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言文是学生接触、了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裁体,也是语文教育传播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因而,文言文教学是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培养学生民族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小古文承担着为学生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基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紧扣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丰富教学情境,优化言语实践;巧设任务活动,提升思维品质;勾连儿童生活,创造美的体验;把握文本价值,传承民族文化,让小古文成为小学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的信仰与力量,是植根于人内心的修养与自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天然地具备选择、诠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文化视野下的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言文内容,"以文教化",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传统文化的精粹,提高民族自信与个人修养。一、明确文言文教学的文化追求文言文经典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内涵,但是学生常常满脸苦涩地诉说文言文注释理解的生硬背诵。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是中华经典的传承,前人智慧的结晶.学习文言文.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言文特有的韵律美感.在教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时,笔者进行了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5.
<正>《(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中,关于文言文教学,文中指出:"……立足民族文化,多让学生吸取本民族的文化营养,让学生体味文以载道的深刻内涵,在潜移默化中热爱祖国的文化传统,培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责任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于现代文的文言文的语言美,是语文老师重要的责任。考试的形式让我们感受语言美这样的愿望渐行渐远。但文言文的语言之美这朵奇葩,岂能阻止我们探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教学作为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不能沿袭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文言文教学不仅是简单的文章教学,还是文学教学和文化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文词语,要有朗读文言文的能力,具备古诗词的审美能力。因此,文言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文言文教学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文言文教学需要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7.
唐爱琴 《现代语文》2010,(12):55-58
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学生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文言素养方面有着继往开来的作用。对于高一学生来讲,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是他们一生中关键时期,引导得当,不仅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有利于现代汉语的学习,更能够持续、深入地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考试》2008,(8)
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宏扬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初中阶段,让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是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要求。与此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工作中,文言文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内容。提高文言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质量,对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文学修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新时期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要对于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不断的创新,进而真正的让文言文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应该引导学生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文言文是承载这一任务的重要载体,文言文教学更要肩负起这一重任,教师在教学中要传承传统文化,优化文言文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增加知识积累无可厚非,关键是用什么方法能既积累知识又提高兴趣,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理念给了我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文言文学习,能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情,这对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和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创新观念,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活文言文教学,让初中语文课堂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的珍贵遗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并提出文言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因此,小学文言文在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提高文化品味等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文言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可以弘扬民族精神,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提出了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分析了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探讨了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方法。一、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要让学生可以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够借助工具书了解大体内容,懂得文言文句式、实词、虚词的用法,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由此可见,教育部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长期以来都是教师语文课程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同时文言文教学也一直是教学工作中比较滞后的模块。结合中考题、个人的教学体验,从"文""言"交相辉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巧用联想和想象,助力学生文言文鉴赏;迁移字词释义,乐学文言文三个角度,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以期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文言文阅读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过分强调知识本位,忽视文章美育和德育的问题。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正在摧毁学生对古典文学、文化的兴趣。针对当前文言教学中的问题,笔者以执教《岳阳楼记》为例,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手段。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教学,教师应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引领学生亲近文言文、感受文言文,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升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教师可从儿童化诵读、儿童化理解、儿童化思维、儿童化表达等方面展开文言文教学,让学生爱上文言文阅读,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文言文的世界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犹如一座神奇的大花园。文言文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吸收民族智慧,培植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但当下,学生却不太喜欢上文言文课。上古文课时,经常听到有学生怨言,  相似文献   

18.
<正>文言文教学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众所周知的。在新课标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高考语文部分文言文方面的考试题型、难度、比例也几乎形成模式。可以说,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但是当今高中文言文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文言文,语言凝炼,论述精辟,承载着中华民族相对稳定而持久的记忆。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凸显中国传统文化主题,选编了15篇文言文,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感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塑造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要求初中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而文言文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直接载体,也是初中生学习传统文化、体会民族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的直接方式,而在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很多学生觉得文言文"不好背""读不懂""没有用"而基于惰性或是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