,有的同学说“:我仿佛来到了仙境。荷塘里的河水…  相似文献   

18.
武仕燕 《学苑教育》2021,(12):51-5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于生,为学生留有探索、体验、讨论的空间,让他们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理解、感悟。教师要借助于情境创设、讨论交流等方式引生探究,发展思维;教师要精研教材、精设内容,引生观察现象、分析概念、实验操作等方式发散思维、碰撞智慧;教师要与学生合作共学,以"三问三明"、实践活动等方式促进自我建构,提升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情境,激发联想儿童是想像力最丰富、最活泼时期。儿童愿意去发现各种事物。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励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  相似文献   

20.
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需要,更是时代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量鼓励他们探索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质疑,勇于创新,不"人云亦云",不盲从"老师说的"和"书上写的".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十几年教学实践,就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出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