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长宏 《辽宁教育》2013,(11):65-65
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索、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背景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背景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部分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是学习数学动机中最积  相似文献   

5.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否能较好地吸引学生自主参与,是否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是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突出数学问题的解决都可以作为衡量学习材料是否有效的标准。本文剖析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选择和创设上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增强学习材料的有效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有效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  相似文献   

8.
李金伟 《成长》2021,(2):97-97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生只有具备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设置问题情境的必要性数学课有必要设置问题情境吗?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部分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是学习数学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创设有效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创设有效的学习材料,能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师生间的互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理念给数学课堂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改变了过去的数学知识呈现过于抽象、缺乏问题情境的依托,数学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够等状况,有效解决数学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6.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四基",增强"四能",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数学核心素养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思维产物,它要高于数学知识、数学一般的思维方法,使人能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是以提升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教学过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杜显秀 《学周刊C版》2014,(10):124-124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教育学科,有着十分突出的社会实用价值。因此,做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在整个九年制义务教育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让小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养成一定的数学实践能力,能够利用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原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学以致用地发展好数学的延伸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巨大价值且从数学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可以用实践应用成效来促进数学教学,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四基",增强"四能",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能力是数学素养的核心构成要素,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为了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必须认真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方位的认识数学能力.数学能力由数学基本能力与一般能力构成,数学基本能力主要指运算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学生数学能力是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应用过程中形成、发展和提高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必须让学生经历"过程",这些过程主要指数学化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