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也就是说,学生不仅需要学会阅读文章,从文章中汲取文学养料,还需要学会通过口头表达和写作输出来提升自己的语文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以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堪称经典的优秀作品,是名家名篇佳作,处处体现着美的意蕴。一堂语文课,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美的世界,熏陶学生美的情感,陶冶学生美的性情,让学生实现美的精神享受,在美的体验中阅读文章、理解文章、诵读文章,得到审美教育,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成为学生享受美的圣地。一、在阅读文章中感受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包  相似文献   

3.
在"写作本位"的读写观里,"读完"(即读懂)一篇文章,阅读教学只完成了一半。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读中学到的内容用于文章写作中,这样才算是真正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抱着尝试的态度,我在日常的阅读教材中寻找"写作本位"读写互动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主要通过文字的书写和口语交际来教学生如何传递感情、表达情感,而学生获得这些传情达意的能力,主要依靠阅读的方法。好的阅读方法能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真正融入其中,并能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提高自己阅读、写作等各方面的理解能力。随着新课改的影响,使得当前小学生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施有一些变化,通过本文的探讨,对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模式和具体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语文阅读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现代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的开展在不断深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对合作学习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合作学习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也能让学生对阅读文章进行深入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若想将语文学好,不但要阅读文章,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文章,这是高中生学好语文最关键的一点。高中语文教师若想将自身阅读教学工作做好,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会阅读,自身必须要具有语文基本功,还要将语文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效地应用,使学生有兴趣学习语文阅读,学会自主学习,同时,还要将学生良好阅读的学习习惯有效地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比重最大,阅读教学的质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质量,不仅影响语文教学质量,而且是影响整个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一、课内阅读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经常是文章上"不留一丝痕迹"。面对学生读书"不留一丝痕迹"的现象,首先要让学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将信息个性化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对文本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在文本思想情感的驱动中,学会理解和体验、学会感悟和思考,在情感的熏陶下,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在掌握丰富的阅读学习方法的前提下,让学生的阅读真正成为"悦读"体验。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在语文教育上教师需要更用心。在进行小学语文学习时需要以阅读理解为主导,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中心思想,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语文更深层次的学习。随着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我们需要将阅读理解核心思想中蕴含的更深更有层次的内容教授给学生。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模式,学生将真正成为阅读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强调课堂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旨,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呢?下面是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现行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让不少教师和学生都感到费神吃力,教师觉得学生阅读面太窄,阅读能力太差,因而教学中困难重重;而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没意思,阅读文章没兴趣,理解文章太费劲。反思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教材本身的选文,不在于学生的情趣和能力,也不在于教师水平的高低,应该是我们阅读教学的理念是否正确和科学。因此,确立正确的阅读教学的理念,是当今语文教学中的一项迫切任务。而真正的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在各个学科的学习过程当中,读和写都是并立存在且相互依存的,只有将读与写真正地融合到一起,学生才能够算是真正对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与应用。"语文教学"作为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发源地,其更是说明了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新标准》中也指出:"写作离不开阅读的积累,写作教学离不开阅读教学的基础。""在写作练习时,应当要求学生将阅读获取的知识运用到文章当中去。"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让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并驾齐驱,让学生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以达到读写结合、相互促进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甘小美 《课外阅读》2010,(10):147-148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这样要求:“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对于“写作”这样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这样建议:“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强调的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更多的重心放在阅读教学中,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分割,学生的写作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提升。课堂小练笔可以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教师在文本讲解结束后让小学生进行小练笔,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小学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合理地引导学生收集素材学会写作,通过写作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文章。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阅读教学只停留于课文内容理解与分析的层面,过度强调"读是写的基础",忽视了文本中语言规律和语言现象,从而弱化了写作的地位,致使学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却未必有神"。基于写作能力提升的阅读教学是一种创新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手段,它不是传统的"读写结合",而是强调从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学习需求出发,关注教材中的单元安排、体裁特点与写作特点,发掘教材中适用于学生的写作训练点,将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指向写作,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以及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方式和载体。"可见,阅读能力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鲜明表征之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是实现这一教学重点的有效方法。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及自身的研究总结,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针对性教学。一、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理解主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使学生能够通透理解文章的基本架构和思想情感。小学生正处于7-13岁的成长阶段,世界观、价值观等发展还不成熟,认知水平也有限。在平时的文章阅读中,学生常以自己稚嫩的眼光阅读文章、理解文意,这样容易对文章理解发生偏差、误解。我以为,在阅读教学中,小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思想,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到师生的"契合点",以学生能够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教学,要求在指导朗读中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文章思想,感受美,并学会在平时的写作中运用一些好词好句去给文章渗透美。我每天都给学生布置了读一篇课外读物的作业。然而一段时间下来,可谓绞尽脑汁但收效甚微,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8.
所谓阅读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怎样阅读文章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怎样阅读文章。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从阅读方面培养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决定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是阅读教学也可以说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只有紧紧抓住这个基础和核心,阅读教学才会有正确的路子。整个语文教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语文教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内因,只有学生读懂课文或者听懂教师语言,才能领会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到各种知识,受到一定的教育。而学生要学会写好文章,或者  相似文献   

19.
在"写作本位"的读写观里,"读完"(即读懂)一篇文章,阅读教学只完成了一半。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将读中学到的内容用于文章写作中,这样才算是真正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抱着尝试的态度,我在日常的阅读教材中寻找"写作本位"读写互动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相对于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还是存在大量的内容分析式教学。目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也有些赏析性理解:"这句话写得精彩,精彩在哪"但是这样的问题没有主导课堂主线,仅仅作为阅读教学的花样点缀。台湾小语会会长赵镜中曾指出要学会"教阅读",目的就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会欣赏整篇文章。赏析性阅读将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