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阅读教学中的六种对话理论上阅读教学过程中四要素之间存在六种对话形式,可用图1表示:在这六组对话中,教科书编者与文本的对话体现为课程意识与教材意识,是将文本的原生价值开发成教材价值,是语文教学的前提.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先于课堂教学而存在,表现为教学内容的确定与设计.教师与编者之间的对话主要是通过文本来完成的,表现为教师通过对文本编排体系的把握、文本教材价值的确定来领会编者意图,也先于课堂教学而存在.而学生对编者的教材意图的理解,不仅要借助文本,还需要教师的帮助才能得以实现.因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肖安庆  张圆 《学子》2013,(12):17-17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只有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才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让学生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幸福,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课堂教学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艺术是密不可分的。提升课堂教学艺术,可以审视三个方面:情境导入、互动交流和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也认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由此可见,对话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对话教学,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呢?一、师本对话,预设课堂的精彩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打造语文精彩课堂的前提,教师只有在课前与文本进行充分的"零距离"的对话,品味到文本语言的秘  相似文献   

4.
刘晓燕 《教师》2014,(7):67-67
正于漪老师说:"激情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有了激情,课堂才会生动,学生心灵的火花才会被点燃,教育才能产生刻骨铭心的力量,才能调动学生的热情,激活课堂,提高教育和学习的效率。那么,语文教师的激情应该如何去演绎呢?一、激情在充分的备课中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堂优秀的课必定是一堂激情飞扬的课。教师的激情来自胸有成竹的自信,自信来自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对教材潜心地钻研,对文本智慧地解读,对学情准确地把握,并深情投入到备课中,达到真情  相似文献   

5.
梁广交 《西藏教育》2010,(11):39-40
说课就是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某一节课,向有关教师和其他听众述说其教学设想、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对其评说。即说者不仅要说出这节课教什么内容,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去教,而且要说出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理论依据。实际上,说课就是上课前的一种演习,就是教师将备课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置于集体的评讲中,把隐性思维显性化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继续教育活动。通过说课,让听者指出其在理论、教法、语言等各方面的不足,然后改进,适用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主阵地之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先要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有创新意识,要创造性地教,才能让学生创造性地学。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说课?说课是用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的一种述说,是把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变为显性,是把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置于集体的监督之下,是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地协助教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研活动。显然,说课源于备课,但又高于备课。因此,说课讲稿不同于备课教案,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教案是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似乎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对话编者的价值,还是一厢情愿地自行解读,导致课堂教学有失偏颇。因此,教师要关注文本编排的位置、对比文本前后的修改、关注课后的思考习题,深入、全面地理解编者的意图,从而让文本的教学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正>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发现着眼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当代的"语文观"。在"语文观"的指导下,教师要巧妙运用课堂教学评价语,传递各种语文信息,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一、因文而异预设评价课前教师入文七分,课堂教学味浓三分,教师只有深入解读文本,才能为学生设计一条语言实践的最佳路径,更好地实现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当前,困扰着众多语文教师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让作文课上得更加有实效,改变以往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冷清的现象.在一种相对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课堂教学任务,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去努力探求.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笔者在提振作文课堂教学气氛方面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沈佳敏 《天津教育》2022,(4):125-127
<正>“创造性”已成为劳动教育的时代重音。何为创造性劳动?创造性劳动教育目标是什么?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依托课堂进行新时代的创造性劳动教育?笔者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创造性劳动主题课堂《科技让梦想成真》为例,探究创造性劳动主题课堂教学策略及应用。一、创造性劳动教育势在必行当前,随着我国GDP已从世界第二向第一迈进,我们的经济崛起已成了事实。但是没有文明的崛起、经济的崛起也很难持续。我们在道德文明、文化精神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正授课是由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情境构成的一种"生态体系"。授课也是一种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性的劳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但任何教师的课都没有尽善尽美的,课堂教学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所以对自己的课进行课后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对一节一次函数课进行了回顾,通过具体案例对如何组织开放式的教学,整合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全面阐述。一、教材分析  相似文献   

13.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感知的过程。教师首先触摸文本,通过对文字的反复咀嚼之后,得出自己的切身感受。然后再回归文本,实现师生的对话。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文本细读的全新教材解读理念。要增加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常态课的教学中,需要教会学生细读感知文本。  相似文献   

14.
徐克斌 《学周刊C版》2015,(9):136-137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学模式只能对教师的教学起适当的指导和引导作用,不能拘泥于某种模式。教学看成是一个系统,那么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就是教学系统的四个组成要素,教师就是这个系统的组织管理者,课堂教学即教师对教学系统按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实施精细化管理,构建高效课堂,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应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根据新课标的指引,我觉得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练笔从文本空白的补写、情境语段的仿写、文本的仿编或结尾处的续写三个方面来降低写话的难度,让学生想写、乐写、有话可写。  相似文献   

16.
<正> 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口头表述对某节课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根据。也就是说教师不但要说教什么,怎样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是教师用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的一种述说,是把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置于集体的监督之下,把隐性思维过程变为显性,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研活动,是集体备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毛荣富 《现代教学》2013,(10):48-48
写下这个题目,一是因为有些教师备课离不开参考书,似乎非攀附他人对教材的解读不可;二是有些地方甚至还把集体备课当做一项制度,据说这能提高教学质量。如今,许多课上得千篇一律,少有个性鲜明的有特色的课,富有独创性、艺术性的课更是难觅。这与如何备课有很大的关系。备课虽是一项日常工作,其实它更是一种需要个性与创意的精神劳动。我以为,备课宜独来独往为好。所谓独来独往,就是指教师在备课时直面文本,去除所有遮蔽,让自己的心沉浸在文本之中。就像游  相似文献   

18.
正一、引言常态课又被称为随堂课、家常课,是相对于公开课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教师在普通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下开展的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常态课不需要事先打磨和预演,也不需要刻意地去修饰。它是课堂平常状态的展示,是教师基于现有的教学条件,运用智慧和才能,融入个人的创造性劳动呈现出的真实课堂。[1]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每一  相似文献   

19.
孙凯 《教学月刊》2014,(7):28-31
正阅读即对话,不仅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且还有"文本"背后隐藏着的作者和教科书编者。只有学生、教师、作者、教科书编者进行有效对话,在思维碰撞中形成个性化心理,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而对话总是基于一定的话题展开,话题设计适当,方能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指引学生思考,确保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笔者试图以汪曾祺先生的作品《金岳霖先生》为例,谈谈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话题的确定。一、确定有效对话话题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对话分为三个阶段六种对话。在课堂教学前,教师通过与文本对话,预先设计教学过程;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必修一至五册的课文.未加*的共有76篇(首),其中教材建议用“文本研习”课型教学的有57篇。姑且不论“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三种课型的划分是否合理.但至少说明了编者的一种导向.即“文本研习”应该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而在这57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